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02 12:22:5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正确看待文革必提的十个问题(二) 五、以前的生活为什么比较贫穷?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在短短叁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同时还打赢了朝鲜战争(有人说是打平了,但是如果把中国和美国的装备倒一下?美国人早就被赶下大海了),清除了危害几千年的匪患和落后残余,社会的清明是自古未有的,真正是万众归心。没有失业,连国民党残留的几百万党政人员都养下来了,历史上有哪个政权那么宽容?一直潦倒的文人再也不会为生活发愁了。所以,应该说吃饭问题50年代就基本解决了(温饱标准不同),这也是外国人感到惊讶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提高不快,原因有3个:一是因为国家的工业化需要高积累,我国当时的积累率一直在30%以上,最高达到39%,严重地挤压了人民生活(苏联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业化也是由于高积累)。比如我国1953年就装备了3000作战飞机,1956年开始自造飞机,1958年就装备了5000架(歼6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这些没有高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1978年后,由于欠人民生活的债太多,国家开始还债,首先是加工资,为什么人们喊出:邓小平让我们富了?这是拣了毛泽东的便宜(因为毛泽东反对单纯的物质刺激)。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当时的高积累,中国的工业化将没有基础。再说,轻工业见效快,有市场就可以搞。当时降低积累率时,一些领导人就说:"分光吃光,没有希望。"表示了反对的态度。军转民时,军工企业受到空前打击,研制飞机导弹的企业甚至去烧砖来维持职工的生活。总之,降低积累率必然会使得人民生活提高起来。这也是取得人心的一个最好手段。二是过左的经济政策,限制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到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把意识形态的斗争绝对化、普遍化了。对中国人创造力的发挥起到严重阻碍作用。叁是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活是有影响的。1956年中国有6亿人口,20年后的1976年有8亿,增加 2亿。当然,再过20年,也就是1996年中国就有了13亿人口,净增5亿。从绝对值上讲,后者增长更多。不过建国以后人口的增长有很多是战争以后的现象(战争以后人口通常急剧膨胀),人口政策的失误不到10年时间。当然,有些人的比较方法也有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能够上网,有电话,有电冰箱、复印机等等。这些真是不值得一驳,猪脑袋才这样比。网络、手机这些是90年代才有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家用电器的逐步普及也仅仅是6、70年代的事情(中国在70年代前期电视机已经普及到各单位了,我1972年就看到上海生产的彩电了,当然色彩一般)。复印机在80年代也是很稀罕的东西。当时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何况时代不可能完全相比,中国人掌握电视机的生产也是90年代以后了(芯片和显象管仍然是外国的产品或者技术)。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于80年代新科技浪潮带来的,怎么能够把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东西拿来比呢?何况我们现在真正掌握多少核心技术呢? 六、文革真的出现"全面内战"吗?真的是不要党的领导吗? "全面内战"是毛泽东提出的,毛泽东晚年的语言特点就是浪漫加实质,有时比较离谱。全面内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战,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全面较量"。如果想打倒走资派,只需要发个免职文件就可以了,何须发动文革,费那么大的事。又比如毛泽东多次说感谢蒋介石、感谢杜勒斯做反面教员等等,也说感谢日本侵略,使中国人民觉悟起来取得胜利。这些意思其实很清楚的,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事物的反作用。稍微有头脑的人也不会想到毛泽东是真的感谢日本侵略。可是这句话居然引起好多别有用心的人的歪曲。所以,认识毛泽东,特别要认识他晚年的一些语言特点(他还说投了尼克松一票)。文革当中造反派曾经提出"踢开党委闹革命",但是那时夺权以后分"旧市委"和"新市委",共产党的威信并没有丝毫受损,实际上党更加神圣了,因为文革本身就是党领导的。文革取得胜利,当然党就更加伟大了。大家从九大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入党是当时人们追求的最终政治生命。