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说文革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说文革 > 文章

从“整风”到“文革”(3-1)

时间:2018-10-25 00:52: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从“整风”到“文革”(3-1)
 
    自从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没有一句真话”的反斯大林同志的秘密报告,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发展中出现了极大的曲折和困难之后。在这样的国际共运的大曲折中,中国共产党虽然在毛主席领导下,与之进行了“十年论战”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世界共运的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和困难。在世界共运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毛主席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毛主席为世界共产主义的发展所做的第二件大事。这件事虽然是以“文化大革命”的形式结束,而它的开始其实应当从1956年的“整风”算起才是科学的。
经过了建国以来至今65年的风雨,回顾那一段历史,毛主席在1957年上半年,对新中国阶级形势分析的两个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当时中国形势的分析其实是无比正确的。他的报告根据新中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胜利之后,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也即阶级关系,提出了在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且提出通过和风细雨的小民主,以党内开门整风的形式来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集中解决中国共产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提出了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科学;提出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鼓励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直到阶级差别消灭的那一天。这些设想从当时中国党内外的实际情况看都是十分正确,而且它的实施对于当时的中国也是非常迫切的。
从1956年底到1957年的上半年,毛主席在作两个报告的前前后后,曾在许多大小不同的各种场合,和许多党内外同志和朋友耐心地,多次谈了他的对社会主义新的阶级关系的重要思想,不厌其烦,耐心地做了许多工作,希望更多的党内同志和党外朋友能够理解和接受他的这些思想。
自从《毛泽东年谱》问世以来,我们追求真理的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日常工作、活动和思想就有更多机会、有根有据地进行了解了。毛主席为中国人民所作的第一件大事,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有人企图翻这个案,恐怕是痴心妄想。而毛主席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人民做的第二件大事,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和复杂性,正处在被人民认识的过程之中。而正确地认识他的这一思想,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毛泽东同志的第二件大事,我们应当回顾1956——1957年中国的历史。早在1956年12月29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引言中有一大段是根据毛主席多次修改意见形成的文字,集中表达了他在国内外新情况下,对整个世界范围内矛盾问题的理论思考,文字是这样的:“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第一种是敌我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的矛盾,它的基础是敌对阶级之间的利害冲突。第二种是人民内部矛盾。这是非根本的矛盾,它的发生不是由于阶级利害的根本冲突,而是由于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的矛盾,或者由于局部性质的利害矛盾。它的解决首先必须服从于对敌斗争的总的利益。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而且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获得解决,从而在新的条件下得到新的团结。当然,实际生活的情况是复杂的。有时为了对付主要的共同敌人,利害根本冲突的阶级也可以联合起来。反之,在特定情况下,人民内部的某种矛盾,由于矛盾的一方逐步转到敌人方面,也可以逐步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到了最后,这种矛盾也就完全变质,不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而成为敌我矛盾的一部分了。这种现象,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总之,,一个人只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就决不应该把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敌我之间的矛盾等量齐观,或者相互混淆,更不应该把人民内部的矛盾放在敌我矛盾之上。否认阶级斗争、不分敌我的人,决不是共产主义者。”
在1957年1月27日下午,毛主席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上讲了七点意见。在讲到第(五)点:闹事问题时,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少数人闹事,是个新问题,很值得研究。……。建设时期,剩下一部分阶级斗争,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当前的少数人闹事就反映了这种状况。对于这个东西我们的经验不足,这是一门科学,应该好好研究。”
1957年2月27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题为《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各方面1800多人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系统地阐释了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阶级分析,讲话共分十二个问题。他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两类矛盾问题。毛主席说:“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相互之间的矛盾,是两个问题。但今天重点要谈人民内部的矛盾。因为现在我们所碰到的问题,人民内部的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问题很多,占我们很多的时间。这两类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叫做两个口号:分清敌我,分清是非。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专政就是解决敌我之间矛盾的。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专政,人民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这是民主的问题。民主是有领导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无政府主义的。……思想问题,人民内部的问题,不能采取粗暴的方法来解决。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1942年我们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叫作团结——批评——团结,来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我们找到这么一个公式。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后来我们把这个公式逐步推广到党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整个人民内部,还可以推广到解除武装的敌人。”
