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9 19:52:3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旗帜中流评论员 - 小 + 大
1913年12月,青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局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 吾观合肥李氏,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口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07页) 毛泽东在这段话里,首先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语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意思是说,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可是,如果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毛泽东在这里盛赞庄子的话,认为这个比喻非常得当。他说,古往今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游刃有余、有的局蹐失度(局蹐[jú jí]困顿窘迫,徘徊不前),究其原因,毛泽东认为:“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意即,水不够深,无以载大舟;功底不厚,未能担重任。 毛泽东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说晚清政客李鸿章,开始的时候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还显得绰绰有余;及至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处理“各国事务”,与帝国主义打交道,则屡屡失败、丧权辱国,最终落得卖国贼的下场。 究其原因,毛泽东认为,李鸿章的才学功底不够,拼凑地主武装镇压农民运动还可以,要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认清资本全球扩张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找到坐标,决定应该站在什么立场、怎样应对帝国主义战争,那就远远超出一个封建政客的眼界了。虽曰“鸿章”,但此人既不懂资本主义为何物,更不懂被压迫民族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只知道维护腐朽的封建既得利益集团。 毛泽东这段话,中心还不是论述李鸿章的是非得失,而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人必须打开眼界、不断学习,从而积累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因此,他紧接着又引用了孟子的语句:“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意思是说,流水有它的规律,不把坑坑洼洼的地方填满,它不会继续向前流淌;君子要立志于学得大道、成就大业,如果不去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培养文采,从而使之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高度,就不可能领会大道、通达事理,也就不可能成就大业。 毛泽东这段话,意在提醒自己、同时也提醒他人,必须努力学习,做到“厚积薄发”,才能在今后成就大事。同时,他还提到某些“浅薄者”,规劝他们对于这一问题,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警醒。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 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在这里,毛泽东就把对国内国际各种现状的研究、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历史知识和政治经验的积累这一系列问题,从个人修养的层面提高到了一个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层面。 十几年来,我们的左翼队伍,恐怕还处于“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状态,对于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各方面材料的收集和研究,远远不够。 我们今天的一些左派同志、左派网友,很多人是“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每天在网络上发议论,但往往不够深入。 更有甚者,有的人自己还没学好马列毛主义的基本原理,就开始像修正主义当权派那样,发明新理论、新学说,似乎自己发现了国际共运大挫折的真正原因,似乎自己发明了扭转历史乾坤的大方案,如此等等。 这样的左翼,何以发动群众?!这样的左翼,怎能战胜敌人?! 让我们记住伟人毛泽东的警句: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