踢开党委是指踢开走资派,而且也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内造反派说过这个话,以后就没有这样说了。到处都是"党领导一切"、"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党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而是增强了。因此,根本不存在全国失控的危险,根本不存在独立的政权体系。有人把80年代以后的学潮和文革时不要党委等同起来,真是风马牛不相及。 七、对毛泽东的崇拜是文革宣传的结果吗? 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同意这样的看法。毛泽东从来就是受到人民拥护的,毛泽东的威信从"朱毛红军"开始就建立了。"朱毛"这个说法是国民党报纸首先提出来的,后来成了习惯。但是党内文件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提过。"朱毛 "说了比较顺口,而并不是指朱德的官比毛大,或者影响比毛大才排在前面的。因为如果说"毛猪"就不好听了。毛在遵义会议不久就掌握了党和军队的绝对控制。1936年斯诺到保安采访,主要就是采访毛。当时的"总负责"张闻天就告诉斯诺:"我们党的领袖和发言人是毛主席"(见《西行漫记》1970年版的作者注释)。实际上这个"总负责"不是一个职务,只是一个临时分工,既没有任命,也就没有罢免,而后就没有提了。有人说这个"总负责"直到1942年毛泽东任政治局主席时才正式完结,甚至编造出"交权"的情节,完全是胡说。这些人肯定连《西行漫记》都没看过。如果张是领袖的话,西行漫记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当时张闻天是何许人外界还不知道呢,知名度很小,至少军队里不太认识他。《西行漫记》中斯诺就预测到毛将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苏联医生在延安给中央领导人看病,深深感到毛泽东是强有力的当之无愧的领袖,是其他领导人无法比拟的。对毛的崇拜是从军队和民间开始的,当时国统区人民痛苦不堪,而解放区人人安居乐业,没有土匪,没有失业,也没有妓女,官兵一致。1942年陕北老百姓就自动送"人民救星"的牌匾给毛泽东,农民自发唱出的"东方红"就诞生了。而当时中国的宣传机器掌握在国民党手里,都是对共产党的谩骂。党内也从来没有搞过个人宣传。据有些人回忆"毛主席万岁"的口号40年代初老百姓就叫开了。因此,毛泽东的威信首先是从军队和老百姓当中取得的。见过毛泽东的人很少不承认他的伟大。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如粱漱溟)去了延安后个个被毛泽东所倾倒,连驻延安的美国观察团的大部分成员也为毛泽东的魅力所征服,从而使他们失去美国政府的信任。因此,对毛的崇拜是历史自然产生的。而且,树立毛主席的权威也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否则党就没有一个核心,无法凝聚党心、民心。但是领袖不是自封的(王明就是自封的),而是在斗争中自然产生的。我们知道,老百姓对当政者出自内心的歌功颂德是不容易的,一般都是骂当官的,就和我们现在这样。所以,取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不是那么容易的。随便问一个老人,他们对毛的感情真是令人感动。一个留学生去年到贵州调查,贵州的农民一谈起毛主席就是哭,就是流泪。去年拍《长征》电视剧时,藏族同胞看见"毛主席的队伍"来了,无不热泪盈眶,拿出食物给摄制组的人吃,坚决不要钱。导演深有感触地说"不拍长征,不知道毛主席的伟大。"这些难道是宣传能够得来的吗?现在我们的宣传机器铺天盖地,你会去崇拜他们吗?越宣传越恶心。又有人说,个人崇拜是封建残余。那就更荒诞了,综观世界各国,个人崇拜还少吗?最普遍的就是明星崇拜。因此,不能够简单的下结论。文革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庸俗化了,并没有增多人们对毛的崇拜,只是更集中的表现出来了。由于极度的个人崇拜,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个教训值得记取。但是不等于说毛的威信是宣传的结果,也不等于人民把毛当作神,而是对领袖的热爱。去年一个老军人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毛主席对于他们是不是象神一样的崇拜心理?他回答说:"怎么会呢?他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最亲的人,老百姓都有心里话都想和他说。怎么会当作神呢?"什么"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简直是扯淡。世界各国对毛的评价与中国截然不同。世界对毛的尊崇是我们不敢想的。尼克松、基辛格在90年代在接受电视采访时从来都是尊称毛主席,而我们国内官方称呼毛泽东同志。一些人则称呼"老毛",把蒋介石却叫"蒋先生"。所以现在世界上对毛最不尊敬的是中国人自己。瑞典有个政治家从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以后,每年都要来中国瞻仰。80年代初期,面对反毛的现象,他焦急地说:"中国的年轻人要记住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此事人民日报登载)。