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人民公社岁月】-(15)田头批判会

时间:2018-09-10 09:49:51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古彭万俟轩 - 小 + 大

【人民公社岁月】-(15)田头批判会
 
我们老家这地块,南方人说是“北方”,北方人说是“南方”,是一个说南不南、说北不北的地方。当地有句顺口溜,就是专门说徐州地域特点的。这段顺口溜只有两句:“南蛮子,北侉子,中间夹个楝喳子”。“南蛮子”和“北侉子”好理解,“楝喳子”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楝喳子”是徐州方言,指的是一种喜欢飞到楝树上叽叽喳喳啄食“楝豆子”的小鸟儿。“叽叽喳喳”就是形容人说话快,而且听不清楚说啥的意思。从这两句顺口溜里,也能理解徐州人对地域划分的界限。徐州人坚持认为,如果从口音辨别的话,徐州北边的人是“侉子”,徐州南边的人就是“蛮子”。凡是那种叽叽喳喳说话忒快的,肯定就是咱徐州人。
徐州这一带,外地人特别多。仅我们村就有100多口人,占全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这些外地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山东和河南逃荒要饭、“跑反”(战争年代躲避炮火称“跑反”)过来的。这两个地方的人,说话口音与当地区别很大。我小时候,就觉得他们说话很好听,也很有趣。他们每个人都很和蔼,特别喜欢孩子。住在我家附近的“侉大娘”,就是我从小非常喜欢的长辈。
“侉大娘”是山东人,“麻奶奶”是河南人。“侉大娘”的男人就是我们村拄着双拐的张瘸子,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本村人。从我刚记事的时候起,他们三人就在我心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为爷爷奶奶经常给我讲他们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很有意思。后来就是他们自己讲,最早是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的地方称“四清运动”)的时候,他们到大会主席台上讲。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又经常在田头地边讲。他们的故事我已经听了无数遍,但还是想听。因为他们讲得很动人,很多人听了都跟着流泪。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1969年农历11月底的一天,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我们队不久的时候。那天,生产队全体劳力都集中在南大洼平整棉茬地。吃过早饭,大家打着红旗、扛着铁锨来到地头,照例先开展忆苦思甜和田头大批判。那时候社员出工干活,事前都要搞忆苦思甜或开刘邓路线批判会,中间歇息时还会开展唱歌比赛或读报学习等。这样做不仅能活跃生产气氛,还能激发大家的干劲、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那天开工前,第一个站起来忆苦思甜的就是“侉大娘”。“侉大娘”那年虽然只有44岁,却显得非常苍老,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她老家是山东滕县的,日本鬼子打来那年(指徐州沦陷的1938年)春天,听说日本鬼子杀人放火,还喜欢欺负妇女,他爹娘就赶紧带着全家朝南边逃。那年,“侉大娘”才刚刚13岁。他们刚跑到徐州,日本鬼子就从后面追上来了。日本人的飞机从天上朝下扔炸弹,把他爹娘和弟弟妹妹都炸死了,只剩下她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张瘸子老娘看着这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很可怜,就领回家给儿子做了童养媳。第二年,“侉大娘”14岁就跟张瘸子“圆房”做了夫妻。“侉大娘”一边说着一边哭,说到他爹娘弟弟妹妹被鬼子飞机扔炸弹炸死的时候,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
