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6 08:59:26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136-140) (141)藐视和重视 1946年9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淮阴以北会师。 毛主席致电陈毅和粟裕,两军统一指挥,集中行动,指挥部也合在一起。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毛主席还提了两个意见: 第一,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第二,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9月29日,毛主席与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斯蒂尔谈话,谈话内容被编入毛选,名为《美国调解真相和中国内战前途》。 毛主席说,我很怀疑美国政府的政策是所谓调解,根据美国大量援助蒋介石,使得他能够举行空前大规模内战的事实看来,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在借所谓调解作掩护,以便从各方面加强蒋介石,并经过蒋介石的屠杀政策,压迫中国民主力量,使中国在实际上变为美国的殖民地。 毛主席看问题和表达问题总是一针见血。 毛主席说如果美国政府放弃现在援蒋政策,撤退驻华美军,实行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的协定,则中国内战必能早日结束。 最后毛主席说,不管怎样艰难困苦,中国人民的独立、和平、民主的任务是一定要实现的,任何本国和外国的压迫力量不可能阻止这一任务的实现。 这里很明确的说了,美国援助蒋介石,在中国动用军队,是违反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协定的,协定规定不干涉中国内政,苏联、美国都要尽快从中国撤军,可是美军一直没撤,还积极援助蒋介石。 内战不是我们想打的,是蒋介石要打,但没有美国的支持和输血,蒋介石想打也打不起来。 10月1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写了一个党内指示《三个月总结》,总结了从1946年7月份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三个月的一系列经验,提出了今后的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 毛主席说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过去三个月,歼敌25个旅所采用唯一正确的作战方法。 三个月经验证明,凡坚决和迅速的执行了中央5月4日的指示,深入和彻底的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就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 这里的54指示就是土地政策的转变,把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农民。 农民有了土地就会支持共产党,有了群众的支持,才能打胜仗。 毛主席说过去三个月已经歼敌25个旅,在今后三个月内再歼敌25个旅左右,我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 10月1日,陈毅给中央军委致电做自我批评,说自己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东野战军力量。今后军事上多由粟裕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因此10月15日,毛主席给陈毅、粟裕、张鼎丞等六人致电说。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你们共同决定,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 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粟裕的军事才干,让他负责指挥。 11月4日,蒋介石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蒋介石在卖国的道路上又走了一步。 11月9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在延安的党政军民中公开动员保卫延安,一切笨重器材一两个月内疏散完毕。 毛主席知道,蒋介石正准备进攻延安,我们已经在做疏散和打仗准备。 11月15日,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16日,根据中央的指示,周恩来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我们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 18日,毛主席起草了关于蒋介石召开伪国大和准备进攻延安给各中央局的指示。 指示指出,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一手包办的分裂的国民大会,此会开幕之日,即蒋介石集团开始自取灭亡之时。 这个指示用了人民解放战争这个词语。 这个指示名为《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在毛选中将这个指示和1947年4月9日的通知合成一篇,名为《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 毛主席已经有了放弃延安的打算,总是料事在先。 1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滑县战役,歼灭国民党军12,000余人。 19日,周恩来等人结束谈判回到延安。 