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7 08:05:28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146-150) (146)转入大反攻 上文写到1947年5月4日我军取得蟠龙大捷,从主动撤离延安到蟠龙大捷已经是三战三捷。为了庆祝胜利,5月14日,西北野战兵团在真武洞(地名)召开万人庆功祝捷大会。 会上宣布:党中央和毛主席还在陕北! 毛主席还在陕北,这个消息给陕北人民极大的鼓舞。当时毛主席住在一位老人家里,老人从广播里听到了毛主席还在陕北的消息,很高兴,逢人就说这个好消息。 可是他不知道,住在他家里那个叫李得胜的人就是毛主席。如果他知道这个真相,不知道会激动成什么样子。 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那是文字很难形容的。 毛主席还在陕北,是毛主席对陕北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个过程是很危险的,毛主席是做了牺牲的准备的,中央分成三部分,处处都做了最坏的准备。 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在两个主战场,一是陕北,二是华东。 华东战场,汤恩伯兵分三路进攻华东野战军,中路是整编第74师,是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美械装备王牌部队,师长张灵甫,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 陈毅、粟裕分析战场形势后决定消灭第七十四师,立即向中央军委报告了作战计划,毛主席当即同意。 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迅速对74师分割包围,把74师包围在孟良崮一带的狭小区域。 蒋介石大惊,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蒋介石立即给顾祝同、汤恩伯、张灵甫发电,说我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你们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喜的是这是一个吸引共军主力决战的好机会。希望你们里应外合打一个大胜仗。 (蒋介石很怕我军的游击作战,巴不得早点决战,只要张灵甫守得住,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决战机会) 张灵甫回电,我一定会坚守在孟良崮。只要国军迅速增援,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毛主席给陈毅粟裕发电,孟良谷一战迅速解决,不要贪多,首先歼灭74师,然后再寻找战机。 毛主席知道这一战很重要,必须不惜代价,速战速决,僵持不下就会被国军反包围吃掉了。毕竟我军的总体力量是弱于国民党军的。 在我军的猛攻之下,孟良崮被拿下了,激战中张灵甫被我军打死。 5月16日战斗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第七十四师及国军的另一个团共32,000人。 蒋介石悲痛的说: 真是空前大损失,不能不令人哀痛。 5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主席写的评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6月3日,毛主席同意了刘邓的作战计划,告诉他们下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占领了延安,胡宗南是很骄傲的。然后接连吃了三个大败仗,又知道了毛主席还在陕北的消息,胡宗南自然恼怒,命国民党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率4个半旅,专门追毛主席这一路,即中央前委。 毛主席身边只有300多人,情况非常危险,大家都很着急。任弼时说: 我们当务之急是怎么摆脱刘戡的追击。 毛主席说: 搂草打兔子,顺便就把他们收拾了。 任弼时说: 刘戡是黄埔生,还是蒋介石的嫡系。 毛主席说: 黄埔、嫡系,有这两条就不值得正眼看。 这简短的对话显出了毛主席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胆气,我军只有300多人,各方面处于弱势,而后面是敌人的大军追杀。正常人心里都会着急或者害怕。而毛主席不但不害怕,还要顺带把这帮人全解决。这是何等雄壮的胆气。 第二是见识,毛主席之所以看不起刘戡,并不是说大话,安慰别人或安慰自己。而是有自己的判断。毛主席并不是看不起后面这4个半旅的官兵,而是看不起他们的领军人物刘戡这个人。 为什么?因为黄埔、嫡系这两点。这是毛主席异于常人的见识。 这就引出了毛主席的第3个特点就是伟大。毛主席的智慧、胆气、见识这些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教他的。而是来自于他自己长年累月的学习和领悟。 就像下棋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将帅是个什么人物,从而来决定自己的应对之策。这才是制胜之道。 要想打胜仗,靠的不是我想怎么样,我能怎么样。而是首先要了解敌人。根据敌人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应对,这一点很重要。 后面的追击我就不多说了,反正拍成电视会很精彩。险象环生,几次交火,很危险,但刘戡就是没有抓到毛主席等人。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不是刘戡,而是白崇禧率军追击。那么结局就不好说了,而且毛主席的应对方法也不会一样。 不管是大战还是小战,决定成败的常常在于某些小细节。主帅的作用特别重要。生死成败就在一念之间。 战争,那就是刀口舔血。 6月21日,新华社发表毛主席改写的评论《哀号无济于事》,毛主席加了两段话,最后一段是: 总而言之蒋介石的灭亡局势是确定的,蒋介石正在为此哀号,并且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哀号文告发表,但是大势已去不能挽回了。 6月30日,刘邓率晋冀鲁豫4个纵队共12万人渡过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此时东北野战军的夏季攻势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8万多人。扩大了东北解放区,使得东北国民党军的主力只能在沈阳及附近地区。 1947年7月1日是建党26周年。新华社发表毛主席修改的社论《努力奋斗,迎接胜利》,毛主席说: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困难,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困难,宁可做长期打算,不要有速胜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也一定可以克服。同胞们、同志们勇敢前进,努力奋斗,迎接胜利。 (这段话现在依然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此时全国的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军越打越少,我军越打越多、越来越强,国民党已经渐渐处于守势了。