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1 09:09:03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红光 - 小 + 大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战斗。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第一国际内部首先碰到的主要敌人就是蒲鲁东主义者。 蒲鲁东是个改良主义者,他想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寻找第三种东西。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不好,是违反“平等”的,而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也不好,是违反“独立”的。他要寻找一个既平等又独立的“自由”社会,就是小生产者的无政府主义社会。实际上,这纯粹是一种空想。 蒲鲁东是无政府主义的祖师爷之一。他反对一切组织和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他的口号是“喜欢怎么干,就怎么干”,这说明他想用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观来改造世界。 蒲鲁东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工人进行罢工和实行暴力革命,他认为只要建立一种“交换银行”,就可以解放无产阶级。照他说,小生产者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送到交换银行,并从那里得到贷款,并用这笔钱来投资。这样,小生产者就可以避免资本家从中剥削,不致遭到破产的危险,而资本家就会失去资本,工人们就可以掌握社会的生产资料。蒲鲁东还设想靠工人的积蓄来“购买”整个社会的资产,这真是异想天开的事。恩格斯在驳斥他的这种荒谬主张时,一针见血地讽刺说:既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卓绝的计划,并且打算变同样的戏法,那么用月亮的银光立刻来铸造五法郎的硬币,岂不是更加简捷得多吗?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蒲鲁东的这套荒谬计划曾经欺骗了不少法国工人。法国工人多半是小生产者,他们吃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少苦头,而蒲鲁东慷慨激昂地咒骂私有制,使得一些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把他当作反私有制的“英雄”。在巴黎成立第一国际的支部时,大多数领导人几乎都是蒲鲁东主义者。 蒲鲁东主义者不仅把持着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领导权,拒绝执行马克思的正确路线,而且猖狂地向第一国际进攻,企图把自己的错误路线和错误纲领,推行到整个国际中去。 马克思和恩格斯跟蒲鲁东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865年9月,第一国际在伦敦召开了代表会议。会上,蒲鲁东主义者首先提出反对政治斗争的主张,反对把支持当时波兰起义的问题列入议程。马克思认为,波兰人民的起义是反对以沙皇俄国为首的欧洲反动势力的斗争,各国无产阶级必须支持波兰人民的解放斗争。但是蒲鲁东主义者认为,波兰的问题似乎跟各国无产阶级没有多大的关系,无产阶级不必注意民族问题和政治斗争。代表会议在马克思的领导下,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项支持波兰恢复独立的决议,并且强调指出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给了蒲鲁东主义者当头一棒。 蒲鲁东主义者在代表会议上还提出不让“脑力劳动者”参加第一国际领导的问题,这个提议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想用这种手法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脑力劳动者”排挤出第一国际领导之外,由他们这些自命为“体力劳动者”的人来把持第一国际。但是,会议大多数代表反对蒲鲁东主义者的提议,击退了他们的猖狂进攻,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蒲鲁东主义者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后来又在第一国际召开的日内瓦代表大会上竭力推行他们的路线。马克思因为身体不好,又忙于写《资本论》,没有亲自出席这次代表大会,但在会前代表总委员会写下了一个《给代表们的指示》,来指导大会的工作,这份《指示》是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各项决议的基础。 在代表大会上,蒲鲁东主义者一方面重弹只有“体力劳动者”才能被接受为第一国际领导的老调,另一方面又企图用他们的主张来代替马克思起草的国际《临时章程》,以便改变第一国际的性质,把战斗的无产阶级组织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合作社”。他们硬说,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并不存在矛盾,都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通过和平改良的办法,而不必通过阶级斗争的办法来实现,等等。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以马克思的《指示》为武器,驳斥了蒲鲁东主义者的反动谬论,彻底揭露了他们的机会主义嘴脸。 蒲鲁东主义者在这次代表大会上遭到了失败,他们那个集团的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工人出身的瓦尔兰在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认清了蒲鲁东主义的错误,转变了立场,起来反对蒲鲁东主义右派集团。 日内瓦代表大会是马克思主义者同蒲鲁东主义者争取国际领导权的斗争大会,结果马克思主义者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第一国际的以后几次代表大会上,贼心不死的蒲鲁东主义者不断挑起争端,但都遭到了代表们的致命打击。他们的阴谋都没有得逞。 但是,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蒲鲁东主义者被击败以后,一种以“左”的面貌出现、用革命的词句掩盖起来的蒲鲁东主义派别又出现了。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进行了一场更为复杂、更为激烈的斗争。 为了维护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同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 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蒲鲁东的改良计划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蒲鲁东主义者主张“不实行阶级政策”。在把劳动组织起来这一点上,“蒲鲁东这个小农和手工业师傅的社会主义者,对联合简直是切齿痛恨的”。蒲鲁东认为“联合的坏处多于好处,与之相反,竞争、分工、私有制则是有益的经济力量”。在农业政策上,“按照蒲鲁东的理论,所有这些大田庄都应该分成细小的农户,……”在如何解决工人住宅的问题上,蒲鲁东主义者“建议把承租人变成分期付款的买主,经过一定时期后便成为这所住宅的所有者”。对此,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人们住房不平等、工人住房短缺的根本原因,让全部工人都拥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权,无异于使社会回到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恩格斯指出,即使一部分工人得到了住房所有权,工人的房子也只能自己住,而不可能大批地出售或出租。既然工人购买的住房多数只能用来自己住,产业工人就受到产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的双重剥削。 列宁曾经尖锐指出:“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它的基础——商品生产,而是使这个基础免除各种弊病和赘瘤等等:不是消灭交换和交换价值,而相反地,是使它‘确立’,使它成为普遍的、绝对的‘公允的’、没有波动、没有危机、没有弊病的东西,——这就是蒲鲁东的思想。”(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913 年 10—12 月)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