21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听取了周恩来关于国共谈判情况的报告并发表讲话。 毛主席说战后的世界变为美国反动派与世界人民的对立,在中国也反映这种对立,因此中国的斗争与世界有密切的联系。 毛主席最后说, 消灭他75个旅以后,美国还会加强援助,新的困难又会来,因此不但要准备3年到5年,还要准备10年到15年,一方面要藐视他们,非如此不足以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另一方面要重视他们,每一仗都要谨慎。 这就是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毛主席考虑问题从来不是全国,而是顾及国际国内两个环境。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他做了最坏准备,大不了10~15年。 此时是1946年11月,不到三年之后就建立了新中国。 转眼间,岸英在吴家园已经呆了半年。吴满有说, 岸英是个好后生,他学会了驮粪、刨地、犁地、播种这些庄稼活,还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学政治学文化,上山劳动回来还总要捎回一捆柴送给军烈属,岸英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毛主席看着岸英手上厚厚的茧子,高兴的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回到延安之后,岸英被分配到宣传部做编辑工作。 毛主席对子女的培养应该给我们很多启发,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都没有下过田地,不会农活,对农业劳动这一块,我们已经荒废了。 我们所有的年轻人应该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不仅仅是学会做农活,更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对农民的感情,对农村的热爱。 (142)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接下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又打了几个胜仗。 在11月底到12月初的城南反击战中,华中野战军歼灭国军5000余人。 12月19日,宿北(宿迁以北)战役结束。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合后打的第1个大歼灭战,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及三个旅,共21,000人。 1947年1月1日,吕梁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歼灭国军1万余人。 1月2日,粟裕指挥山东、华中野战军发起鲁南战役。到1月20日鲁南战役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 1月22日是大年初一,毛主席请枣园的群众吃饭。元旦和过年,乡亲们都会前来庆祝。 1月29日,美国驻华使馆发言人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代表退出军事三人小组。次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解散军事三人小组及军事调处执行部。 1月下旬,中央军委命令,撤销新四军番号,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由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毛主席起草的党内指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指示指出: 去年7月到今年1月的7个月作战,已歼灭蒋介石进犯解放区的正规军56个旅。国民党军的攻势虽然还在继续,但是比1946年秋季已经衰弱得多,为了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敌40-50个旅,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同一天,中共中央还发表了关于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一切卖国协定的声明。 声明指出,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与今后未经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或未经征得本党和其他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同意的一切同类外交谈判,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绝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里还要交代一件事,就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人,10岁参加儿童团,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主任。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处死了反动的村长。阎锡山的匪军实施报复行动,袭击文水。当地党组织决定大部份干部转移到山上隐蔽,刘胡兰以自己年纪还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工作,还救助掩护了伤员。 敌人抓走了几个地下工作人员,因为叛徒告密,刘胡兰被捕。 (叛徒是这个世界上最该死的人,很多人都是死于叛徒之手) 1947年1月12日,匪军软硬兼施,希望刘胡兰投降坦白。匪军当着刘胡兰的面,用铡刀铡死了6个农民,又以土地利诱刘胡兰。 刘胡兰从容不迫的躺在铡刀下英勇就义,年仅15岁。 刘胡兰的事迹,毛主席是怎么知道的呢? 