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7-8)

时间:2018-10-04 00:42:50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7-8)

(7)大慈大悲伟人志
 
经过多次考虑,选择,毛泽东最终报考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更名省立第一中学),考题又是作文,结果又是第一。
比文章比志气比才华,谁能跟毛泽东比?
校长姓符,欣赏他,后来的作文中,又是全校第一。符校长觉得毛泽东实在特别,就叫到办公室专门考他,叫他当场写篇文章。符校长很满意,准备刻意栽培他。
不得不说,当时的很多老师,校长人都不错,都特别惜才,比现在强多了。
后来毛泽东又写了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符校长特别喜欢,给了100分。
文章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不是本文主题。但是我非常认可商鞅,懂的人自会懂。毛泽东的文章像之前一样,总是被大家传阅欣赏。
符校长特别欣赏毛泽东,送了他一套中国历代编年史,共166卷,毛泽东是爱书之人,可见他多么高兴。但毛泽东自小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他觉得学校还是古板,很多不如人意,决定退学。
校长,老师都舍不得,他坚决要走,在学校只有半年。自己开始在定王台图书馆自学。定王台图书馆是湖南省图书馆,书最多,每天一开门,毛泽东第一个进。关门,最后一个出来。
在这里,他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看了很多西方书籍,毛泽东精通的不再是古今,而是古今中外了。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
看过艾老师讲座的都知道,毛泽东看到世界地图后是这样想的:
世界太大了,中国很小,湖南更小,韶山根本找不到。世界很大,人肯定很多。在韶山,大多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被剥削压迫,吃不饱 穿不暖,全国都差不多。那全世界,估计也差不多。
人活着,就为了吃苦受罪吗?不,剥削压迫的制度是不合理的,不合理就该打倒。我决心要改变,要让人们变成开心,幸福的人。
从现在起,我决定要为拯救全中国,全世界的受苦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如此雄心壮志,不是人类第一伟人,那又是什么?
这不是后人的猜测,是几十年后毛泽东自己和同学们聊天时的回忆。
这半年的自学生活,毛泽东非常开心,受益良多。但是他这样想,父亲不是这样想,他什么都不做,每天都在看书,没有经济来源。父亲不支持他这样自学,认为他是胡闹。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毛泽东只能结束第二次自学。没有钱,又要读书,怎么办?只能找免费的学校了。
还有免费的学校?还真有,当年那个时代虽然动荡,但是也是激烈变化的年代。很多人求改变,比如维新,各种新思潮,新做法。当时有不少免费学校,或不收学费,伙食费很低。只要你肯学习,有才就行。
看到这里我不能不觉得一丝悲凉,当年我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家里没钱交学费。没钱?可以不读啊,可以滚。去打工吧,社会欢迎你。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管的。
还好有个哥,哥当时刚参加工作,有点工资,就这样读高中了。这种感受不知该怎么说,不是悲哀,悲凉又是什么?
在学校,你们从小教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你中国》等爱国歌曲,你们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的很好。
可是,这么多年有多少人失学?你们统计了吗?你们没有统计,你们不会,不敢统计。
我告诉大家,在朝鲜,从托儿所开始,一切读书,不收任何费用,随便你读。也没有什么学杂费,一切国家包了。包括医疗,住房,全部终身免费。
我不是为了诉说个人经历,没读大学无所谓,因为我会自学,没有谁可以阻挡我的求学。现在的大学我也看不上。我想学的不是学校那些。
因为从初中开始,每年我亲眼看到同学失学,都是没钱。还记得以前提到的连血都抽不出的女孩吗?家里很穷,严重营养不良。
这种情况有几十年了,让很多孩子没有受到应受的教育,去社会能做什么?只能出卖劳动力了。
于是,我们开始漂泊,流浪。
男为奴女为娼,这是谁造成的?社会逼的。我就不信哪个人生下来就愿意犯贱,犯罪,做别人的走狗,玩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样乱搞,就是毁了国家民族的明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心的,下血本的培养孩子,成为人才,将来他会报效国家。这叫教育立国。
当年日本从天皇开始节衣缩食做榜样,发展军工,发展教育。而我们呢?
我说过好几次,朝鲜的前途很好,为什么?
因为他正迎来人才爆发期,他们的人才会发挥所学,加上社会主义的优势,给国家极大的推动力。他们在教育孩子上下了血本,会得到回报。
我们常开玩笑: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人才确实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培养了多少真正的人才?是人才是奴才拿出来溜溜?
我们的教育导致穷人失学,在学校的又有多少学到知识?学的又是什么?
学谈恋爱?还是学网游?还是学厚黑学,成功学,致富学,马屁关系学?还是裸贷学?
一个培养人才,一个浪费人才。
不同的教育之路,会导致一个兴旺,一个衰弱,甚至灭亡。这才是让人痛心的地方。
回到本文,因为第四师范学校不收学费,毛泽东报考,又是作文,又是校长很欣赏,顺利入学了。校长说,毛泽东这种文章,我们都写不出来啊。
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他的恩师:杨昌济先生。
身为一个十多年的打工仔,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从不自卑或自弃,因为知道这不是我的错,但是请问,
明明可以把这些祖国花朵培养成人才,为什么把他们逼成廉价劳动力,去血汗工厂做打工仔,打工妹?
一个民族可以活的很好,为什么要作贱自己?
可以堂堂正正的活,为什么要跪着?
靠一代一代,几亿的打工者,能支撑国家的富强,未来吗?
不能,这条路已经走死了。国家需要的是栋梁,人才。
 
