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76-80)

时间:2018-10-26 13:40:47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76-80)

(7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学生示威游行要求抗日救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早已失去民心。
转眼又到了1936年了,1月初,林育英代表共产国际致电张国焘,向他通报最新的瓦窑堡会议的情况,要求他取消第二中央,张国焘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软了。
张国焘之所以敢另立中央,通缉毛主席等人,借口无非是中央错了,我张国焘来纠正错误,但这只是他自说自话,他最需要的是共产国际的支持。现在共产国际的代表林育英电报来了,完全支持毛主席以及党中央,根本不承认他的第二中央。
四方面军很多人听张国焘的也不一定是认同他的南下道路,只是搞不清上面的事,张国焘肯定说共产国际支持他,他才代表正确道路之类,别人很容易被迷惑。
现在共产国际的电文来了,张国焘顿时孤立了,连最配合他工作、岗位很重要的陈昌浩都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张国焘成了空头司令。张国焘除了服从党中央别无他途,而且他们南下损失惨重,已经无路可走。
陕北这边统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把握下,不断派人、写信给张学良、杨虎城等重要人物,首先释放高福源,高福源是张学良的亲信,回到西安向张学良汇报情况。
此中要害我前文都说了,不管是张学良还是换成谁,都只能选择和共产党合作,不说民族大义、打回东北这些大道理,为了生存,张学良也只有这一条路。要怪就怪蒋介石太狠,总把人往死路上逼,他要分化、消灭东北军和西北军,这点小心思谁不知道?
于是高福源受命回到陕北,请共产党这边派代表去见张学良共商大事,毛主席亲自接见了高福源。说到统一战线的事,我们很容易想到暗线上的“余则成”等同志,他们是很重要,但不要忘了,首功、战略筹划和制定者是毛主席。
毛主席懂得团结,要按王明那种人的思路,张学良这些军阀绝对是敌人,不可能团结的。先有正确的路线,才有正确的执行,以及后来的好结果。
一月中旬,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讨论形势、战略及具体的东征计划,决定二月中旬开始东征。1月19日,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联名签署《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为了保密没有公布,直到行动前才公布。
1月25日,毛主席与二十位红军高级指挥员联名发布《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很明显此信是毛主席写的,联名是一种态度,公开揭露蒋介石的罪行和企图消灭东北军的阴谋,提出联合抗日。
种种事实表明,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一直是毛主席在主抓。随后毛主席亲自率军开始东征,他没有坐在瓦窑堡指挥,而是亲自上阵。
北上抗日绝不是空话,只有不了解历史,人云亦云的人才会相信各种对共产党的丑化谣言,共产党不抗日,指望蒋介石抗日吗?
这段历史我是知道的,本文不细说,蒋介石除了被逼打了几次保卫战、会战,一直在后退、失败,然后躲在重庆,全靠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战,共产党是抗战领导者,名副其实,将来有机会再写系列文章。
毛主席在东征部队干部会议上指出任务:打击阎锡山这个卖国贼,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围剿”,配合全国的抗日运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东征部队被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毛主席任政委,主力部队是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八军。
二月上旬,在东征路上,恰逢陕北黄河岸边的一场大雪,毛主席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我们都很熟悉,读书时背过,高中时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写几遍,还有另一首沁园春。现在明白了时代背景,理解更清晰了。
所以我们以毛主席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是学习革命史最好的途径,也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诗词、文章最好的途径。
中旬发布《东征宣言》,然后东渡黄河,毛主席又亲自写了一篇讨伐令,用古话说就是讨贼檄文。具体过程就不说了,打的很顺利。阎锡山俗称阎老西,有名的爱财、守财,就是一个商人而已,蒋介石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的军队哪是红军的对手,而且是毛主席指挥的红军?
与此同时,和张学良、杨虎城的统战工作也迅速发展。
三月中下旬,毛主席出席几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政治形势和作战问题,决定派周恩来去西安和张学良谈。与此同时,蒋介石派遣中央军进入山西,名为支援晋绥军,其实是抢占山西地盘。每个军阀都是这样,不希望蒋介石来,因为蒋介石军队来了就不会走,自己的土皇帝就做到头了。
3月29日,毛主席又和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通电《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为一致抗日告全国民众书》,很明显,这些通电、公开信之类都出自毛主席的手笔,毛主席就这样日以继夜、鞠躬尽瘁的为党、为人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毛主席这一生就是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没日没夜,为这个挨打的民族拼命工作、拼命奔跑,赶上时代步伐。不说其他功绩,单单留下的文章、电报、书信都多的不得了。变成书全部累积不知有多高,而且都是宝贵的思想。
周恩来和张学良详谈后致电毛主席,毛主席经过慎重思考决定把反蒋抗日改成 逼蒋抗日,这是一个策略的转变。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东征提前顺利结束,完成了原定任务,消灭了阎锡山一万多人,把阎锡山调动的团团转,阎锡山才被迫找蒋介石帮忙。蒋介石当然高兴,对其他军阀哪里他都想插一脚,就是面对侵略者没勇气。
四月中旬,毛主席决定回师陕北,顺利凯旋,接下来要做逼蒋抗日的大事了。
 