“侉大娘”诉完,张瘸子接着诉。张瘸子那年已经64了,比“侉大娘”整整大了20岁。“张瘸子”说,黑孩娘(指侉大娘)“跑反”来那年,他已经33岁了,但那时他并不瘸。因为家里穷,一直都没有说上媳妇,老娘才把黑孩娘领回家给他当童养媳。1948年冬天,徐州周围到处打仗,这一回是解放军跟国民党打(即后来人们所说的淮海战役)的。农历十月起,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大炮和机关枪的声音。村后山上,解放军占了南面山头,国民党占了北面山头,两边对着开枪,打了三天三夜国民党才逃跑。十一月底,解放军打胜了,国民党军队慌里慌张朝西南方向跑。当跑到咱们村时,就开始拉年轻力壮的老百姓给他们当挑夫。结果一下给抓走了5个。最后就他一人跑回来,其他几个都死在外面了(后来才知道,还有一个没死,八十年代从台湾回来。他说被国民党军队裹到台湾后,一直在部队当兵,退伍后在花莲开了一家小吃铺。他证实,其他三个人都在逃跑时被国民党兵开枪打死了)。张瘸子说着也开始掉泪,他说,他是夜里偷偷跑出来的。他在前面跑,国民党兵在后面追。后来就朝他开了枪,其中有一枪打在他腿上,他就势滚进已经结冰的河里。等到国民党兵走远了,他才爬到附近一个老乡家。后来老乡托人捎信,家里才来人把他抬回去。他回家后开始治腿,由于伤后落水受冻,再加上时间太长,最后没能把伤腿保住,从那以后就成了瘸子。他一边说一边哭,侉大娘也陪着哭,很多人都跟着流下了眼泪。特别是刚刚下放的几个女知青,更是哭得特别伤心。
第三个诉苦的是“麻奶奶”。“麻奶奶”那年54岁,她与“侉大娘”是同一年逃到我们村的。但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一个来自山东,一个来自河南。“麻奶奶”说,她家住在河南开封南面的乡下农村,那年她才23岁。徐州被鬼子占领后,接着就朝西进攻,很快就把开封府也攻占了。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熟睡,突然听到有人喊“发水了”。人们从睡梦中爬起来,哭爹叫娘朝外跑。那时候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肚里还揣着一个。他们在大腿深的泥水里跑啊跑,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终于跑到一个小山上。等到天明一看,周围全是水,一眼看不到边。她瞅瞅四周,公公婆婆不见了,男人不见了,两个孩子也不见了。他们在山上等了好几天,水才慢慢退下去。老家都泡在水里了,大家回不去,她等不来亲人,只好随着逃难人群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一直走到咱这村子。她肚里的孩子也跑“掉”了(指流产),没办法,就跟村上的老光棍何老五结了婚。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这场大水,她娘家、婆家一共13口,最后就剩下她一个人了。麻奶奶边哭边说,你们知道那大水是怎么“发”起来的吗?原来是孬龟孙日本人开着飞机扔炸弹,把黄河大堤炸开了,淹了咱几十个县,死了好几百万人哪。这万恶滔天的日本人,这千刀万剐的日本人,他们害死了俺全家啊!
她正哭诉着,知识青年小李突然发问,你说的是哪一年啊。麻奶奶想了想,就说,是日本鬼子打来那年(指1938年徐州沦陷),也就是民国二十七年秋天的事。小李突然大声说,那不是日本人炸的,是国民党炸的。她这一说,大家都愣住了。麻奶奶多年来一直都说是日本人作的恶,怎么忽然变成国民党的事了。小李言之凿凿地告诉大家,这不会错的,历史资料记载得很清楚:蒋介石为了截住日本人,亲自下令军队将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炸开。结果没挡住日本人,却把咱老百姓淹死了几百万。
大家一听,顿时哗然。麻奶奶破口大骂:这个千人尻、万人揍的蒋介石,他不得好死呀。
这时,团小组长三菊开始带领大家呼口号:“打倒日本鬼子!”“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万恶的旧社会!”人们跟着振臂高呼,义愤填膺,声音洪亮,那个现场和气氛是真实的,而且是绝对装不出来的!
带队干活的民兵连长(1972年后改为副队长)胖墩是初三毕业,有些文化。他挥着手说,咱们今天能过上太平日子,多亏了毛主席和共产党,是毛主席救咱穷人出苦坑。咱们要感谢恩人毛主席,感谢救星共产党,千万不能忘本。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打倒刘少奇、邓小平吗?就是因为他们要复辟资本主义,让咱们再回到旧社会,受地主反动派剥削和压迫!让咱们再继续过苦日子、穷日子,做日本人的亡国奴!你们说,咱们答应不答应?
大家振臂高呼:“不答应!”
胖墩又喊:“我们同意不同意?”
大家跟着喊:“不同意!”
胖墩马上开始“战前动员”:“好!为了不再过苦日子,咱们就要好好干社会主义,一起建设咱们的新中国。现在我宣布,按照原来分配的小组进行突击,力争今天中午前把东边两格子(指地块)地全部整完。大家有没有决心?”
大家很高兴,也很兴奋,都大声回答“有!”
随着胖墩的号令,各小组长率领社员进入作业场地,整个田野里响起了欢快的歌声。
几个刚下乡的知识青年说,这种干法太有意思了,干活也不觉得累。
胖墩说,你们说的什么有意思?
女知青说,就是他们讲的故事呗!
胖墩笑了:咱们贫下中农都吃过苦,哪个肚子里没有这样的故事啊!
 
写于2009年9月29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冲浪篇】-(15)

下一篇:【红色江青】-(17)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