当然,文革当中对毛的崇拜的确带来很大危害,民主决策被破坏,虽然有"大民主 ",但那是胡闹。有个经济学家说:"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错误可以原谅,因为他们有丰功伟绩,但是对新领导人的错误就不会那么宽容了,有一点错误都不能接受。因为,历史已经提供了很多经验给我们了。所以,现在领导人的担子不容易挑。"80年代中央作了个《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就是领导人不再称呼职务,一律称呼同志,个人说话不再称呼"指示",但是大家看看现在的报纸吧,都忘记这个则准了,只有称呼毛泽东的时候才叫"同志"。 八、毛泽东思想真的是全党的集体智慧吗?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时候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宝贵结晶"。他们的根据是毛泽东总结的这些思想,是全党实践的结果,其他领导人也有自己的贡献,有些经验也是很多人一起创造的。于是,这个说法就延续下来了,并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这个话表面上看起来合理,其实是似是而非,经不起起码的推敲。本人经常研究毛泽东选集和党史,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十分荒谬的。首先,任何思想和学说都不是孤立产生的,总是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这个在《实践论》里面有阐述。所以,毛泽东思想当然是产生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这些思想活动。第二、有实践并不必然会产生思想。即使产生了思想,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思想。判断错了,思想也错了,正如毛泽东晚期那样。思想和学说体系的形成必须通过人的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判断,得出结论,这是需要站在历史前沿的人,并具有很强写作能力的人,才能够完成。比如,长征到陕北后,你们看见谁去系统地思考、总结中国的战争规律和历史教训?只有毛泽东。如果他不去思考,或者不去写,党内就根本不会有成熟的系统的军事思想。这个不是谁叫他写的,而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人物自觉的行动,写出来以后作为指引方向的指针。很清楚,没有毛泽东,当然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其他人根本写不出来。第叁、毛泽东的思想真的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吗?没有。大家都很清楚,毛泽东的文章全是自己动笔的,看文笔都知道。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告戒各级领导也要自己动笔。他写的文章或者代替中央写的文件,由于高瞻远瞩,在中央讨论时从来没有修改过,这是很多人回忆中也谈到的。最近发表的"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一文,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个问题。那是毛泽东对一些新来解放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中暴露的一些资产阶级思想作了调查,找很多人谈话以后才写的,博古看了以后兴奋的要命,催着尽快发表,产生了很大反响,连国统区文艺界也争相传看,从而诞生了党的文艺路线。朱德也在那个会议讲了话,那完全是军人的大白话,根本没有理论可言。所以在这个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可以看看其他领导人的选集,都是谈具体工作,没有理论,更没有理论体系,和毛完全无法比。第四、有人说,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实践和讨论,难道都是毛泽东一人的功劳吗?这个话问的没有道理。如果按这个说法,马克思的学说就是第一共产国际集体智慧的结晶了,列宁的学说就是俄共(布)的集体智慧了,因为没有巴黎公社、没有十月革命就没有这些思想嘛,难道俄国的思想家还少吗?对列宁学说就没有一点贡献?你写一篇小说也是集体的结晶,因为你是根据社会生活写的嘛,发表时编辑还帮助你改,还要审稿,大型作品还要反复讨论、修改。就好象你踢了一场足球,踢完了以后你写了篇感想文章,你能够说这文章是球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吗?这不滑稽吗?打了一场仗也是这样的道理,有人在战斗后总结了经验教训,难道就变成集体智慧了吗?这是中国人贪便宜心理的表现,有好处就捞。为什么这20多年来那么丰富的实践却没有理论呢?邓小平的叁步走战略那不是理论,他的书属于口头政治,没有理论的东西,说了以后,别人就开始论证、宣传。所以,除了毛泽东代中央起草的一部分文件以外,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他自己独立观察中国革命的结果,而这个思想被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所接受和宣传。