 
(77)悲痛欲绝
 
1936年4月14日,在东征的一场战斗中,刘志丹同志牺牲了,年仅33岁。
刘志丹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陕北群众心中威望很高,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有一位看不见的老大娘听说刘志丹经过,专门来“看”他,老大娘把刘志丹从头摸到脚,又从脚摸到头。这件小事可见陕北群众多热爱刘志丹。
 
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了刘志丹追悼大会。毛主席给予很高的评价:“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张闻天等人也纷纷题词。
 
5月初,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灵公祭典礼;6月,为了纪念刘志丹同志,把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刘志丹和习仲勋是老战友,习仲勋一直非常怀念他。
刘志丹在东征前对习仲勋说了一番话:从多年的经验看,我们党犯的左的错误多,这是小资产阶级急性病狂热病的表现,企图一个早上把一切都变个样。他们看了一点马列的书,不看中国的实际,以空想代替现实,不讲方法策略,因此总是失败。
有这种思想的人,再和个人主义结合起来,就抓权,想当轰轰烈烈的大英雄,因之反对一切不同的意见,为了突出自己,甚至要置同志于死地。
两人这一别就是永别,这段话多么令人深思啊。这些左倾的错误,给革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刘志丹留下一个女儿刘力贞,刘力贞夫妇一生过的非常简朴。刘志丹的很多老战友,包括习仲勋,听说刘志丹牺牲的消息都是悲痛欲绝,习仲勋后来跟家人回忆时用的也是这个词。
从战友和群众的悲痛中,我们可以想见,刘志丹是一位非常非常好的同志。
4月底,蒋介石和阎锡山的军队采用堡垒战术,向红军逼来,并且企图封锁黄河,把红军消灭在山西境内。而红军东征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毛主席决定,回师陕北。
回陕北之前要渡过黄河,毛主席命令部队在延长地域集结。此时有一个国民党师抢在了红军前头,毛主席不想跟这个师打仗,耽误渡河计划,于是给这个师长写了一封信。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告知以利害关系,于是这个师没有再前进。毛主席唱了一出空城计,用一封信让一个师的敌人止步了。我们也许都知道毛主席一篇文章让傅作义退兵,肯定很少人知道这件事。因为毛主席这一生太伟大,这种小事都排不上啊。
5月2日,东征部队全部渡过黄河。东征战役历时75天,胜利结束。歼灭俘虏大量敌人,缴获很多枪支弹药,银元、物资。
红军的东征,不仅给蒋介石和阎锡山造成巨大的震动,连日本驻华北军参谋长也承认红军影响非常大,日军开始认识到红军的威力。当然最受刺激的肯定是蒋介石,无数次的追杀,红军越来越强大了。
5月5日,毛主席又以朱毛的名义发布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这又是一篇统战檄文,毛主席号召全国凡是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团体,人员,党派,都赞成我们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
5月8日,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了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提出了抗日救国,直接对日作战,红军做先锋的主张。毛主席指出,红军的出路要往甘肃发展,所以要西征。
同时要大力培养干部,这是一种远见,于是会议决定在瓦窑堡创办红军大学。
与此同时,红军已经与杨虎城达成了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建立交通站的协议,双方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5月13日,毛主席在延川县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的经验教训,准备西征。
毛主席指出,东征取得巨大胜利,西征的三大任务:扩大根据地,扩大红军;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封建势力,促进陕北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月18日,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征战役计划》。组建西方野战军,兵分三路:
红一军团为左路军,左权任代理军团长。为什么是左权呢?因为林彪要做红军大学的校长。
红15军团为右路军,徐海东任军团长;中路军由聂鹤亭指挥,下辖红28,29军,81师和军委直属骑兵团。
5月25日下午,毛主席又开始给阎锡山做统战工作。毛主席接见了被俘虏的晋军392团团长郭登瀛,晓之以民族大义,并让郭代转一封信给阎锡山,郭在陕北见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所作所为,知道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非常愿意效劳。凡是有良心的军人都不想打内战,基本是蒋介石逼的。
郭登瀛回到太原,把信交给阎锡山。毛主席的意思是:
我们到山西去是为了抗日,不是与你阎锡山为敌。希望你能给我们一块地盘做抗日根据地,如果不愿意,那就给我们让出一条道,我们到河北去打日本鬼子。我们双方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主席还说到了阎锡山的痛处,真正对你有威胁的是蒋介石。阎锡山看到这封信,非常佩服毛主席。
此时的阎锡山,处境艰难,非常后悔。他把蒋介石的中央军请到山西来了,蒋军不但不走,而且分化瓦解他的部队,甚至要分裂他的地盘,毛主席说的是事实,蒋介石确实对他威胁最大。共产党的目的是为了抗日,不是为了他山西的地盘。
要不是阎锡山跟日本人勾勾搭搭,跟蒋介石一起围攻陕北根据地,毛主席也不会打到山西去。东征山西,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陕北根据地解围。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阎锡山有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名言,共产党,蒋介石,日军三个鸡蛋,他谁都不敢得罪,谁也不敢踩破。
作为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这个说法也是很实在的。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西方野战军占领了陕甘宁边境的广大地区,完成了西征战役的第一阶段任务。
1936年6月1日,毛主席出席在瓦窑堡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毛主席任政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林彪任校长。
同日,以朱毛的名义发出布告,向全国人民、各党派团体、军队提出救国救民主张20条。
 
