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3 15:28:18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秋石客 - 小 + 大
【红色江青】-(20) D庐山会议林彪发难,江青、毛泽东反击 中共九大刚开过,不到两年,就发生了毛泽东与林彪的惊心动魄斗争,文革司令部土崩瓦解,文革道义符号破裂,最终导致文革派全军多覆没,这种少有的历史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九大后,毛泽东面对军队权力过重,想弱化军队,回到列宁主义的政党领导。 九大后林彪要扩大力量,毛泽东则要削弱林的力量,用了三种办法。 首先,突破口还是从文化层面。如批评林彪说的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问题”。如历史形成的“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等,如批评“毛主席亲自缔造、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口号问题,如不赞同林彪在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写的毛泽东“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三个副词问题。 林彪的话实际上并无大错。 毛泽东不是天才吗?那么多湖南人为何仅毛泽东能脱颖而出?否定了天才就否定了人的特殊性,否定了英雄的作用。林彪、陈伯达并没有说英雄创造历史,只是提英雄的作用,毛泽东拿马克思主义的奴隶创造历史批天才论,很牵强。事实上毛泽东后来一个人否定了绝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意见,也是奴隶创造历史吗?笔者认为,历史是人民和英雄共同创造的,谁起主要作用,要视历史环境而定。 毛泽东发展马列不全面吗?还有谁更全面?应该说是全面的,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毛泽东思想没有创造性吗?没创造性谈什么毛泽东思想?应该说很有创造性。毛泽东的对立统一矛盾论哲学观,关于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也有矛盾、关于社念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道路斗争、路线斗争等等不是创造性吗? “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针”问题,在笔者看来完全正确,是林彪七千人大会讲法的总结和延续,是林彪的一贯思想。 中国的问题解决的确离不开毛泽东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还是高举其它的旗帜,直到今天仍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陈独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导致大革命的失败;王明等高举列宁主义旗帜反对毛泽东思想导致红色根据地的严重挫折;毛泽东在林彪事件后突出马列导致文化革命陷入困境,说明在中国只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才是正确的。毛泽东在九大后认为林彪的提法不妥,是理论需要还是政治需要?显然主要是政治需要,是削弱军队及林彪势力的需要,林彪事件后中央在理论上扬马抑毛实是一个错误。 在笔者看来,中共九大前后的文字游戏不是目的,从政治学上讲,毛泽东此举在于想削弱军队及林彪在中国的政治影响,放弃军、政、群权力模式试验,要恢复党的一元化领导,退回到列宁的政治学,而不是其它,因为九大党代会确实有开成了军代会现象的问题,军队权力过大了,这是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引起林彪的重视,毛泽东解散文革小组,而军委办事组却日趋骄傲,吴法宪在政治局会上敢于激烈指责张春桥就是例子。 其次,毛泽东提出增加张春桥为副主席,想改变林彪为唯—接班人的政治格局。 最后,不设国家主席,以防林彪坐大。 而林彪则针锋相对,要搞江青大将张春桥,坚持设国家主席。 一九七〇年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毛泽东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四月十一日,林彪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明确表示自己不当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在此前后的半年内,毛泽东六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但是,林彪却始终坚持要设国家主席。五月中旬,他同吴法宪谈话时仍然强调,不设国家主席,国家就没有个头,名不正,言不顺。 对毛泽东与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分歧怎么看? 对毛泽东而言,其一方面可能考虑国家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其确实不宜当国家主席,再一个方面应该是毛泽东九大后削弱军队及林彪影响战略的一部分,决心不让林彪当刘少奇的角色。 对林彪而言,其一方面可能不赞同不设国家主席,的确认为国家没个头,名不正,言不顺,要改就要全改,为什么只改国家主席?这也可能是林彪一贯的据理力争的性格表现。另一方面其未必就想当国家主席,他说他不当国家主席未必是假话,因为国家主席仅是个虚名,并无实权,何况林彪一直身体不好,性格内向,连许多重要会议他都派叶群参加,怎好意思担当国务繁忙的花瓶角色呢?再一方面是他相信张春桥正在成为接班人,也明知主席意图,可能想力争阻止一下罢了。在他看来,毛主席未必就不考虑全党意见,因此据理力争,这才可能是林彪的真实想法,他万不会想到毛泽东会断然反击。而毛主席之所以断然反击,可能是认为如不反击,政治主导权将失控,文革笔杆子会保不住,文化革命有可能提前中止。 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六日,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庐山会议原有三项议程,讨论修改宪法的草案,经济工作和战备工作。事先并没有安排林彪讲话。林彪错误地判断了形势,经毛主席同意,在全会开幕会议上率先发表称赞毛泽东的天才、反对所谓有人(暗指张春桥)否认毛泽东是天才等内容的讲话,引起轩然大波。 八月二十三日,林彪在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上的讲话内容: 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我完全拥护主席的指示。