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红色江青】-(22)

时间:2018-09-15 06:17:29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秋石客 - 小 + 大

【红色江青】-(22)

(3)、江青与周恩来的矛盾
  A、在批林整风上的矛盾
  林彪事件后,在关于批林整风运动中林彪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问题上江青与周恩来发生分歧。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之后,毛泽东发动了“批林整风”运动。批判林彪时,理所当然批判林彪的极左。
  1971年底开始,周恩来先后在全国计划会议、公安会议、科学会议上,明确提出在“批林整风”中要批判极左思潮。
  1972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会见斯里兰卡共和国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这些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总后台叫林彪。”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可以理解林彪是极左派的“总后台”。批判林彪,就是要批判极左。
  1972年8月初,周恩来指示《人民日报》要加强对极左思潮的批判。周恩来说:“你们对极左思潮没有批透。极左思潮不批透,你们就没有勇气贯彻党的正确路线。”
  8月初张春桥、姚文元指示《人民日报》负责人:“批判极左思潮不要过头!”但是,《人民日报》继续贯彻周恩来批左的指示。
  《人民日报》在1972年10月14日发表黑龙江省委理论组署名“龙岩”的《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文章。
  “龙岩”的文章,引起了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注意,上海《文汇报》在上海召开了“工人座谈会”,对《人民日报》龙岩的文章作出不同反应,1972年11月4日,上海《文汇报》的内部刊物《文汇情况》发表了这次工人座谈会纪要,认为龙岩的文章是错误的,是否定文革的右倾回潮。
  197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在《关于召开外事会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这一请示报告送中共中央政治局阅批时,引起了周恩来与江青等的直接矛盾。
  11月30日,周恩来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
  12月1日,张春桥在报告上批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和无政府主义?我正在考虑。
  12月2日,江青在报告上批示:我个人认为应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批他在某些问题上的形“左”实右。在批林彪叛徒的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
  针对周恩来和江青两种不同意见,报纸难办,12月5日,《人民日报》社王若水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他赞同周恩来要《人民日报》批极左思潮,而张春桥、姚文元不同意批判极左问题。
  1972年12月17日,毛泽东对张春桥、姚文元说:
  批极左,还是批右?有人写信给我,此人叫王若水。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是极左?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
  毛泽东为周恩来、江青的争论作了裁决。
  1973年元旦,两报一刊发表《新年献词》社论,强调“批林整风”的重点是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在笔者看来,1972年的反右倾回潮是针对周恩来。林彪是左的代表,批判极左并无大错,但这样批,会批到文革左派江青等头上去,就成为新的政治斗争,江青自然反对批极左,毛泽东同样如此。
  B、批周会议
  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受到中方高度重视。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同他谈判。谈判中,周恩来有理有节,既向基辛格表明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又提出了许多灵活的建设性意见。基辛格几番讨价还价,见在台湾问题上从中方那里占不到任何便宜,在中国草草参观游览了几个地方后,准备打道回府。
  凌晨时分,基辛格不甘心无功而返,在即将乘专机离开的前几个小时,突然提出要见周恩来。周恩来觉得事关重大,立即打电话到毛泽东的住地游泳池请示,得知毛主席服了几次安眠药才睡着。
  周恩来左右为难,基辛格再次求见,他再三权衡,决定打破惯例,立即叫上两名翻译见会见基辛格。谈判结束后,周恩来立即来到了毛泽东下榻处,在毛泽东醒来后,将会谈内容向他报告。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就对周恩来有不满,他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毛泽东听完了汇报,又不满周恩来的越权和软弱外交,指定刚在十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主持政治局会议开生活会批评、帮助周恩来。有人向毛泽东汇报说他擅自作主会见基辛格,不符合外交原则,并且还在会谈中说了软话。毛泽东听信了汇报,认为周恩来在中美会谈中说错了话,被美国人的原子弹吓破了胆,有失中国人的尊严,犯了右倾错误。
  会上周恩来作了检讨,到会的其他政治局成员都有发言,尤为刚复出的邓小平和江青批周调门最高,邓小平历数周恩来历史错误,江青则批周恩来“是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主席”,是要夺权。称这次对周恩来的批评是党内的“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共历史10次路线斗争依次是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张国焘、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
  对政治局批评和帮助周恩来的会议,毛泽东有满意,认为有成果,但他对江青等人批评和帮助周恩来的话不赞同,他警告不可以打倒周恩来,毛泽东对江青说:“所谓党内的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不是周恩来迫不及待,江青你自己才是迫不及待。”
  毛泽东这次关于批周会议批江青的话,后来成了批江青的一个借口。
  (4)、批林批孔运动与江青
  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是毛泽东晚年试图从思想深层解决继续革命的一次重要努力,江青又一次走在了运动的前面。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讲:林彪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儒家,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同年9月23日,毛主席在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这说明在毛主席很早已开始把“批林”和“批孔”联系起来了。1973年春天,毛泽东在一首诗中批评郭沫若尊孔:“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持续近两年的全国范围的“批林整风”运动已基本结束。从1974年1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实际上主要是孔孟之道,到1975年2月,全国转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历时一年多的批林批孔结束。
  发起“批林批孔”是毛泽东同意的。
  1974年元旦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提出“要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是尊孔的,批孔是批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的一个信号。
