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人民公社岁月】-(16)历史反革命

时间:2018-09-11 12:39:19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古彭万俟轩 - 小 + 大

 16)历史反革命
 
我印象中,住在大团汪(水塘)东边的“邓嬷嬷”,一直就不招人喜欢。她的脸上从来没有表情,也没有见她说笑过,她一个人一直在那个矮小黑暗的小屋里孤独的生活着。
所谓“大团汪”,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汪塘。夏天里,水塘里漂着菱角、鸡头米,还有莲藕、高瓜子(一种草本植物,茎部可吃)等。天气炎热时,很多男人喜欢到这里来洗澡。但因为水塘很深,大人都不许小孩子单独到这里来。水塘东边是一队打谷场,收获季节这里很热闹,但过了这个季节就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了。大水塘东边有两间低矮的小屋,里面住着一个老太太。但是,我5岁之前并不知道这个小屋子里还住着人,因为在那之前我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个“邓嬷嬷”。
5岁那年,有一次我追赶不听话的小花猫,一直追到“大团汪”东沿。我发现小花猫钻进秫秸堆里去了,就找根小棍朝里戳。正一边戳一边叫喊,突然发现秫秸堆那边探出一个头发蓬松、满面皱纹的脑袋来。我大吃一惊,以为遇见鬼了,大声哭喊着朝大路的方向跑。正好我爹从此路过,我才不再害怕。爹听了我的叙述,连忙说,哪有什么鬼?她不是鬼,是人!如果你害怕,以后就少到那里去。
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小屋子里还住着一个令人害怕的老太太。
我第一次见到邓嬷嬷的时候,她已经70岁了。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别的老太太都有尊称,比如让孩子喊某某大娘、某某奶奶、某某老太太(比祖父祖母高一辈分的人)等,却没有人给她一个尊称,大人小孩都喊她“邓嬷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是个手上沾满鲜血的“历史反革命”。
13岁那年,爷爷曾给我详细讲述了邓嬷嬷的历史。
邓嬷嬷是从外地逃荒要饭过来的,来时还带着两个已经10多岁的儿子,大的叫邓合忠,小的叫邓合发。他们逃荒要饭来到我们村后,好心的乡亲把他们收留下来,娘儿仨就一直住在潘家草屋里(喂牲口盛放草料的地方)。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了,但都怕出力气不想干农活。老大邓合忠拾掇个货郎担子,走乡串户换针头线脑,后来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拜认苏皖交界梁庄村青帮头子吴端胜“干爷”(也有说是认的“师父”)。从那以后翅膀就硬起来,货郎担子扔了,天天跟着吴端胜在黑道上混。后来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短枪别在腰里。打那以后,邓家日子开始好转,邓嬷嬷(那个时候才40多岁)也开始风光起来。老二邓合发见哥哥这般威风,也出来跟哥哥一块跑,后来还练出一手百步穿杨的好枪法。他们弟兄两个经常在后山用枪打野兔子,大家都是亲眼看见的。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老百姓对枪呀刀的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弟兄却特别喜欢,可见他们弟兄俩胆量不同一般。
徐州沦陷(日本人占领徐州)那年,邓合忠28岁,老二邓合发也23岁了。一个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把邓家弟兄都引进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抗日队伍。
那年7月,青帮头子吴端胜所在村庄突然跑来一个日本兵。这个鬼子拖着一支三八步枪,在村头先强奸了从徐州城“跑反”过来的一个年轻女孩,然后又闯进村子继续找“花姑娘”。刚好吴端胜本家侄女被鬼子发现了,一直追到吴家院子里来。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吴端胜和堂兄弟吴端言一起,把这个鬼子杀了。三八大盖沉到水井里,又把尸体大卸八块,压在西山乱石底下。日本鬼子无缘无故少个人,天天来这个村子寻找。见风声越来越紧,吴端胜害怕有人迟早会出卖他,便带着徒儿徒孙上山当了土匪。
第二年(1939年)春天,共产党八路军将徐州以南30多支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八路军“亢营”(因为营长名叫亢维德,所以对外称“亢营”。亢维德最后在安徽时村被汉奸抓获,押送徐州日本宪兵队杀害,是当地有名的抗日英雄)。吴端胜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也在这年春天接受改编,还担任了“亢营”营副兼六连连长。邓家兄弟随着吴端胜也成了八路军,邓合忠还被委任为六连副连长兼路西区区长。