毛主席提出一个战略设想: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夺取中原。 毛主席打了个比方,蒋介石用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拖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对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7月21日至23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这一年的解放战争,我军已经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毛主席提出了第2年的任务,就是打到外线去,全国反攻,把战争引到国统区去。 这次会议后西北野战兵团改称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 7月28日,刘邓大军又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歼灭敌人56,000余人。 国民党军还是在紧紧追踪毛主席领导的中央前委,8月20日,我军对沙家店的国民党军(追击之敌)发起攻击,歼灭敌人6000余人。 这一战标志着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粉碎,我军开始转入内线反攻。 8月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地区。 1947年9月1日,毛主席正式起草了一个党内指示《解放战争第2年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 第2年的任务是全国性的反攻,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以一部分主力留在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9月7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沙土集战役。打死打伤国民党军6000余人,俘虏7000余人。这是我军外线作战的第一个胜仗。 (147)如此特殊的生日 1947年9月11日,毛主席给新华社社论《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加了一段话: 再打一年两年,蒋介石匪帮就离全军覆没不远了,打倒蒋介石才有和平,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打倒蒋介石才有民主,打倒蒋介石才有独立,已经是中国人民的常识了。 到9月底,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逐渐打开局面。 (实际上毛主席非常繁忙,不停的收发电报,还在转移途中,有很多事迹,我只是简要叙述) 10月10日,毛主席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公布,宣言第1次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的8项基本政策。 还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共67条口号,其中一条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训令要求将这67条口号向全国人民宣讲,使得人民完全了解,万众一心,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这一天还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11月初,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结束,歼灭国民党军近7万人。 到11月,刘邓大军已经在大别山建立了根据地,蒋介石指挥大军围攻。 实际上我军在几个战场的作战都是相互策应的,毛主席看重的不是某场战争消灭了多少敌人,打了多少胜仗,而是想尽快打倒蒋介石政权。 解放、解放,就是要尽快停止战争,让人民休养生息。 12月25日至28日,毛主席在米脂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个报告内容很丰富,也很重要。 报告指出,现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还提出了我党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 会议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 毛主席说: 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的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 (这话说的多好啊,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研究这个报告,既学历史也学思想,这个报告被编入毛选) 毛主席还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世界形势发表了讲话。 1947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54岁的生日,正是会议期间。大家都想为毛主席祝寿,毛主席坚决拒绝。还有人说,我们赶上吃你的寿面了,毛主席说寿面并不能使人长寿,吃不吃无所谓。 毛主席还特意宣布两条规定。第一,不准中央机关为他的生日请客吃饭,第二,不许以任何形式为他歌功颂德。 这次生日确实有点特殊,因为赶上开大会,来了很多各根据地领导人。特别是外地来的领导人,有的都悄悄地提前做了准备。 比如贺龙特地派了一个剧团来,想给毛主席演一场戏。毛主席是很喜欢看戏的,但他还是拒绝了。毛主席说过几天可以演戏,先演给老乡看。 不管是外地的,还是中央机关准备的,所有庆祝活动都被毛主席拒绝了,禁止了。 毛主席再次强调,不许请客吃饭,不许唱戏,不许开大会。 毛主席一生都在坚持这一点,绝对不许给他搞什么祝寿,不能开这个先例。 但这个生日还是有一点小特殊,我写在这里,让我们牢记这个细节吧。 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此时7岁,但李讷平时是跟大家一起吃大灶,没有跟着毛主席和江青吃饭。别人劝毛主席说孩子还小,还是跟着妈妈一起吃吧。 毛主席说,陕北老乡的娃娃一样长得壮,你不要说了。 这就是毛主席,从来不搞特殊,哪怕是对自己的小孩,未成年的小孩。 这天是毛主席54岁的生日,李银桥把李讷带来家里吃饭。这次毛主席没有反对,要放在平时,毛主席早就批评了。 刚开始端上来的菜和平时一样,毛主席没有说话。后来端上了一个好一点的菜,毛主席立即吩咐端回去。 因为是毛主席的生日,此时厨房还在炒菜,想炒几个好菜给毛主席吃。李银桥看到毛主席拒绝了,赶忙叮嘱厨房,不要再炒了。炒得再多毛主席也不会吃,再端上来会受批评的。 这就是毛主席,在一个开心的、胜利的日子里过生日,吃的菜跟平时一样,一个好一点的菜都不接受。 唯一的特殊就是孩子来吃饭了,没有赶走。这就是毛主席的特殊。 12月28日,会议结束,会议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和1946年毛主席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及一系列决定。 (基本上每年的生日都有人想为毛主席祝寿,但都被毛主席拒绝) 12月30日,刘邓,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在确山会师,大别山、豫皖苏、豫陕鄂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组成了中原解放区。 毛主席虽然只带了几百人,在转移途中,后面还有国民党军追杀,但其实整个解放战争都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都是按照毛主席领导的中央前委的想法打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48)殚精竭虑 开完12月会议就到了1948年,从1948年1月开始,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1947年一年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消灭国民党军28万人。 鉴于东北的败局,蒋介石启用卫立煌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共”总司令,负责东北军事。 1月7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这个指示被收入毛选。这件事不大,但是这件小事都要毛主席亲自动手,可见毛主席为革命作出多少贡献,事无巨细,付出无数心血。 1月15日,毛主席出席在杨家沟召开的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作重要讲话。 毛主席说中国革命要胜利,就必须实行一条总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我们实行的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至于土改中的打人杀人,我们共产党人主张不打人,打人是野蛮的方法。 杀人越少越好,尽可能不杀,那些罪大恶极的群众痛恨的大特务大汉奸可以杀。 后来有些人污蔑共产党的土改,打人杀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毛主席一向是不主张打人杀人的。不仅是土改,在任何时候毛主席都主张尽量不杀人。 在很多实际工作中,容易变成左倾或右倾。毛主席总是在全程掌控和把握,尽量不要左或右。尽管如此,毛主席也只能尽量,谁也无法完全精准掌握。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办的,就不会左倾或右倾。 1月18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党内指示,《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这个指示也被收入毛选。指示谈了四个问题: 1、党内反对错误倾向问题, 2、土地改革和群众运动中几个具体政策问题, 3、关于政权问题, 4、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 毛主席说,极少数真正罪大恶极分子,经人民法庭认真审讯判决,并经一定政府机关批准枪决予以公布,这是必要的革命秩序。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我们的任务是消灭封建制度,消灭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 当天的中共中央会议讨论通过了毛主席的这个党内指示。 1月27日,毛主席致电华东野战军粟裕,让他率领三个纵队渡过长江,目的是吸引国民党军队回防江南,打乱他的战略部署。 而且江南是蒋介石的统治要害地区,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当然要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总在解放区打,即使打赢了,受伤的也是解放区的军民。 1月30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的党内指示。指示说,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战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 不管是对群众还是对士兵,毛主席都是非常讲民主的,没有民主就没有团结和进步。 粟裕接到毛主席的电报给毛主席回电,说现在三个纵队在各方面都准备不足,提出了两个方案,希望休整一个半月之后再出发。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粟裕对军事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他认为不对的或难以做到的,他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毛主席也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只要他说的对,都会相应改变。 粟裕在军事上是千里马,但没有毛主席这个伯乐,千里马也跑不起来。 2月3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党内指示《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毛主席把实施土地法的地区分为三种, 一是日本投降前的老解放区, 二是日本投降至大反攻,即1945年9月到1947年8月两年内解放的地区,称为半老区。 三是大反攻后新解放的地区。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就是实事求是。 本文已经涉及到4个指示,就先不写了。 其实很多内容都没有写,只是写要点,写线索。如果事无巨细的写,毛主席这一生单单事迹都很多,太丰富。 从这些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工作是多么繁忙。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真的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149)节节胜利 1948年2月7日,毛主席致电林彪等人,提出了一个设想。打下锦州,关门打狗。 锦州是东北的南大门,只要打下锦州,就可以把东北的国民党军全部困在东北,消灭。 毕竟林彪是负责东北军事,他了解实际情况,所以毛主席只是提出建议而没有命令。 2月10日是大年初一,乡亲们早早的过来给毛主席拜年。毛主席的习惯是晚上工作,上午休息。 所以这个大年三十,毛主席一直在工作。当时还没有起床。 乡亲们不想打扰毛主席休息,就在外面静静等待。 毛主席起床后,警卫员告诉毛主席,说乡亲们在外面等着给首长拜年。 毛主席说不要麻烦他们往这边跑了,我们去给他们拜年。 警卫员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不肯回去,听说毛主席起床了立即敲锣打鼓,唱着跳着到院子里来给毛主席等人拜年。 毛主席拱着手说: 谢谢你们,祝你们春节快乐! 