 
(78)一年后,四方面军会回来的。
 
上文写到1936年6月1日红军大学开学,此时要说说另外两支红军的事情。作一下背景交代,在鼎盛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后来由于王明路线给革命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些红军牺牲了,很多根据地丢失了。
最后基本剩下四支红军部队,一是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红军,毛主席挽救了这支军队,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二是陕北红军,主要包括刘志丹、徐海东部队,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毛主席要晚来几天,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也就没了。
三是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这支军队也是在根据地斗争出来的,张国焘、陈昌浩都是派去的干部;四是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他们的根据地在湖南。
因为路线错误,红军惨败,都要进行战略转移,就是后来说的长征,除了陕北红军,其他三支红军都进行了战略转移,都长征了。但我们熟悉的是其代表--中央红军。
中央红军到了陕北,长征结束了。但因为张国焘的错误,不跟毛主席和党中央走,所以张国焘部和贺龙、任弼时部此时还在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对抗,贺龙、任弼时则完全服从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
贺龙、任弼时所部奉命北上,和中央红军会合。张国焘也是奉命北上,但他一直阳奉阴违。此时红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某部在途中会合了,算是两军会师了。张国焘也不得不取消他的第二中央。
会合后,张国焘又搞阴谋,想控制红二、红六军团,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联合与之斗争,张国焘是少数派,只能服从,于是两部继续北上。
7月5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和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于是有了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号称三大主力红军。两军奉命继续北上,毛主席则指挥、谋划全局,这是红军此时的情形。
6月发生了两广事变,就是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要求蒋介石对日宣战,他们也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帜,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攻打湖南。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蒋介石其实能指挥的就是所谓的中央军,以黄埔军校为班底,和其他军阀的明争暗斗从来没停过。两广主要目的并不是真的抗战,是和蒋介石的斗争,军阀混战历时几十年,很精彩,也很无聊。待我写完《人民救星》如果有时间再慢慢写这段历史。
毛主席洞若观火,什么都很清楚。他发表谈话说两广事变是进步的行动,虽然有夺权、抢地盘的动机在内。
毕竟蒋介石是卖国的,是不抗日的,毛主席要联合一切力量组成抗日统一战线,两广的行动客观上会促使蒋介石抗日,至少不敢公开卖国,这就是他们进步的地方。
再说回上文提到的此时正在进行的西征,也顺利进行。
此时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来了,关于斯诺,我会用两个系列的语音直播和大家分享,一是已经完成的《毛主席自述》,二是将会开始的《斯诺与中国》,所以本系列文章就不重复写了。
只写一点,斯诺准备去前线采访,临行前提出给毛主席照一张相片,这就是后来的著名照片。
8月1日,西征战役顺利结束,历时两个半月,开辟了新苏区,陕甘根据地发展成了陕甘宁根据地,歼灭敌军缴获物资自不必说,而且为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蒋介石和其他军阀不是傻子,不会看着两个方面军北上的,依然围追堵截,相对来说,中央红军条件好多了,而两个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很困难。
7月27日,成立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领导两个方面军的北上行动。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张国焘一直非常好,说仁至义尽都远不止,要说错误,张国焘都够枪毙百回了。
此时国共又开始谈判,毛主席为了抗日大局,蒋介石迫于压力,蒋介石想借机消化、收编红军,毛主席可以让步很多,但有底线,要保持红军的独立性。
毛主席提出了夺取宁夏的大战略,拿下宁夏后就可以直接和日本侵略军作战,鼓舞全国的抗战。而且此时期毛主席和各方面联系,分别写信,讲的都是全民族联合起来抗日的问题。
要说给哪些人写过信,那就太多,数不过来。凡是地方军阀、实力派、有影响的名流、学者、著名爱国人士等,毛主席基本都写信了。为了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毛主席尽了全力。
东北军、西北军已经团结成功了,连阎锡山也佩服毛主席,知道红军的正义性,包括冯玉祥、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都有联系,这就是效果。
当年的四一二,白崇禧可是刽子手,但是为了抗战大局,毛主席和共产党暂时不追究这些。如果他们能真的抗日,为民族做贡献,不计前嫌也是可能的。
在北上路上,张国焘又旧病复发,提出西进计划,像之前的南下一样,想逃避,不想北上。张国焘说要自己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打通国际通道之类,其实是违抗命令,还是对抗中央。
因为张国焘的抗命,又破坏了毛主席的《静会战役计划》,宁夏是整个西北地区的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张国焘又要往青海跑。虽然在压力之下张国焘只能北上,但是时间耽误了、战机错过了,胡宗南大军占据重要路段,阻挡红军。
毛主席联合各中央领导及张浩,接连发电给张国焘、朱德等,外有党中央的压力,内有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人,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张国焘才重新北上。
此时已经是九月底,战机已经错过,毛主席打击胡宗南军队的《静会战役计划》无法实施。张国焘真是个大罪人,在晚年他还有脸写回忆录,为自己各种狡辩。
两广事变被蒋介石摆平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为了自保,也愿意联合一切力量,包括红军这边。
党中央这边派出周恩来去南京谈判,谈国共合作抗日的问题。9月21日,毛主席命令组建军委主席团,一起指挥三大主力红军,成员有毛主席、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
看看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张国焘多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一起指挥全军。可是此时的张国焘还在跟毛主席和党中央作对,想逃跑,不想北上,各种阳奉阴违,搞阴谋。张国焘这个人太坏了,对革命危害很大,是革命的罪人,后面他还会继续作恶。
十月,三大主力红军终于会师了,毛主席发出贺电,号召:
为保卫全国而战!
为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而战!
红军大联欢,终于全部团聚了,红军指战员都很高兴自不必说。
一年前,毛主席说:“一年后,四方面军会回来的”。
结果,毛主席预言又成真了。
 
 
(79)明天就是七月七日!
 