这几个月来,主席对于这个宪法的问题和人代会的问题都是很关心的。这个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问题,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认为这很必要,很合时宜。在这次国内外大好的形势下开这个人代会和提出修改宪法,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对反帝反修斗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的三个题目,即宪法问题,计划问题,战备问题,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间的三件大事。我同意恩来同志刚才所讲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议程的安排。 这次宪法修改草案,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就是突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无产阶级专政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是三十条中间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条反映出我国革命经验中间最根本的经验。 毛主席,大家所知道的,是我们党、军队、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毛主席的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因素总是多种的,不会是平均的,必然有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客观的条件当然很重要,但是很多国家也有很好的革命形势,但无很好的领导,就不能成功。我们是既有这种客观条件,又有这种正确的领导。这种正确领导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得我们成为胜利的国家,成为胜利以后继续前进的国家,继续革命的国家,而不是中途停顿的国家。没有被世界上修正主义的逆流所同流合污,成为中流砥柱,这是很不容易的。挡住这一个逆流,很不容易。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地位是斗争中间形成的,是几十年的斗争中间形成的,是在党内两条路线的较量中间比较出来的。所以,这个领导地位,在国内、国外除少数极端反动分子以外也都承认。中国革命半个世纪的历史都证明,只有毛主席代表了最正确的方向,代表历史发展的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陈独秀哪,什么李立三哪,瞿秋白哪,王明哪,刘少奇哪,中间还有个张国焘,还有什么张闻天这些,照着他们的领导走下去就只会把革命引向失败,就会要造成革命的重大损失。我们是很幸运的,在各个严重的历史关头,靠着毛主席扭转了这种形势,使它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这是大量的、长时期的、重大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的。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工作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在过去,有的时候是巩固的,但有的时候是不巩固的,有些时候很不巩固,而有些时候是被排斥的。凡是碰到毛主席的思想不能贯彻的时候,就使革命受到挫折、失败;得到贯彻的时候,就蓬勃地发展。可以说,这已是我们看惯了的事情,例子是不胜列举的。而这些经验,我们同志们必须记住,必须把关于这方面的迷迷糊糊的思想变成自觉的思想。特别是年老同志,必须把这些思想向下传播,传下去,讲清楚。使年青的同志们知道来之不易。就是:胜利绝非偶然。不是那么简单的、自流的,就可以成功的;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革命也可以失败的。很多国家,像欧洲那些国家,都进行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但没有成功,损失很大。力量很大的,都失败了嘛,有很好的客观形势,也都失败了。很好的形势没有搞起来,或者搞起来失败了。 我们革命胜利以后的二十年,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以来,继续和更加证明毛主席思想的伟大作用。我的看法是这样子,老实讲,不管什么地方,不管什么部门,什么单位,毛主席的威信高的地方,对毛主席著作肯学、肯用的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就改变。跟之而来的,就是物质的这种力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小小的变化,而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原来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能做到了。这就是毛主席的革命的精神和实际的精神,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毛主席的具体政策,具体指示,具体做法,一旦深入群众的时候,一旦群众领会的时候,那就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发生变化。主观世界的变化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各个地方,各个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可能不太一样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一切事物总是不平衡的,总是有差别的。敌人当然是反对了,不消说的了,就是党内也是不平还衡的。我虽然不能经常到基层去跑,但是我也有我的办法,就是派些人下去问,下去调查研究。所碰见都是这么一种情况,凡是工作搞得好的,不是别的原因,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运用毛主席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斗私批修,提高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同时开展阶级斗争,狠批资产阶级思想,走资派的思想,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思想,坚决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他在各个领域里面的思想,以及各种具体政策,这一切对动员群众,都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老三篇”还是很起作用的。 