结局本来应该是很美好的。如果能坚持到最后的话,邓家弟兄一定会有很辉煌的前途和未来。可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使他们弟兄俩都走上了不归路。鬼子汉奸知道邓家弟兄当了八路军,就派人做邓嬷嬷的工作。没想到邓嬷嬷非常爽快地答应跟鬼子合作,并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将邓合忠几十条枪的一支抗日队伍都带进了鬼子据点。邓家弟兄从八路军摇身一变成了皇军“小防队”(类似伪军,但只是地方武装,不是正规部队)。由于邓家弟兄对八路军情况非常熟悉,短短几天,就有很多八路军联络点被破坏,还有不少地下党员被逮捕杀害,其中“亢营”三连连长张全义(家住苏皖交界处官桥,解放后被定为烈士)就直接死在邓合忠手里。邓合忠叛变不久,吴端胜也准备投靠国民党“顽军”,1941年在洪泽湖根据地被我镇压。
鬼子投降后,邓家弟兄又投靠了国民党。解放战争后期,邓合发随国民党军队南撤,在启东地区与解放军发生激战。由于邓枪法好,先后伤我多名战士,最后解放军组织几名“神枪手”才将其击毙。不知什么原因,邓合忠在解放前夕并没有跟随国民党跑到台湾去,却在苏皖两省交界处隐藏起来。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邓悄悄回家看老婆孩子时被民兵抓获,两个月后在安徽萧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萧县属于江苏管辖)桃山集被镇压。邓被镇压后,老婆带着孩子远远改嫁走了,只剩下邓嬷嬷一个人。邓嬷嬷那时候已经60多岁,可能是年龄太大的关系,政府也没有追究她什么责任。
尽管没有追究责任,但两个儿子都是反革命,都是革命的叛徒,而且还有很多命案在身,她本人也为日本人效过力,所以大家还是把她作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来看待。“四清”开始时,她已是70多岁的人了,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人难为她,而且还一直把她当五保户养着。因为她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总不能活活饿死她呀!
我一直猜测,可能她自觉罪孽深重,自觉对不起两个儿子,自觉对不起收留他们母子的善良乡亲们,所以自打解放,她就很少出门,始终把自己封闭在小屋里。她头发不梳脸不洗,也不跟别人说话,甚至直到她死,很多小孩都没见过她长得什么样儿。她把自己深深地“埋藏”起来,是赎罪还是思过?是反省还是忏悔?真就没有人知道了。那时候,与她接触最多的只有生产队保管员。保管员负责把邓嬷嬷的口粮送过去,有时还为她买油盐酱醋以及日用品,每年的布票也由保管员负责,并按照她的要求添置衣服被褥。因为那个时侯她还享受着“五保户”待遇,这些事情生产队是必须负责的。
1970年,邓嬷嬷已经80岁了,还那样无声无息地活着。有人感到惊奇:这个邓嬷嬷还真怪能撑呢!可是这话才说过没多久,邓嬷嬷就出了事。
那是1970年腊月初的一天凌晨,天气非常寒冷。突然听到有人喊“失火了,快救火!”这一点农村人是最讲究的,也是最厚道的:无论谁家失火,哪怕你和这家有仇有怨,也得暂时放到一边。如果你不去救火,全村老百姓都会骂你“不地道”,“不是玩意”!
是邓嬷嬷家起的火!尽管她家距离水塘很近,但由于天冷结冰后取水不便,再加上火是夜里发生的,等到发现时火已“冒顶”(火先从屋内烧起,屋顶已经烧穿,说明快烧完了)。大火扑灭后大家发现,整个屋子已经化为灰烬,邓嬷嬷也裹在被子里烧焦了!
事后人们分析,有可能是因为那天夜里实在太冷,邓嬷嬷烧火取暖不慎引起的火灾。她住得比较偏僻,等人们察觉时已经晚了。
最近这些年来,有人故意污蔑造谣,也有不少人听信了宣传,以为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水火不容,那时候只讲斗争,不讲人情也不讲亲情。其实这都是胡说八道的。那时候人们心地非常善良,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明显隔阂。相互之间不需要什么戒心,大家相互帮助,生活虽说苦点,但过得很有盼头,心里也感到热呼呼的。不像现在似地,大家都是各顾各,人情好似一张纸。邓嬷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时侯对待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邓家兄弟和吴端胜都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方圆几十里上百里都知道,我们老家新修的县志上就有详细记载。我上世纪80年代初曾写过一部中篇小说《老套传奇》,其中对他们也有很详细的描写。那部纪实小说是根据健在的当事人采访材料写出来的,没有任何虚构的成分。
 
写于2009年10月1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冲浪篇】-(16)

下一篇:【红色江青】-(18)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