毛主席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的贺电有一个亮点就是超前的预见性和确定性,怎么理解我说的这句话?这涉及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作为后人看到的都是历史和事实,很少有人会关注当时的真实情况,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很多人抱有幻想,以为日本不会全面侵华,特别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平派也就是投降派,势力很大。
汪精卫是公开投降了,而蒋介石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直遮遮掩掩,蒋介石内心和汪精卫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蒋介石更聪明,形势更有利,没有走到公开投降的地步。但蒋介石内心一直盼望并幻想日本占了东北、占了华北就算了,不要,也不会全面侵华。
投降派里跳的最高的就是周佛海,他是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口若悬河颇有文采,他不是直接说我们要投降日本,而是列出中日很多情况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千万不能抗日,抗日就要亡国啊。他的辩论折服了很多人,这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而毛主席早在少年时期就判断日本会侵略中国,并一直在积极准备抗战,北上抗日不是口号,而是毛主席深藏内心、筹备已久的大战略。
尽管外有蒋介石这些军阀追杀,内有王明、张国焘这种掣肘,毛主席都在尽力为抗日做准备,这就是后来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个贺电是1936年10月10日发的,而日本全面侵华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明天就是7月7日,整整81年了。
毛主席一直在准备,从不幻想日本帝国主义会止步,而以蒋介石、汪精卫、周佛海为首的很多人都在幻想日本停止侵略。
我们不要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三个人,他们是三种思潮三种人物的代表:
周佛海靠诡辩口才立威,想主导蒋介石政府的决策,和日本人走的很近,自诩知日派,“爱国”派。他说正是因为爱国,才不能抗战啊。很多人被他的歪理所迷惑。
为了便于理解,就像有的人把美国吹的很强大一样,千万不要和美国冲突,就这个意思。
汪精卫,在权力斗争中失败,自己思想不够,看问题看不懂,又权欲熏心,被人欺骗、诱惑加上自己的私欲,走上了投降道路,名曰曲线救国。早期汪精卫的名声是很好的,卖国投降,彻底走到了反面,成了小丑,最后还是死在日本人手里。
蒋介石内心是害怕日本的,也是幻想日本停止侵略的。但他不敢公开投降日本,因为那样他会没有立足根基,身败名裂。
但他也不会抗日,因为他根本没有那个勇气和信心。而且他一直认为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敌人,日本人不是,所以他会联合日本人一起对付共产党和红军。
那为什么汪精卫走上公开投降的路,而蒋介石没有呢?
因为蒋介石有枪杆子,有某某财团的支持,有西方某些势力的支持。还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积极抗日,逼的他不敢投降。直到美国和日本开战了,蒋介石才态度明确的抗日,那都是假的。最后还是联合日本人对付共产党和人民。
没有共产党的积极抗日,蒋介石早就顶不住,早就投降了。还有一些爱国将领都是要求抗日的,这对蒋介石也是一种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蒋介石是时代的幸运儿,凭真本事,他根本不配和毛主席交手,各方面差的远了。
所以说,毛主席对于中华民族,是不可缺少的。
毛主席的伟大和功绩,那是说不完的。
 
 
(80)浅析“西安事变”
 