延安组织了一个慰问团东渡黄河慰劳部队,慰问团在文水县时,当地县委的同志向慰问团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 慰问团回到延安后,向任弼时汇报了刘胡兰的事迹,任弼时将刘胡兰的事迹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怀着悲痛的心情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晋绥日报》详细报道了刘胡兰的事迹。 延安的《解放日报》也以《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为题报道了刘胡兰的事迹,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共正式党员。 后来刘胡兰的事迹就广为人知,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刘胡兰生前所在村曾被改为刘胡兰村,文水县也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和刘胡兰烈士陵园。后来还发行了纪念邮票和一本书《刘胡兰传》。 2007年,有一个副教授发表一篇文章,揭露了所谓的真相,说刘胡兰不是被阎锡山的匪军铡死的,而是匪军逼着老乡用铡刀铡死了刘胡兰。 但据两位目击者回忆证明,刘胡兰确实是被匪军铡死的。 还有人造谣说刘胡兰是红军连长的小三,这么恶毒无耻的谣言都想得出。 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一位有名有姓有番号,一切都很清楚明确可查的连长负伤了,刘胡兰把他藏在一位乡亲家里,给他买药照顾他,后来连长痊愈归队了。 如此高尚纯洁的同志友爱,被污蔑为小三,多么恶毒无耻啊。 从狼牙山五壮士到刘胡兰,从邱少云到毛岸英,我们有太多的烈士和英雄,被这些无耻小人肆意诽谤造谣,令人发指。 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该和这种行为作斗争,捍卫我们的英雄! 1947年2月的某天,毛主席再次和斯特朗谈话。毛主席希望斯特朗走,斯特郎舍不得,难过的哭了。斯特朗希望能跟着毛主席,跟着部队,去哪里都可以。 斯特朗真正的崇拜毛主席,她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最高明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分析是引路的指南。 毛泽东不仅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而且知识渊博,能与学者论学,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并偏爱中国戏剧,他可以随时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同可以随时引用农民的谚语一样,他也可以轻松自如的谈论西方的哲学家,从早期的希腊直到当代的哲学家! 斯特朗真正的热爱毛主席,她对毛主席有很多很高的评价,这只是其中几句而已。 毛主席给了斯特朗两份文件,一份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是边区经济和财政报告。毛主席希望斯特朗将这两个文件给各国的共产党领导人看看。 毛主席说: 告诉各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胜利,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是可以打败的,这一点很重要。 许多人以为我们打不赢,他们说仗将长期打下去谁也无法取胜,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对其他国家共产党谈起,就说是我毛泽东这么说的。如果对其他人讲,就用你自己的话说。 毛主席知道蒋介石很快就会进攻延安,到时候斯特朗想走也走不了。而斯特朗离开延安,将真相告诉全世界才更重要。 2月14日,斯特朗坐军调部的最后一架飞机离开延安。后来,斯特朗把她在延安的经历写了一本书《中国的黎明》。 她的贡献和斯诺差不多,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很多真相。 像斯诺和斯特朗这样的国际友人有很多,只是我们知道的太少。 (143)老百姓走完我才走 2月20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莱芜战役,首先对国民党军第77师进行攻击。至2月23日莱芜战役结束,全歼北线国民党军第46、第73两个军6个整师及第12军1个师,共计7个师56000余人。 随后又乘胜攻占胶济线西段及其两侧10余座城镇,控制铁路线100余公里。 国民党第2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气急败坏地吼出一句“名言”: “5万多人,3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5万头猪,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 败的这么惨,王耀武被蒋介石骂了一顿。 2月27日,重庆警备司令部孙元良送给共产党驻渝代表吴玉章一份指令: 限令于28日3时起,中共代表停止一切活动;中共驻渝人员及其家属于3月5日前,一律撤离重庆。 蒋介石连谈判的样子都不愿意做了,要全面开打。 2月28日,蒋介石亲自飞到西安,召集西安党政军负责人开会,决定由胡宗南统一指挥进攻延安, “彻底解决陕北问题”。 自此,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战略改为重点进攻战略,第一个目标就是陕甘宁边区。 3月3日,毛主席起草并发表《中共中央负责人关于蒋介石强迫京、沪、渝中共代表撤退的声明》,声明说: 蒋方这一荒谬措施,无论是出于蒋介石本人的命令或是其地方当局的胡作非为,都是表示蒋方已经决心最后破裂,放手大打下去,关死一切谈判之门。从去年2月以来,蒋介石一贯背信弃义,无数次地破坏停战令与政协各项决议。 