否则,大家就不用研究毛泽东了。世界任何政治或者思想人物里面,也找不到什么集体结晶的说法。毛泽东去世以后,有些人觉得毛泽东思想不能够让毛一个人独吞,所以说什么集体智慧结晶,那意思就是说,里面也有我的功劳,我的思想,只是不好意思明说罢了。《决议》当中还专门举了几个例子,说这个人对这个问题提过这个建议,那个人对那个问题提过那个建议,简直是分功劳一样。反正毛泽东正确的思想,大家都有份;但是毛泽东的错误呢?对不起,那是毛泽东自己的,因为他后来"独断"嘛。可是不要忘记了,即使毛泽东真的独断,你为什么不反对呢?有些人一直是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为什么从来不说话?明哲保身嘛!这是一个革命家应有的态度吗?所以这些人,得到那些,却必然失去这些,只想给自己贴金,污水都是别人的,那怎么可能?毛泽东如果真的独断的话,就不用发动文革了。另外,《决议》中把毛泽东的晚年和以前的思想割裂开来也是不合逻辑的。从思想史上很难看到一个人的思想会截然分开的。当然,毛泽东晚年的确有很多不同于50年代的思想,但也应该结合起来研究。 九、彻底否定文革的后果。 对于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人,不否定文革,他就无法出来工作。但是,彻底否定是会有很大政治代价的,也许这个代价当时看不清楚。首先,文化大革命是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的。彻底否定文革,就表示一大批人要重新评价,因为这些当时在台上的人都是极力拥护文革的,我认为投了赞成票的人都有责任。我非常佩服九大时对刘少奇决议唯一投反对票的那个女党代表(她后来并没有受到排斥)。这个票是你代表人民投的,为什么有意见不投反对票呢?如果你是怕政治错误,那就更加证明你的政治品格有问题了。包括邓本人,大家可以看看他的检讨书和给毛泽东的信,为什么其女儿毛毛在她回忆父亲的书中不提这个事情呢?检讨、取得信任、翻案,这难道是正当的人们应该做的吗?从逻辑上讲,如果毛泽东犯了那么大的错误,那么所谓"敬爱的周总理"又怎么能敬爱的起来呢?因为毛的每个指示都是周去积极落实的,从来没有半句反对意见。正如许世友喝酒时说的:"现在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了,我当时在台上,我是打而未倒。在文化大革命中,没倒的肯定犯错误。" 事实上,文革的发动、组织都是经过中央的决议,有合法程序。即使是刘少奇的问题也是逐步升级的,先调查了好几年,有了大量的人证物证,才专门作了个决议。不象逮捕四人帮,一个晚上搞定,然后宣布取得胜利。江青的心是狠,但是比她狠的人多的是。逮捕江青的那天,她还在和工作人员一起摘苹果呢,这是在准备政变的人吗?逮捕他们的理由是根据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按既定方针办"的社论。实际上他们既没有军队,也不掌握警卫部队,都是秀才,王洪文早就没有实权,怎么敢动手?当然,先抓起来就什么都好说了。据说陈云对此不以为然,并说今后党内再不允许搞什么粉碎了,一律通过组织程序解决问题,人家也是选上去的嘛。头一天你投票选举他们,第二天就抓他们。这样的宫廷活动开了先例以后会搞的人人自危。从以后调查的情况看,没有充分证据说明四人帮在准备政变,只找到王洪文的标准照,然后把他分管的民兵武器拿了一部分出来作为证据。其实我认为林彪(他是管军队的)确实有政变的企图和行动,但是四人帮的打算是想在即将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取得多数,而绝对不敢政变。我并不是说四人帮好,但是什么事情都应该合理合法。太可笑了!一个最伟大的人竟然和一个最“坏”的女人结合,最后是这样一个结局,毛的画像挂在天安门,他的老婆却被关了十几年自杀了,难道这不是悲剧吗?还有什么比这更离奇的故事吗?(关押毛的亲属比文革中任何政治人物的关押时间都长)第二、彻底否定文革就必然牵涉到文革前的历史。那么整个党的历史就给抹杀了。要知道,中国是1949年解放的,而不是1978年解放的。现在的情况是,连80年代都不宣传了,只宣传13年。这样割裂历史的宣传,对党真的有好处吗?否定了党的历史就必然对现在有好处吗?人们为什么老是要生活在否定之否定当中呢?一下子把文革抬得那么搞,一下子踩到脚下,人民的思想难道是木偶吗?如果这样,思想道德意识的混乱就是必然的。这20多年来,经济在发展,据说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威信却节节滑坡,这不是事实吗?其实,现在人们对共产党的感情还是以前的。这20多年,根本没有建立什么感情。彻底否定文革,就会使后人无法正确理解党的历史,无法理解当时党的领导人,也无法正确评价毛泽东,而只是从无限夸大的错误和全盘否定中来认识他们。80年代以后长大的人一说到文革就以为整个十年都是戴高帽、游行抄家、泼墨水,以及造反派一些极端的口号。把毛泽东自认为平生两件大事之一的文革理解成这个样子,这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吗?第叁、彻底否定文革必然就犯了新的错误,即没有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这对于现实是没有好处的。现在我们奉行的理论,和以前一直奉行的理论已经找不到共同点了。这怎么解释中国革命?怎么解释党的革命历史?从而使人们对共产党的合法存在产生疑问。