1957年3月1日毛主席主持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的大会讨论。在总结讲话中讲到第三个问题:关于大民主和小民主的问题时,毛主席说:“所谓大民主是对付阶级敌人的,这是我们过去所做的。现在工作方法已经改了,是小民主。但有些地方不实行小民主,任何民主都没有,横直是官僚主义。这样逼出一个大民主来了,于是乎罢工、罢课。我们不提倡罢工、罢课,提倡在人民范围之内的问题使用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个别地方官僚主义十分严重,在这样一种范围内允许罢工、罢课。我们把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等,看作是克服人民内部矛盾,调整社会秩序的一种补充方法。”
1957年3月6——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中有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界等的党外文化人士约160人。
1957年3月8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文艺界座谈会,沈雁冰、老舍、巴金、周信芳、赵丹十三人等出席,彭真、陆定一、康生、胡乔木、周扬、钱俊瑞等参加。座谈中,毛主席首先谈了整风的问题。他说:“党内提过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现在还没有展开。中央委员会要开一次会,发一个指示。这也要有一个酝酿时期。决议要在今年上半年做出来。现在党内还没有统一思想,什么是官僚主义,如何批评,认识还不一致。整风开展起来,那时候就好批评了。现在刚批评一下,陈其通等就发表文章,无非是来阻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整风,整主观主义、重心放在教条主义;整宗派主义,他们总是想一家独霸;整官僚主义,多得很。好几年没有整风了。”
1957年3月9日在会见由总理西罗基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时,毛主席说:“......。中国的群众很好,就是很穷,经济落后,文化落后,还要几十年才能改变这种情况。政治情况较好,这就是说人民是团结的。在团结方面也还有些问题,人民内部不是没有矛盾的,工作中也有缺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也还存在,有些地方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些缺点要整,我们准备在全党整顿作风,准备在几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批评,把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整一整。我们的党很大,掌握权力,做了许多好事,人民就拍掌,毛病就产生了,官僚主义就出来了”
1957年3月10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新闻出版界座谈会,邓拓、金仲华、徐铸成、赵超构14人等出席,康生、陆定一、胡乔木、周扬、钱俊瑞等参加。座谈中,毛主席说:“你们说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低,在社会主义社会办报心中无数。现在心中无数,慢慢就会有数。一切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心中无数的。现在我们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像过去搞阶级斗争,当然也夹杂着一些阶级斗争,心中无数是很自然的。无数并不要紧,我们可以把问题好好研究一下。......。说到马克思修养不足,这是普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好好地学。当然,学是要自愿的。在知识分子当中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很有必要的,要提倡大家学他十年八年,马克思主义学得多了,就会把旧的思想推了出去。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要形成风气,没有风气是不会学得好的。目前思想偏向有两种: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都是片面性,都是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去片面地、孤立地观察问题和了解问题。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同没有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关系。我们要用十年八年时间来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抛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那样,我们的思想面貌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毛主席说:“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文章的好坏,要看效果,自古以来都是看效果作结论的。听说你们那里有人提出通讯社的消息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在报纸上开展批评的时候要为人家准备楼梯,否则群众包围起来,他就下不了楼。现在搞大民主不适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有些人对别人总想用大民主,想整人,到了整自己,民主就越小越好。我看在文学、新闻等方面,解决问题要用小小民主,小民主上再加上一个“小”字,就是毛毛雨,下个不停。”“对人民内部问题进行批评,锋芒也可以尖锐。我也想替报纸写些文章,但是要把主席这个职务辞了才成。我可以在报上辟个专栏,当专栏作家。文章要尖锐,刀利才能裁纸,但是尖锐得要帮了人而不是伤了人。”
1957年3月12日下午,会议在连续三天晚上召开文艺界、新闻出版界、高等教育界座谈会的基础上,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共讲了八个问题。
关于知识分子的情况,毛主席说:“在五百万左右的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有少数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不那么欢迎、不那么高兴的,但是在帝国主义面前,他们还是爱国的。对于我们的国家抱着敌对情绪的,是极少数。......。”
关于整风,毛主席说:“现在共产党中央作出决定,准备党内在今年开始整风。党外人士可以自由参加。这一次整风,主要是批评几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在整风中间,一方面要严肃认真,对于错误和缺点,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又要和风细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对采取“一棍子把人打死”的办法。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我们国家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我们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这样的人。但是仅仅靠我们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批党外的志士仁人,他们能够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同我们一起来为改革和建设我们的社会而无所畏惧的奋斗。要使几亿人口的中国人生活得好,要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我们所以要整风,把我们身上的错误的东西整掉,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这项任务,更好地和党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文革”的原则是永存的

下一篇:从“整风”到“文革”(3-2)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