10月11日,中革军委制定了《十月作战纲领》,目的是夺取西北的战略枢纽--宁夏,并为此积极准备。
毛主席一直在为抗日做准备,长征结束刚到陕北毛主席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忙碌,单给各方人物写的信都数不清,陈述民族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效果很好。
为了抗日大局,毛主席主动单方面的让步,红军不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及其他军阀部队,其他部队打来,红军先撤退,而且一起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如果敌人还进攻,红军再自卫。
这是一个公开的命令,而且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做的。此举让全国各界都很佩服,共产党说话算数,真心抗日,顾全大局。
这个时期毛主席以及共产党所有的言行就是一个意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们不要再进攻红军了,我们应该一起驱逐侵略者。只要你们(这个你们主要是指蒋介石及各实力军阀)决心抗日,我们红军愿意做先锋队,第一个冲过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即使全部牺牲也值得。
而此时的蒋介石是怎么做的呢?
当时全国人民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且国共双方也公开谈判了,可以说民心是绝对反对、厌恶蒋介石的内战的。可是蒋介石看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了,他不认为红军是为了抗日,而认为红军在威胁他的统治地位。
于是他又调兵遣将,争取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往陕北,准备消灭红军。根本不顾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有些军阀是不愿意打红军的,但是蒋介石在后面逼着,不打不行。
毛主席的策略还是慢慢撤退、诱敌深入,选择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对不同的敌人有不同的办法。对蒋介石的军队,狠狠的打;对东北军、西北军则是统一战线,彼此早有沟通;对其他被逼的军队,则是引而不发,牵制即可。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仅是后来的歌词,更是当时的现实。蒋介石反-动集团,丝毫不顾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丝毫不考虑人民的感受,一意孤行,要发动最大的内战,把国家置于险境。
毛主席及红军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可就在这个时候,张国焘还在阳奉阴违、搞破坏、搞抵制,他违抗中革军委的命令,甚至伪造命令调动部队,让三个军过了黄河成为后来的西路军,而西路军是一段大家不愿提及的黑色历史。
为什么张国焘总是要这样对着干呢?因为他害怕敌人,他把四方面军看作自己的私家军,他的本质是一个军阀,他认为红军打不过国民党军,会被消灭的,所以他极力把部队调走,想逃跑避战,让蒋介石去打别的红军吧,反正我要跑。
但他当然不会公开这样说,所以他总是提出种种别的想法、别的计划,比如南下、比如自己去打通国际通道之类,其实都是借口,在行动上一直抵制、破坏,也破坏了毛主席的统一部署。
张国焘的罪,杀一百回都不够,后来的西路军失败,全是张国焘的责任。
1936年11月23日,蒋介石下令逮捕了抗日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袖沈钧儒、李公朴等人,查封了进步刊物,史称七君子事件。蒋介石卖国、媚日的真面目开始暴露了,连面具也不要了。
救国联合会的号召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逮捕他们的罪名是:危害民国。残害民族的脊梁,这种事蒋介石做的太多了,无数,只是在长期的美化之下,蒋介石都快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和圣人了。