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平、民主,始终委曲求全,在历次谈判中做到仁至义尽;甚至当蒋介石已经悍然不顾一切,一面召开伪国大,制成伪宪法,一面发动向延安的攻势之后,中共仍然愿意在恢复去年1月13日军事位置、与取消伪宪、恢复政协路线两个最低限度的条件下,继续谈判,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一切重大问题。 然而蒋介石却蛮横地拒绝中共所提出的最合理的与最低限度的起码要求,在其自己的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近来遭逢严重的危机之后,竟然出此一着:强迫中共在各地担任谈判联络工作的全部代表与工作人员限期撤退,最后地关死一切和平谈判之门,妄图内战到底,实现其武力消灭ZHONG GONG及全国民主势力的阴谋。 毛主席又找杨步浩聊了聊,请他给参加陕甘宁治安保卫工作会议的干部们讲话,还让他到延安交际处接待随美军观察组来的外国记者,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杨步浩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很好的表达了毛主席的意思。 毛主席撤离延安之后,杨步浩把两个儿子送到了西北野战兵团,临别赠言是:“不打败胡儿子,不准回家!”两个儿子一走,他和妻子也扛起了枪,加入延安游击队。 杨步浩就是率领群众送“人民救星”牌匾的人,他和毛主席挺有缘,两人有很多交流、互动。 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旅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在洛川成立了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西安绥靖公署所属各部共34个旅计25万人。 3月11日上午,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乘飞机撤离延安。下午,国民党空军就开始对延安狂轰滥炸。 毛泽东决定让朱德、刘少奇等人带领中央机关人员迁到瓦窑堡办公,他和周恩来留在延安,由枣园后沟搬到王家坪人民解放军总部办公。毛主席说: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占地盘背包袱,而我们则可以轻装上阵,依靠良好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敌周旋,在运动中寻机歼灭敌人。” 为了说服大家理解撤离延安,毛主席做思想工作: “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又不可死保,要讲究策略,敌人调来大量的军队,我们部队少,硬拼是要吃亏的。为了保存力量,诱敌深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后彻底消灭他们,我们要暂时撤离延安。失掉一座空城有什么关系?目的是要打败敌人的军队。” “譬如有一个人,武艺较高,他背了一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面尽是金银财宝,碰见拦路打劫的强盗,要抢财宝。这个背包袱的人怎么办? 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他的手脚就很不灵便,跟强盗对打起来,就会打不赢,要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丢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轻装上阵,那就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跟强盗对打,不但能把强盗打退,还可能把强盗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 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而敌人背的包袱背得越来越走不动,到那时,我们就能大量消灭敌人。” 最后毛主席精辟的总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因为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毛主席的处境其实很危险,正因为危险他才让刘少奇等人先离开。 重磅炸弹、燃烧弹几次在毛主席的窑洞前爆炸,身边人都为毛主席的安危担心,但毛主席端茶杯的手动都没动,茶杯里的水也没有洒出一点。 这都是明确记载的,毛主席真的是一个大勇之人,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身边人不停的劝毛主席赶紧撤离,但毛主席始终坚持“老百姓走完我才走”。他说: “不要说了。我有言在先,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毛主席还决定要看看胡宗南的部队。 身边人早就做好撤退的准备了,就等毛主席同意,毛主席就是不同意。枪声越来越近了,彭德怀跑来急道: “怎么主席还不走?快走快走,1分钟也不要待了。” 身边的周恩来、习仲勋及警卫员都在劝,毛主席问: 群众全部撤离了吗? 回答全撤离了。于是毛主席吩咐开始吃饭,平时毛主席吃饭很快,但这次吃饭他故意很慢,磨蹭,就是想看看胡宗南的部队。枪声已经很近了。 周恩来没办法,让人去叫彭德怀。彭德怀赶过来说: “主席怎么还不走!龟儿子的兵有什么好看的?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你1分钟也不要呆了,马上给我走,快给我走!” 彭德怀对工作人员叫道: “还愣什么!快把东西都搬出去!” 毛主席才同意撤离,还有一些对话这里就不细述。临走时毛主席大声说道: “同志们,走吧。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到延安来的。” 此时,胡宗南的军队离延安大约3公里,那里是我军最后的掩护阵地。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 延安群众的撤离是非常有秩序的,还有部队保护,没有受到损失。 (144)我们一定能得胜 前文写到毛主席等人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3月19日,陕甘宁边区防御部队经过7昼夜的激战,杀伤胡宗南部5000余人,主动撤出延安。 19日上午10时,国民党先头部队董钊第1旅进入延安。董钊立即给胡宗南发报,占领延安。胡宗南大喜,立即给蒋介石汇报说: “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1旅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敌5万余人,缴获武器无数,正在清查中。” (我方伤亡只有五百余人,被俘的更是没有,而且群众全部安全撤离,胡宗南虚报战功,早已成为笑谈) 蒋介石非常高兴,致电胡宗南: 宗南老弟: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克延安,功在党国,雪我10余年来积愤,颇堪嘉尚,希即传谕嘉奖,并将此役出力官兵报核,以凭奖叙。戡乱救国大业仍极艰巨,望弟勉旃。 中正 蒋介石还专门到延安,在延安的窑洞前和高级将领们合影留念。 明知胡宗南是虚报蒋介石也不会介意,因为占领延安意义很大,这是政治考虑。 胡宗南扬言要在“3个月消灭陕北共军”。 而此时的毛主席早已决定要打一仗,灭灭胡宗南的威风,振奋一下我们的士气,毕竟撤离延安,大家心里都是不愿意的。毛主席选好了地址,地势险要的青化砭打一场伏击战,命令下给了彭德怀。 彭德怀时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员。 彭德怀按照毛主席在青化砭打伏击的指示,把敌人引诱进伏击圈。胡宗南本是志大才疏之人,此时更是骄傲,急于寻找我军的主力部队决战。 3月25日,青化砭伏击战结束,全歼国民党军31旅旅部及其第92团共2900余人,我方伤亡两百余人。 3月28日,毛主席、周恩来在瓦窑堡与先期到达的刘少奇、朱德等人会合。 29日,中央机关转移到陕西省清涧县枣林沟。 党中央是继续留在陕北,还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这个问题有争论。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大多数人认为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指挥全国作战比较好。 毛主席说: “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 最后决定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3部分: 前委由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率领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在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到山西做后勤工作及情报工作。 为什么要留在陕北? 毛主席是个性情中人,既理智又富有感情,特别是对群众,他要动了感情,别人怎么劝也没用。 毛主席率领数百人留在陕北是非常危险的,胡宗南有25万大军,只要国民党军找到了毛主席所部,就很难跑的了,毕竟力量悬殊太大。不仅是人数,武器装备等也差距大。 主要还是两个原因: 1 毛主席确实对陕北人民有感情,此时离开陕北,他心里过意不去。蒋介石为什么要大举进攻陕北,不就是因为毛主席及党中央在陕北吗? 现在敌人一来就跑了,怎么面对陕北人民?虽然有充足的理由,毛主席还要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但是毛主席自己心里过不去。 2 就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考虑全国大局。我军的综合实力不如国民党军,各战场压力极大,在七大的时候毛主席就决定了,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取东北。为了夺取东北,其他战场都要为东北战场拖住敌人。 毛主席在陕北,以区区几百人拖住胡宗南25万大军,减轻各战场的压力。陕北还有西北野战兵团两万余人,毛主席没有跟主力在一起,而是打算带着几百人单独行动。虽然风险极大,但是好处也极大,就是冒险。 带着指挥部及少数部队单独行动,这种事毛主席不是第一次做,刚到陕北时,面对敌人的围攻,毛主席率部东征也是这样。 这个时期太关键了,敌强我弱,等到消灭的敌军越来越多,敌我力量发生转变,我军占据主动,就不必做这种刀尖上跳舞的危险事情。现在就是为解放战争大局争取时间。25万大军如果冲到其他战场,就会影响解放战争大局,毛主席宁愿冒险。 毛主席让江青跟着工委去西柏坡,江青不肯,要留在毛主席身边。 而此时的胡宗南就是做一件事,寻找中共中央及西北野战兵团主力。他们以为中央肯定是急着过黄河,去比较安全的地方。但毛主席走了第三条路,既没有离开陕北,也没有跟主力在一起,而是单独行动。这种极大风险的事情,蒋介石是万万不敢做的。 之前在重庆谈判,蒋介石带着众多卫士要见毛主席,还要坚持把毛主席的一个警卫员赶走,生怕别人对他不利。 此后一百多天的转战陕北有点像长征,一边行军一边指挥打仗,最重要是隐藏踪迹,不停的换地方,多次的遇到危险,可谓九死一生,与敌人擦肩而过。涉及太多的细节,我也要换个写法,写一些主要的事情,拣要点说,否则像流水账。 最好是用电视剧的方式表达,有些事适合文字表达,有些事适合影视方式。 四月初,蒋介石调集25万大军向山东解放区进攻。之前是全面进攻,被打疼了几次之后力量不足改为重点进攻,一是进攻陕北,二是进攻山东。 4月8日,毛主席主持会议把前委编为四个大队,对外称3支队,代号昆仑纵队。为了保密三个人取了代号,毛主席叫李得胜,寓意我们一定能得胜。 周恩来叫胡必成,任弼时是支队司令,叫史林。 (145)格局 承接上文,转战陕北的这段日子拣要点写: 1947年4月9日,毛主席发出《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 国民党为着挽救其垂死统治,除了采取召开伪国大,制定伪宪法,驱逐我党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代表机关,宣布国共破裂等项步骤之外,又采取进攻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一项步骤。 