  1月12日,王洪文、江青联名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向全国转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汇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的材料,毛泽东在王、江的信上批示同意转发。表明江青是批林批孔的发动者之一。迟群说编辑《林彪和孔孟之道》,是1973年下半年里江青亲自抓的一件事,是作为当前的一个大方向来看待的,江青像抓样板戏一样认真仔细,不仅反复审看,还多次作出指示,指导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改。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1月18日,中共中央以当年一号文件正式下达关于印发《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通知。通知说:林彪“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选编的这个材料,对于继续深入批林,批判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对于继续开展对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对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会有很大帮助”。以中央通知为标志,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
  《人民日报》2月2日发表的社论《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中说:要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坚持革命,反对倒退,正确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满腔热忱地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人民日报》2月20日发表的社论《批“克己复礼”》中说:批判林彪的克己复礼,要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总之,要通过批判林彪的‘克己复礼’,广泛深入地进行反修防修的教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使我们各项工作坚定地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前进。在批判林彪的克己复礼时,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著。这样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理解反对修正主义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战斗任务,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江青在批林批孔中主要作为有:
  A、批儒扬法
  8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批发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杨荣国的文章《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8月13日,又登载了杨荣国的《两汉时代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先验论的斗争》一文。9月23日,毛泽东会见了埃及副总统沙菲,谈到: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毛泽东关于儒家和法家的评论,江青亲自指挥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写《儒家和儒家的反动思想》等文章200多篇,公开发表的有181篇。这个大批判组笔名有梁效、柏青、高路、景华、安杰、秦怀文、施钧、郭平、金戈、万山红、祝小章、梁小章等。张春桥、姚文元的写作班子罗思鼎与江青的梁效相呼应,9月15日,上海市委写作组《学习与批判》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尊儒反法》一文。在其他报刊上也发表评法批儒的文章,如《辽宁日报》的《“焚书坑儒”辩》。这篇文章说:“‘焚书坑儒’就其性质来说,在当时是一个反篡权复辟的‘厚今薄古’的进步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效果,也是应该肯定的。”10月1日,《红旗》杂志第10期发表《论尊儒反法》,这篇文章说:“儒家是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反动学派……彻底批判尊儒反法思潮,是思想领域内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斗争。”
  B、批林批孔批走后门“三箭齐发”
  毛泽东把“批林批孔”又夹着批“走后门”叫做“三箭齐发”。
  江青反走后门的背景是,文革高潮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国策之一,不分平民还是干部子弟,都要上山下乡。数以千万计的知青多数真心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去了广阔天地经风雨见世面,了解农民和农业,这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使知青劳动化开了眼界,了解了农民,受到了再教育;二是使农民也开了眼界,农民城市化、知识化,也受了教育,是件好事。上山下乡的知青一开始是稳定的,但在林彪事件后,许多高干子弟纷纷以各种借口或当兵,或参加工作,实际上是走后门,致使广大知青不满,人心浮动,严重冲击了知青上山下乡政策。
  江青在这样历史背景下,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走后门”问题,并点了叶剑英元帅的名。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五日,迟群、谢静宜又在中央机关批林批孔动员会上,联系实际,提出上大学走后门的问题。江青插话说:“请同志们好好想一想,现在走后门猖狂到了什么程度。上大学、参军,没有门路根本进不了学校和部队,不给当官的送礼,不走歪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们的几个老帅、老将,光他们写的条子就够一个营、一个团,把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完全变成了后门兵、后门大学。这样下去,我们的工农群众能答应吗?我主张彻底关闭后门,在这场批林批孔中要当作大事大抓。”
  一九七四年二月六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认为如果只研究走后门一个问题,这又太狭窄了,不正之风决不止此,而走后门又要分析,区别处理,才能收效。叶剑英对江青的批评,软中带硬的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检讨信”,一九七四年二月十五日,毛主席思虑再三,就走后门问题给叶剑英回信:
  剑英同志:
  此事甚大,从支部到北京牵涉几百万人。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
  小谢、迟群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我的意见如此。
  毛泽东
  七四年二月十五日
  对江青的反走后门,据说毛主席认为批林批孔,批走后门,成了三个主题,就搞乱了。江青的反走后门就此打住,历史上江青就有了批林批孔私加反走后门“三箭齐发”的罪名。
  在笔者看来,毛泽东是大政治家,他对走后门的态度,主要是从政治力量对比角度出发,充分了解走后门涉及到许多高官,在当时反走后门不宜,冲击了批林批孔战略。而江青是只看到了走后门不对,没有考虑政治上会大量树敌问题(后来叶剑英抓江青,报了一箭之仇)。但这不能说叶剑英等走后门是对的,江青等反走后门是完全错的。事实上,走后门是中国官场有规模腐败的开端,这一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C、“放火烧荒”
  军队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是绝对的优势。虽然张春桥为总政治部主任,但召开军委常委会议,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占着绝对优势,张春桥在里面是少数派。江青抓军权。江青说:我们不能让叶剑英安静了,要放火烧荒,鼓动军队的造反派闹腾一下。军队不听江青的,对她来说是一块荒地,她就用批林批孔这把火放火烧荒,让军队也参加批林批孔。为此,江青从1月13日起,接二连三地以个人名义给海军、空军、南京部队、广州部队等领导机关写信,派人给某部防化连送材料,还派了一些无军籍的记者到部队为她搜集“批林批孔”的情报。
  如她给空军司令员马宁写信:
  马宁同志:听说,空军批林批孔有些困难,请苏元勋同志送上《林彪与孔孟之道》《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摘录》各100本,可能有助于批林批孔。苏元勋同志一向受林彪死党吴法宪的压制,“九•一三”以后才引起大家重视,托他去传达,请指定一个连队,请苏元勋同志参加座谈,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告苏元勋同志转告我。
  江青
  1974年1月13日
  又如,江青给中央军委和全军指战员写信:
  洪文、剑英、春桥、小平同志:
  首先请代我问候全军同志们春节好!