12月2日,张学良从西安飞到洛阳,劝蒋介石抗日,不要打内战,被蒋介石狠狠的训斥。蒋介石在洛阳干什么?在调兵遣将,准备消灭红军。
4日,蒋介石赶到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进攻红军,否则就把你们调到福建和安徽去。
张学良一次次苦心劝蒋介石,甚至哭劝、死谏,蒋介石根本不听,只是痛骂。蒋介石这个人,性格脾气本来就暴躁,有了权力之后,更是嚣张跋扈,骂人早就是习惯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12月12日,发生了震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实行兵谏。
关于西安事变,有电视剧、电影,还有很多书籍,要说清楚西安事变,有太多需要说的,写一本书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明。在一篇文章里,我只能简单叙述。
首先,发动西安事变,毛主席和共产党是完全不知情的,张学良也从没表达过这个想法,完全是形势逼的。
其次,张学良、杨虎城是想投奔共产党、跟着红军一起干的,他们投奔共产党,不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而是为了民族大义,要打击侵略者,也是为了两军的生存。但毛主席这边无法接受他们,为什么?
毛主席提倡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包括蒋介石,只要愿意抗日都是团结的对象。如果毛主席接受了东北军和西北军,那性质就完全变了。蒋介石就会说,共产党说的全是假话,是在挖我的墙角啊。
所以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前、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毛主席只能团结所有人,不能接受两军的投奔。
可以合作,但不能接受起义,那是帮了蒋介石,内战会打的更快、更惨烈。张学良、杨虎城也是无路可走,被大环境和蒋介石逼上了绝路。
要么打红军,这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两位将军都不愿意自相残杀了。
要么被蒋介石调到外地去,那会死的更快,一旦离了窝,军队就会被蒋介石肢解、消化,甚至在路上被偷袭、消灭都有可能。
实在没有办法,除了兵谏,没有别的路了,蒋介石被抓,是他自找的。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张学良肯定会和共产党这边商量的,但当时是没有时间了。
蒋介石不是空手来的,他带着所有他能调动的军队,还有很多党政大员来的,基本是把半个国民政府带来了,甚至西安也不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能主导的地方了,蒋介石军队已经进驻,并且周边全是蒋介石的军队,空军主力也调来了。
这是刀锋对刀锋的时候,蒋介石一句话就能把张学良、杨虎城两人逮捕,包围他们的军队。
但不到万不得已蒋介石也不会这么做,毕竟张学良、杨虎城在这里久了,是有实力的。如果能够听话,何必动刀枪?
毕竟他的主要目的是进攻红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先消灭东北军、西北军,损耗自己实力。还要利用他们去当炮灰,打红军呢。
所以理解西安事变,搞清楚原因是最重要的,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写到这里,不过是说了十分之一,还有很多事需要说清楚。
比如有人说蒋介石很信任张学良,没想到张学良不厚道,抓了蒋介石,这些都是无知言论,美化蒋介石的言论,每一个疑问、动作都是有原因的,其余的将来慢慢再写。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71-75)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81-85)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