因为这是一个选择题,肯定现在的理论,即为有钱人的理论,西化的理论,则必然否定过去一切。如果连中国革命的理论也否定了(事实上已经否定了),那么几千万人的血真的是白流了。中国1840年以来就没有值得肯定的东西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的错误。唯一值得肯定是1978年以来的道路。但是这个道路究竟会如何?现在还没有历史的结论。实际上,文革不是动乱,而是政治运动。动乱危机的产生是80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危机是越来越深刻(文革当中没有民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按照邓的话来说,就是几亿人往外跑。因此,真正存在动乱危机的是现在,是需要我们领导人拿出勇气和魄力的时候,不应该再把责任推给过去。就象克林顿不能把责任推给里根、布什不能推给克林顿一样。改革还要坚持100年不动摇,也就是说还要继续革1978年以前的体制和思想的命,这有些好笑,毛泽东用20年(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去世)建立的体系,已经用24年(1978到2002)来改革它?有这样改革的吗?改的时间居然长于建立的时间?还没改好?干脆重新建好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也仅仅用了叁年罢了。实际上改革是每个政府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的,也就是施政,为什么一定要说改革呢?是改掉毛泽东的东西,还是改掉后来建立的东西?何必强调如此?反正现在没有几个人懂逻辑。 十、对文革的应有评价。 从客观和现实的需要出发,我认为对文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做法应该否定,但是,文革虽然是领袖发起,但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我们党的一次巨大而痛苦的探索,应该肯定文革中取得的进步(把氢弹、卫星等文革的成就说成是反对文革的结果,这是多么荒诞),大力宣传建国30年的伟大成就。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的主要部分。至于现在的政策变化,则可以说是适应新形势的结果,这样不是既照顾到左派又照顾到右派(左中右永远存在),既照顾到历史又照顾到现在了吗?也比较实事求是,对于党的形象也有好处。当然,对于文革和文革以前的错误也一定要指出来。总之,客观评价文革和毛泽东,对于党是有好处的,也不必搞得象现在这样把文革作为一个"准禁区",有了决议就不管了。又彻底否定它,又不许建文革博物馆,怕影响党的形象,十分难办。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很多东西不是一个决议能够决定的,关于刘少奇的问题也是有决议的,不是平反了吗?总之,时间会判定一切。但是我们不能等时间来判断,否则,国家会遭受痛苦。我认为,肯定文革成就,肯定毛主席的功绩,只会使人民高兴,增加各民族的凝聚力,不会影响现在和以后的路线和政策,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人只记得邓小平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是他的思想还是很广泛的,比如纪律和理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发展是硬道理,但是钱不是万能的,一个大国必须有自己的哲学、文化、价值观、安全、尊严、发展战略以及政治的感召力,仅仅靠冷冰冰的钱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说过:如果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真的就是走了斜路了。还说:如果贪污遍地,到处乌烟瘴气,即使经济搞上去了,又有什么意义?看看现实,想想这些话,不值得崇拜邓的人深思吗?写这篇文章,只是即兴,所以显得很乱。我不是为文革招魂,相反,本人是"六.四"那年毕业的,我从激进的叛逆者变成了冷静的思索者。我是主张西化的,文革不能重演,我非常了解反右和文革的危害,文革主要的3年中(1966到1969)暴露出的野蛮的政治狂热、人权迫害、政治行为的歇斯底里、对文化艺术的摧残以及政治理论的乌托邦,是我们党犯的极大错误。如果我写那个罪行,可以写几本书。但是,我对文革从激烈的抨击转到冷静的思考。因为如果我们从这个大教训中得不到有益的东西,岂不是白白付出了代价吗?判断一个事物也不能够用非好即坏的二维思维。如果文革真的那么完全是坏的不能再坏了,为什么亿万人民还主动参与呢?为什么一直到1980年才作出结论呢?当然,人的思维走入误区的时候是很难转头的,人民也是会犯错误的。既然是人民创造的这个历史,当然历史的责任要由大家来负。如果都责怪到毛泽东身上,老子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就等于我们这个民族什么教训也没吸收到。我担心一本糊涂的历史帐,会成为导致真正动乱的根源。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正确看待文革必提的十个问题(一)
下一篇:支持文革的理由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