  相当长的时间了,从许多材料来看,全国范围内的批林批孔运动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批孔则更是深入不下去,而林彪的思想体系和孔老二的关系,更是不清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搞的《林彪与孔孟之道》和《名词简释》是可以帮助全体同志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因此我特请谢静宜、迟群二位同志向全军指战员宣读中央的通知。他们已下过连队蹲点,取得经验,可能对全军有所帮助。批林批孔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事,这是使国内外帝修反惊恐的事,全国党、政、军、民、学通过这个学习,会取得更大的团结和胜利!现送上《林彪与孔孟之道》《名词解释》各200份,《五四以来反动派、地主资产阶级学者尊孔复古言论辑录》20份,《鲁迅批判孔孟的言论摘录》和《反动阶级的圣人——孔子》各1份,供同志们参考。文章的份数是不足的,但是可以翻印。有什么问题报中央,我们也要和同志们一起学习,我们将努力解答同志们提出的问题。我相信同志们会努力学习,保持我军优良传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知难而进,没有攻不克的堡垒。只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将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任务是很艰巨的,但也是光荣的!毛主席说要能文能武,常恨隋陆无武、绛灌无文。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学得文武全才,方能完成毛主席、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致无产阶级革命的敬礼!
  江青
  1974.1.24
  3月5日晚,江青、张春桥召集于会泳、陈亚丁等人开会,江青说:“今天我是斗胆,我不敢得罪军队?今天把你陈亚丁也请来了,就是要整一整军队。”“军队执行的不是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不许普及样板戏”、“有错误批评不得””等等。
  江青发出放火烧荒,很多领导参与。如3月6日,王洪文到总参揭开总参的盖子,揭不开就砸,砸不开,就用炸弹炸!3月13日,张春桥在听取总后勤部汇报时说:不要怕派性。打内战也可以,有些问题要靠打内战才能解决。3月17日,陈亚丁召集驻京部队文艺单位的负责人开会,传达江青3月5号的讲话,布置在军队“放火”、“夺权”。
  D、反“复辟回潮”与“反潮流”
  毛泽东指出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中共十大要求共产党员党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做到天不怕,地不怕,特别是当一种错误倾向像潮水般地涌来的时候,要敢于反,不怕有压力,就怕不敢顶,要硬着头皮顶住。要出以公心哪,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离婚。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江青参与抓“复辟回潮”和“反潮流”的典型。
  1973年9月8日至11日,国务院科教组召开教育战线批判孔子问题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及有关高等学校负责人98人。中山大学教授杨荣国在会上作了《儒法两家的斗争和孔子反动思想的影响》的报告。科教组负责人迟群在会上提出,要把批孔作为贯彻党的十大精神、深入批林整风的一项大事来抓。并说不光文科院校要批孔,各类学校都要批孔,要把批孔与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结合起来。迟群在会上说:“哪些地方不重视批孔”,哪些地方就属于“针插不进,水泼不进”。10月11日至23日,国务院科教组在北京召开理工科院校教育革命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143人。会议总结交流了搞好学校批林整风和教育革命的经验,研究了按照“五•七”指示和“七•二一”指示组织教学工作,进一步搞好开门办学,使教育同三大革命运动相结合,使学校同社会建立广泛和密切的联系等问题。迟群在会上讲话,说教育战线出现了种种“复辟”、“回潮”现象,“要警惕老的在新形势下复辟”,要警惕修正主义、要防止复辟。他出,要抓林彪路线的极右实质,要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成果,在教育战线上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他并为科教组在9月召开的批孔会辩解:“科教组开的那个批孔会是正确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科教组没有降调,谁降调谁负责。”并说:“反对批孔,就是复辟。”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公社岁月】-(20)吃药不要钱

下一篇:【冲浪篇】-(21)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