 
(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杨昌济先生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其次才是教育家,好老师。
生于长沙板仓的一个书香门第,文化世家,既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又参加过谭嗣同等人的维新改良。
这是很了不起的,后来去日本留学,留学前改名杨怀中,心念中华。
在日本,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学习,考察,共十年。回国后,辞去湖南省教育司司长的邀请,只做一个普通教师。
他可以继续在国外,也可以高官厚禄,他可以追求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立志教育救国,
自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当今中国,有几个老师有教育救国的志向?
这应该是一个冷笑话,很抱歉,本人不才,讲笑话都没水平。
他兼任第四师范的修身课老师,而毛泽东正在第四师范,两人相见恨晚。
杨老师可以说是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老师,两人都具有伟大的爱国情怀,都是说到做到的人,杨老师品德高尚,要求学生们做堂堂正正,有益于国家的人。
这才叫老师,他足以让无数的老师羞愧不已,如果他们还懂得羞愧二字的话。
毛泽东最喜欢的首先是杨老师的人格,品德,其次才是学问,反之,杨老师亦然,这叫志同道合。
杨老师一家住在长沙,门前有块牌子:板仓杨。很多学生都喜欢登门讨教。毛泽东这种把图书馆当家的人,岂能例外?他就是常客。
在杨老师家他认识了未来的爱人--杨开慧,字云锦,生于1901年,乳名小霞。
杨老师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要求妻子必须让女儿上学读书,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学。
1914年,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免费的公立学校,校训就是“实事求是”,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实践,还有校旗,校歌,校服,一片崭新气象。
看到公立二字吗?
我糊涂了,这社会到底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1914年的中国,清朝刚死民国刚立,乱的很,都有免费的公立学校。为什么几十年后,百年后的“太平盛世”,都想钱想疯了?也不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或者说一套做一套。
第一师范只是省立的,不算什么大名校。而我们哪怕清华北大等名校,不都收费吗?你们知不知道,在学生和病人身上挖空心思赚钱,是违背天理的。
你相信天道,天理吗?我相信。天道并不是违心,迷信的,看你怎么理解吧。不展开说。
违背天理,会遭天谴的。
1914年,毛泽东编入本科第八班。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同学,老师。
同学:蔡和森,萧子升,罗学瓒,周世钊,陈昌等。
老师:杨昌济,徐特立,王季范,黎锦熙等。
介绍几位主要的,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毛泽东最好的同志,兄弟。两位都是大才,性格略有不同,但见解却常常一致。
王季范,是第一师范的老师,又和毛泽东是表兄弟,两人关系很好,王老师给毛泽东各方面的帮助。
黎锦熙,两人亦师亦友,很投缘,常交流,后来毛泽东常给他写信。
徐特立,也是教育救国的信念,辞官做老师,在自己很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5个学校,他告诉毛泽东,读书一定要读懂,做笔记。不在多,而在精。
毛泽东自己也喜欢做笔记,在那段时期他写了很多笔记,心得,后来参加革命,国民党要抄家,老乡们把他的大多笔记都烧了
大家也看看这部电视。
群英荟萃,星光灿烂,黑暗的天空迎来曙光!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5-6)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9-10)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