毛主席领导我们革命几十年了,他对各种问题都接触了,都做了深刻的调查研究,都有重要指示。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毛主席几十年前写的东西,我们都觉得是比我们现在的水平高。世界上是有创造的,不但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方面,是有创造的,自然科学万面,你看那个时期没有创造?毛主席的学说就是科学,解放人类的科学,解放无产阶级的科学。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是有创造的。他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然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新的发展。怎么能够说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说事物是不发展的,思想也是不发展的,只要旧的就行了,这是过去古老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思想。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看法,想把思想的发展停下来,认为是已经完成。在自然研究方面,社会历史研究方面,都有这种人不承认发展。可是事物总是在发展。这个地球原来就是一团火,然后慢慢地又有空气又有水,然后慢慢地有低级的生物,然后慢慢地有动物和高级动物,进入人类社会有低级的社会,高级的社会。现在我们是处在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全面崩溃的时代。同一百年前的马克思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是前进了很多。比列宁所处的时代也前进很多了。我们所遇到的重大事变跟当时他们所遇到的重大事变相比也多得多,大得多,快得多。如何能说是没有发展呢?毛主席不是都是回答了这些问题吗?不是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回答了这些问题吗?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现在的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相合。毛主席的天才,的他学问,他的实际经验,不断地发展出新的东西来。毛主席的著作中间所发挥的,所具体化的,所增加的新的东西,你们翻开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他们没有,而且是不可能有的。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那时候没有那个客观条件,不能对于现在的新问题做出预先的答复和解决。所以,不能说毛主席对马列主义没有发展。 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事物是凝固的,僵死的,而不是活生生的,可变化的,随着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这种观念不符合马列主义的起码原则,是反马列主义的。这点值得我们同志们深思的。尤其是在中央的同志需要慎重。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共产党当权的国家。上层一些同志的一股风吹下去,就可能把下面的事情改变面貌。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值得把脑筋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这回事情。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敢于这样勇敢地向敌人进攻,发动革命,狠狠地打击那些叛徒、反革命分子、走资派和各种阶级敌人,很广泛地动员工农兵群众,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革命魄力,他的马列主义的最高水平,历史的广阔眼界,是分不开的。 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个党、国家、军队,今天能够在国内取得这种地位,在国际上取得这样崇高的威望,同毛主席领导几十年来的斗争,是分不开的。这次宪法里面规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规定毛泽东思想是领导思想。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第二点,就是宪法里面突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也是体现了毛主席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源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革”十年资料选编》) 这个讲话肯定不是原版,但人们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但很难读出是政变动员令。 林彪讲话改变了全会议程,随后,由于许多人要求,被周总理领导的大会会议组安排学习、讨论林彪的讲话。这个会议组为什么会同意学习讨论林彪这个讲话呢?毛主席当时是否知道?为什么等到庐山会议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解决?这些是很关键的问题。 后来,在小组会上,分别在各组同时宣讲由陈伯达选编的恩、列、毛论天才的材料,把矛头指向张春桥。这时,林彪和江青之间比正确和争夺权力的斗争已经表面化。陈伯达抢先作了吹捧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攻击张春桥等的发言,这个发言记入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从而引起各组纷纷表态支持,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火上添油,特别是中办汪东兴代表八三四一部队的发言影响最大,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毛泽东的红人,以为代表了毛泽东意见。连一直低调的陈毅元帅也四处奔走,摇旗呐喊,庐山会议失控了,多数中央委员支持林彪。张春桥成众矢之的,急向江青反映,江青见事态严重,速和张春桥等告知了毛主席。 毛泽东断然反击,陈伯达先行落马。毛泽东面对绝大多数中央委员拥林的态势,显示出沧海横流不为所动的英雄本色。