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连载-阅读-评论 > 文章

【冲浪篇】-(21)

时间:2018-09-15 06:19:4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冲浪篇】-(21)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阴    星期一
当然身体不是最好。支气管炎发足了,头痛气急,难过极了。早晨起来,就买了五粒复方氨茶碱片,吃了两片,坚持到校。九点钟左右,我们十九个人开始讨论。在讨论中,始终不忘学习主席语录。
会议上,顾和平、徐林祥、吕万鸿、陈鸿飞、王见非、朱港英、贾紫华等都谈了自己老子的问题及自己的态度。从他们谈的态度来看,都是非常恳切的。应当相信,他们是要革命的。是不是革命的,当然还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文化大革命确实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我们年青一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将得到巨大的教育和进步。讨论的结果,大家都同意让他们去。出了问题自己负责。之后在介绍信后面写明了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及现在情况。
毛泽东思想是无敌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时刻不脱离群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困难挡不住要求革命的青年外出串连。
今天晚上可以乘车赴武昌了。我因身体不好,母亲不让去。身体不好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病魔硬是将我从革命的过程中拉下来。这再一次教训了我:没有健康的身体,干革命是困难的。
身体不好,不能去,这果然是一件坏事。是不是可以变坏事为好事呢?完全可以,只要经过努力。
不去,留在上海,要认真地养好病,然后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留在上海,作为外出串连同学的联络员不是也很需要么?同学们在外地串连,取得了好的经验,让他们迅速寄回来,我将它们立即传播开来,可以促进本地的文化革命。我在上海,将上海的情况(在革命中,情况变化是很大、很多的。)及时地告诉他们外出串连的同学,让他们安心地、有的放矢地进行串连。总而言之,留在上海,外出串连都可以参加文化革命。只要自己有一颗干革命的红心。
留在上海,病愈后,只要条件可许,还是可以外出的。即使不外出,也可以参加劳动和本校的文化大革命。等同学们回来以后,将本校情况告诉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情况,迅速投入运动。
留在上海,对陈鸿飞等八人外出有两顾虑:一,吕万鸿可能会“脱底”出事;二,倪锦云等三人与沈月娥等三人可能会闹不团结。因此我对陈鸿飞讲了。下午五点左右,我又赶到提篮桥车站上去对他们讲了。提了五点建议:1,突出毛泽东思想。天天学习毛主席语录,用以指导一切行动。2,建立一个巩固坚强的核心,分组到各校去串连,及时将当天的情况及取得的经验记载下来。3,建立民主生活制度,每天晚上,要互相交流一下一天的情况,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4,加强团结,不要闹意见,力免各奔前程。互相关心,互相照顾。5,加强联系。有经验(传单)等及时寄回沪。一个希望:向老红军学习,做一支长征红卫队式的宣传队、学习队!
今天下午,我写了一封信将学校里的情况告诉在京的余俊矞、蒋如华两同学。并请她们到中共中央群众接待站或国务院、中央文革去问一些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黑五类子女?关于十月十九日市委通知、团中央情况及去年市委六条和本校情况反映给中央听,然后听取中央的指示。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阴    星期二
这次发病是十分厉害的。头痛得像要裂开来似的,心跳如马跑,气喘如赛跑。看来是要好几天才能恢复。
上午,坚持到校去了一下。碰到鄔行彬、骆惠荣等,他们也准备外出。学校昨天出了一张通告(学校筹委会的)说:“凡属黑五类子女(地、富、反、坏、右)从公布日起,一律不许外出串连;已经打好介绍信的黑五类子女(已经外出的除外)从公布日起一律作废;已经领到车、船票的黑五类子女立即退到筹委会,如有违者一律酌情处理。”这样做没有充足的理由,谁能服帖呢?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六日    阴    星期三
病发得更厉害。昨晚一夜没有好好睡着。坐在家里看报、看语录。下午,母亲借了2元钱,我去看病。结果,诸保民医生出诊去了,因而回来了。(0.48元)
这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正在世界革命的根据地——我们伟大的祖国轰轰烈烈地深入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一个个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定时炸弹、最危险的敌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广大革命群众就出来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流毒残余一扫如洗。亿万人民的思想觉悟日益提高。一个人人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的话的新风尚迅速形成、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一个十七年来从未有过的新阶段。
在这场伟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们青年一代得到了巨大的锻炼。深信通过这一次触及人们灵魂的的大革命运动,修正主义妄想泛滥,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晚上,又到校去了一次。只有俞飞飞一个人自愿留校参加劳动。沈金郎、陈辉煌对我说,与他们一起去串连。我在考虑之中,是否要去。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阴    星期四
身体至今没有好。上午在家坐了半天。
下午,我又到文昌路地段医院去看病。回来后浑身无劲,倒在床上就睡。(1.12元)
天气变了,气温下降了,天冷了。我心里想,那些在外地串连的同学不知会不会受冻受凉。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晴    星期五
上午,到校去了一次。看看情况,是否有信。
回来以后,看解放日报活页1966年第十一期:林彪同志的“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推向新阶段”的号召。
林彪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科学,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的真理,是最现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统一的行动纲领。”
