时间:2018-08-29 00:11:1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主席的一元化辩证法系统(之三) 十一、批判和继承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法唯物论,继承了过去文化之科学的遗产,同时又给此种遗产以革命的改造,形成了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正确最革命的、有最完备的哲理的科学”【37】。“好的拿来,坏的丢掉。无论是本国的或外国的都一样,只能批判地接受,不能教条主义的照搬”【38】。 毛主席说:“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后用恼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收对我国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39】。“我门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党内一些人有一个时期搞过教条主义,那时我们批判了这个东西。但是现在也还是有。学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都还有教条主义”【40】。 十二、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头脑要冷又要热,又是统一性的两个对立面。冲天干劲是热,科学分析是冷。在我国,在目前,有些人是太热了一点。他们不想使自己的头脑有一段冷的时间,不愿意作分析,只爱热。同志们,这种态度是不利于作领导工作的,他们可能跌筋头,这些人应当注意提醒一下自己的头脑。另一些人爱冷不爱热。他们对一些事,看不惯,跟不上。观潮派,算账派,属于这一类。对这些人,应当使他们的头脑慢慢热起来”。“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面,他们又是活的铁的真老虎,他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41】“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革命气槪和实际精神,实事求是和远见卓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2】 十三、政治和业务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闻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 “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与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将来政治这个名词还是会有的,但内容变了。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43】。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军事、政治与经济、政治与业务、政治与技术的关系,政治总是第一,政治总是统帅,政治总是头,政治总是率领军事,率领经济,率领业务,率领技术。政治与业务这一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方面是政治,把政治抽去了,就等于把灵魂抽去了,没有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到处碰壁。所以政治第一,政治统帅业务,不能平起平坐。如果把政治与业务平列起来,或者主张轮流坐庄的思想和看法,这些人既要突出政治,又要突出业务,今天突出政治,明早突出业务,闲时突出政治,忙时突出业务,等等。这是一种折衷主义倾向,是错的”【44】。 十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这个时后适合生产力,过一个时后就不适合了”【46】。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时后,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初期,就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写道:“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政治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那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由适合生产力转化为不适合生产力,甚至阻碍和破坏生产力。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供增长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独占,而劳动者只会受到更残酷的压迫和剥削,造成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尖鋭的阶级矛盾;全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和竟争,造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极大浪费;帝国主义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所进行的战争,使千百万人民遭到屠杀,使城市工厂变成废虚,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酷,革命便到来了,要求改变生产关系就成了必然。这时后,生产力就要决定生产关系了。 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是直接决定,因为这个旧的生产关系有保护伞,有旧政权保护,有旧思想、旧文化保护。生产力要改变生产关系,改变所有制,首先就要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依靠新政权来改变所有制,改变生产关系。所以,毛主席说:“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47】。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就要有一个用马列毛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就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路线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毛主席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48】。由此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嵌套着政权决定所有制,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毛主席说:“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已经初步成长起来。在这点上,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但是,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49】。 总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不是物质单向决定,而是双向嵌套决定。生产力单向决定论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生产力绕开夺取政权来决定生产关系,就是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论就是不要无产阶级革命,不要武装夺取政权,不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这完全是修正主义谬论。 十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毛主席说:“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50】“上层建筑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包括政权、思想、文化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不是经济基础单向决定上层建筑,而是双向嵌套决定。首先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然后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共同要求改变旧思想、旧文化,来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而且这只是革命向前的一面,还存在复辟倒退的另一面。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可能通过反革命政变或颜色革命,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把公有制再变回去,变为资本家所有制,复辟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复辟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还能起决定作用吗?不仅起不了决定作用,而且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了。所以,“经济基础单向决定上层建筑”不能解释资本主义复辟的现象,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只有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践,才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所在。毛主席一生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正就是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领导亿万人民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的文化大革命,仅仅是第一次,以后还必须要进行多次。革命的谁胜谁负,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解决。如果弄的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51】。这就告我们,一个完胜的实践,往往需要经过精神到物质,物质到经神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我们坚信,经过亿万人民的反复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定会取得彻底胜利,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 注释 【37】《辩证法唯物论提纲》(一九三七年八月) 【38】接见苏斑德里约时的谈话(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七日) 【39】《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40】《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41】中共中央政治局武昌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 【42】《论实事求是》(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二日) 【43】《工作方法(草案)》(一九五八年一月) 【44】反对折衷主义的问题(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日) 【45】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46】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笔记(一九六0年) 【47】摘自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人民日报》《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48】毛主席在外地巡视期间同沿途各地负责同志的谈话记要(一九七一年八月中旬至九月十二日) 【49】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笔记(一九六0年) 【50】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51】摘自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路要明灯》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主席的一元化辩证法系统(之二)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