他首先召开有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参加的常委会。 毛泽东对林彪说: “这次会议,我一上山就打招呼,要把这次会开成一个团结的会,胜利的会,不要开成分裂的会,失败的会。可是,这两天的气氛很不对头嘛!” “陈伯达带头闹事,一是坚持设国家主席,二是坚持天才论。鼓动一些人,蒙骗一些人起哄,大有把庐山炸平、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我看陈伯达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可疑分子。我今天先给你打个招呼,我还会和政治局其他同志打招呼。你要同陈伯达保持距离,划清界限。” 林彪马上说:“好,我向军队里的几个中央委员打个招呼。”林彪还说了军队干部是炮筒子一类话。 毛泽东继续说:“庐山是炸不平的,地球还是会照样转的。我也不当国家主席,我劝你也不要当。” 林彪表示:“我原来主张设国家主席的目的是让主席当,并不是我想当。也许是我在开幕那天的讲话,引起了这场风波。” 毛泽东却说“也没有那么严重,军队的一些人,像吴法宪,跟在陈伯达的后面跑,上了大当。” 毛泽东与政治局常委商谈后,对政治局委员们说:“政治局常委决定,认为小组讨论的问题不符合全会原定的三项议程,决定立即休会,停止讨论林彪同志在开幕式的讲话;收回六号简报;不要揪人,要按九大精神团结起来,陈伯达在华北组的发言是违背九大方针的。”笔者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出,违背团结揪人是林彪集团的真正错误。 当晚,周恩来主持召开各大组召集人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 二十五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休会和收回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当面指出陈伯达在毛泽东和林彪之间搞投机,表示把庐山炸平也不当国家主席,并劝林彪也不要当,谁要当谁当,如果再闹下去,他就下山,责令陈伯达检讨。 八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周恩来、康生找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谈话,并要吴法宪作检讨。 三十一日,毛泽东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一文,严厉批评了陈伯达,改变了庐山会议异常走向。据说该文在印发前专门给林彪看过。 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原文: 这个材料是陈伯达同志搞的,欺骗了不少同志。第一,这里没有马克思的话。第二,只找了恩格斯一句话,而《路易•波拿巴特政变记》这部书不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第三,找了列宁的有五条。其中第五条说,要有经过考验、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能够很好地互相配合的领袖,这里列举了四个条件。别人且不论,就我们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来说,够条件的不很多。例如,我跟陈伯达这位天才理论家之间,共事三十多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就从来没有配合过,更不去说很好的配合。仅举三次庐山会议为例。第一次,他跑到彭德怀那里去了。第二次,讨论工业七十条,据他自己说,上山几天就下山了,也不知道他为了什么原因下山,下山之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次,他可配合得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我这些话,无非是形容我们的天才理论家的心(是什么心我不知道,大概是良心吧,可决不是野心)的广大而已。至于无产阶级的天下是否会乱,庐山能否炸平,地球是否停转,我看大概不会吧。上过庐山的一位古人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我们不要学那位杞国人。最后关于我的话,肯定帮不了他多少忙。我是说主要地不是由于人们的天才,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我同林彪同志交换过意见,我们两人一致认为,这个历史家和哲学史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人的知识(才能也属于知识范畴)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同时我们两人还认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问题,我们自己还要继续研究,并不认为事情已经研究完结。希望同志们同我们一道采取这种态度,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 九月六日,毛泽东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闭幕会上,在讲到高级干部读马、列的几本书时,毛说:“现在不读马、列的书了,不读好了,人家就搬出什么第三版呀,就照着吹呀,那末,你读过没有?没有读过,就上这些黑秀才的当。有些是红秀才哟。我劝同志们,有阅读能力的,读十几本。基本开始嘛,不妨碍工作。”“要读几本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一讲读哲学史,那可不得了呀,我今天工作怎么办?其实是有时间的。你不读点,你就不晓得。这次就是因为上当,得到教训嘛,人家是哪一个版本,第几版都说了,一问呢?自己没有看过。” 毛泽东抓住战机,庐山会议后,中央责令吴法宪等人对庐山的事写书面检查。毛泽东看了他们的检查后,进行了批评。一九七零年十月十四日,他在吴法宪的检查书上批示:“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缺乏光明正大的气概。由几个人发难,企图欺骗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有党以来,没有见过。”十月十五日,在叶群的检查书上,毛泽东批评道:“当上了中央委员,不得了了,要上天了,把九大路线抛到九霄云外,反九大的陈伯达路线在一些同志中占了上风。不听我的话,陈伯达一吹就上劲了,军委办事组好些同志都是如此。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除了陈伯达待审查外,凡上当者都适用。”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冲浪篇】-(19)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