林彪同志又说:“现在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真正学到没有学到的问题,真正会用不会用的问题。要真正学到、会用,就必须结合实际。结合实际,才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不结合实际,就学不懂,记不住,用不上。”“要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
林彪同志的这些指示是极为重要的。必须认真执行。过去至今,自己对于学习毛著虽然日益重视,特别是在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更感到一天不学毛泽东思想不行,但是,联系实际,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方面是非常不够的。特别是对于“老三篇”并没有做到林彪同志所指示的那样将它们作为座右铭来学。总之一句话,毛主席著作是学的,但是没有真正学到,当然也谈不上会用了。
今后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学一辈子毛主席著作,改造一辈子思想,干一辈子革命。在当前的阶级斗争中,更是学习毛主席著作,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机会,因而更必须抓紧时间努力活学活用主席著作。只有学好了毛泽东思想,才能干好革命。
下午,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第二篇著作。毛主席著作第一篇文章就告诉我们,必须分清敌我,必须牢记阶级分析。不分清敌我,革命就不可能胜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主席最支持群众运动。在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永远是这样。在这两篇文章中,更理解这一个真理:千万不能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当然,过去也知道,但现在读了这两篇著作后更理解了。
在这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的红卫兵、战斗的青少年遵循了毛主席在这两篇著作中的教导,向工农兵学习,充当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他们和主力军——广大的工农兵一起,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今天报上登载了又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我国在昨天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新胜利。这标志着我国国防力量、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它使革命人民热烈欢呼,它使一切敌人胆战心惊。热烈地庆贺这一伟大成就!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最近,各条战线上出了多少光辉的成就:首创生产合成苯、断指再植、导弹试验成功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归功于伟大的七亿人民。我们仿佛听到祖国前进的、巨人般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一艘巨轮——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英明、伟大、正确的舵手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正在突破惊涛骇浪沿着明亮的灯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明的方向——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天气冷了,要添衣服了。母亲、外祖母又起叽咕了。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九日     晴     星期六
今天,身体稍微好了一些。健康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疾病成了我一切活动的障碍物、绊脚石,当然也成了我在革命道路上的考验。面对着这个并非朝夕功夫可以解决的(很可能与它将斗争一辈子)矛盾,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上午到校去了一次,碰到祝玉凤、陈秀云两人,她们二十六日从北京回来,要打外出串连介绍信。筹委会的陈开展、傅鹏翔起初不肯打。于是与他们说了一通理。最后,她们和初二(3)的一些同学都打了介绍信。
碰到俞飞飞,她准备与李蓉芳等一起去外地串连。
 
一九六六年十月三十日    晴     星期日
上午又到文昌路看了一次病(0.86元)。
下午写了一封信给哥哥的信。
身体至今未愈,整整一个星期了。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不是浪费了么?别人在外热火朝天地搞革命,而我却冷冷清清地在家生病,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呵!身体是革命的物质基础,缺乏强壮的体魄,就得影响革命。
目前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出外串连去了。还有个别的同学呆在家里,既不参加文化大革命,也不参加学校里组织的劳动,整天在家不知干什么?革命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在当前的文化大革命中,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觉悟之高低。
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虽然说外界条件对一个人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外界条件,而是他本人的主观能动性。革命者是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锻炼出许多的革命者来,但也有一些人却被革命战争所淘汰,成了革命的渣滓。今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风大浪中,给我们一个十分有利的锻炼条件。但是这个条件不会使每一个青年都得到同样的成长。这是因为各人的主观努力等不同的缘故。所以,有了良好的外界条件,还必须要善于利用它,才能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红色江青】-(22)

下一篇:【人民公社岁月】-(21)凤阳花鼓戏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