乡亲们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个小细节体现了毛主席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2月11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党内指示《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前文也提到过,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不好就容易左倾或右倾,毛主席太了解这一点了,所以时时在提醒。 2月15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党内指示,提醒土改不要着急,要根据环境,群众觉悟程度和领导干部强弱,决定土改工作的进度。反-动分子必须镇压,但是必须严禁乱杀,杀人越少越好。 15日,一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也完稿了,毛主席说,这个文件带有党纲、政纲、政策几重性质,我们如果要取得全国胜利,需要有这样一个文件,党内外才有明确遵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章程。 27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工商业政策》的党内指示,指示指出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 这个指示是针对某些地方的党组织,违反中央的工商业政策,造成了工商业的破坏。毛主席提醒,任何一个政策问题犯了原则的错误,不加改正我们就会失败。 我党在节节胜利,但是毛主席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一直很清醒。 28日,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打了个大胜仗,全歼胡宗南主力部队29军军部,总共一个军部,两个师部,5个旅,共28,000余人。 其中包括那个带着部队一直追着中央前委的刘戡,刘戡眼看无法突围,自杀了。 (150)陕北人民养育了我们 1948年3月1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的党内指示,指示说: “中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所谓人民大众,是指一切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压迫、损害或限制的人们,也即是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上明确地指出的工、农、兵、学、商和其他一切爱国人士。” 具体内容有音频,想学习的可以认真听。我只提醒一点,一直以来我都在提醒一个问题,人民和人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人民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反过来,理解不同时期人民的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不同的时期,毛主席有不同的解释。 同理,为人民服务可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或五个字,人民这两个字就可以难倒一大片人。很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人民包括哪些人啊? 这也是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特点,大道至简、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任何人都可以简单的身体力行,但是要深入研究,那是要费很多功夫的。 3月7日,毛主席为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的评论,要点如下: 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 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3月9日,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东渡黄河之事,由汪东兴负责准备工作。 3月14日,华东野战军及陈谢兵团攻克洛阳,歼灭国民党军约2万人。 15日,东北的冬季攻势结束,歼灭国民党军约15万人,国民党军只剩下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城市。 3月20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对党内的《关于情况的通报》。 通报谈论一下我党当前各方面的工作,提醒了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文中有一句话,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是一句名言,出处就在这里。) 从1946年7月到1948年1月,我军已消灭国民党军队197万多人。 不过我军的消灭和其他军队都不一样,消灭不是全部死亡,投降,起义的都在这个数字之内。 毛主席历来强调优待俘虏,缴枪不杀。 3月21日,毛主席率领亚洲部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计划前往晋绥区,再到西北坡和中央工委会合。 亚洲部也就是中央前委这几百人,因为保密改了名字。 毛主席下了一道命令,东渡黄河的警卫团全体干部战士,把干粮袋里的小米全部倒出来,全部交给当地政府,留给陕北人民。 毛主席说: 我们要离开陕北人民了,陕北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欠他们太多了,从现在起就想办法去偿还。 从杨家沟出发到川口村的黄河渡口,听说毛主席要走,很多群众全家老小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陪着毛主席一起走,直到黄河渡口。 毛主席说: 陕北小米我吃了13年,实在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为了全国的解放,我们又不得不离开。 渡过黄河要坐木船,船工们非常高兴。都说送毛主席过河,这是我们的光荣任务! 上岸之后,毛主席握着船工们的手说:谢谢你们! 船工们不舍的说:毛主席再见,毛主席再见! 毛主席看着对岸的陕北说,陕北人民对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是忘不了的! 毛主席还说了一句话,黄河真是一大天险啊,过去黄河没有很好的得到利用,今后应当利用黄河灌溉、发电、航运,让黄河为人民造福! 看看毛主席对陕北人民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同生死,共患难。这一年多的转战陕北是非常危险的。 毛主席身边只有不到400人,西北野战军也就是2万多人,而国民党军是25万大军在围追堵截。其间的凶险可想而知。 蒋介石是下了死命令,要追到毛主席的。但是胡宗南和刘戡就是追不到。追到,必杀。 毛主席实现了他的诺言,打败胡宗南才过了黄河,离开了陕北。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