国民党之所以采取这些步骤,丝毫不是表示国民党统治的强有力,而是表示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业已异常深刻化。 其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还为着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目的。 毛主席的这段总结把这个时期的国内形势说的很清楚。 转战期间,毛主席等几百人总是借住在群众家里,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和休息,身边工作人员总是向老百姓提一些要求,就是少打扰的意思。因为住的都是小窑洞,村子都很小,毛主席这几百人显得很多,住不下,难免会影响和打扰。 这种情况多次,每次毛主席都阻止,毛主席说我们住在群众家里,是我们打扰他们,给他们添麻烦了。工作人员向群众提要求次数多了,甚至引得毛主席生气,具体例子就不列举了。毛主席一生,心系群众的例子太多,无数。 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好心,希望毛主席能休息好。换做是我们,可能也会考虑毛主席为先,向群众提要求。但毛主席这人是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给群众添麻烦提要求的。 谈不上谁对谁错,说这些只是说明毛主席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群众的事在他那里没小事。 毛主席有一次散步发现周围有不少暗哨,确认了是我们的警卫人员,就对阎长林(热爱毛主席的同志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当时他负责警卫工作)说: “怕什么呢?我们有老百姓嘛!现在农活多忙,你们不多派几个人去生产,都跟着我做什么呢?我们要相信群众。敌人头上虽然没有写着‘反革命’几个字,可是群众心里是有底的。外地来的坏人,总瞒不住老百姓的眼睛,我们群众工作做好了,用不着我们动手,老乡就会把他捉起来。 我们应该多做群众工作,只要我们认真做了这一点,群众就会永远跟我们在一起,做我们的铜墙铁壁,任凭刀山火海摆在眼前,也绝不会离开我们。” 这件事不仅体现毛主席对群众的关心,更是讲了一个道理,时刻和群众在一起,群众就是铜墙铁壁,如果我们真心对群众好,为人民服务,即使刀山火海,群众也不会离开我们。 胡宗南的大军一直在搜索追踪,所以不能一味的躲避,抓住战机就要消灭敌人。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战术就是派小股部队伪装成主力吸引敌人,把敌人主力引得远远的,然后我军主力突然进攻,最好是伏击战,消灭部分敌人。这种战术毛主席用了很多次,现在西北野战兵团就屡次用这个战术。 毛主席虽然一直在躲避胡宗南大军,但也一直在指挥全国的军事行动,是一个游走的指挥部。除了毛主席自己这几百人,谁也不知道毛主席等人在哪里。即使我们的同志也只知道大概在哪里。 4月14日,羊马河伏击战,西北野战兵团全歼国民党军135旅4700余人。 4月15日,毛主席给西北野战兵团发电《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指出我们要用蘑菇战术,一定要把敌人拖的精疲力尽,然后才能消灭。 这个战术在苏区反围剿时经常用。 4月,山东战场也传来捷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等人指挥下攻克泰安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24000人。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第一次进攻被粉碎了。 毕竟在陕北我军和敌军力量相差太大,这样打下去很费时间。敌人累,我们也累。胡宗南有蒋介石的支持,补给源源不断。而我军则少有补给,主要靠战场缴获。陕北本不是富裕之地,又遭战火,群众自己生活都艰难,我军不会像国民党军那样搜刮群众。 于是毛主席决定给胡宗南来个釜底抽薪,胡宗南25万大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在蟠龙,为了打下蟠龙,就要调动敌人,把敌人引开。 细节就不说了,5月4日夜蟠龙战役完胜,西北野战兵团全歼敌守军6700余人,缴获山炮6门、夏季军服4万套,白面1.2万多袋,子弹100余万发,骡马1000多匹及药品无数。 对于西北野战兵团来说,这次大缴获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军好好的休整、补给了一次,等胡宗南主力赶回营救,我们早走了。从主动撤离延安到这次蟠龙大捷,我军消灭胡宗南部一万四千多人。 当然,对胡宗南来说,这是很大的打击,灭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看到蟠龙大捷我一下子就想到官渡之战,曹操力量不如袁绍,双方都打累了,但是袁绍实力雄厚。 曹军快没有粮食吃了,即将失败,得到许攸献计,烧了袁绍大军的粮仓--乌巢,彻底扭转战局。 熟读史书的毛主席,想到这个计谋,太容易了。 打仗,看起来是冲啊杀啊,其实打仗是最动脑子的。 与此同时,毛主席致电刘邓,要他们准备外线作战,也就是后来的挺进大别山。 那么挺进大别山是为了什么? 其实就是我常常提到的,为了夺取东北。全国战局最重要的就是东北,为了拿下东北,其他的都要做贡献。比如,华北、山东战场就是尽量拖住蒋介石的大军。 甚至毛主席不惜以身犯险,坚决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的大军,都是为了东北,为了全国战局。 通俗的说,东北那边叫关外,我们则是关内,我们在关内拼命的顶住,消灭敌人。 打胜仗是我们的本事,但是不惜代价是我们的决心,决心很大,就是拖住蒋介石大军,减轻东北战场的压力。 这可不是我瞎猜瞎说,在七大召开的时候,毛主席就公开明确的表达了这个意思。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是最重要的。为此,其他的都可以......。 从这一点来说,蒋介石的格局比毛主席差的太多。毛主席很早就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一直在积极准备,而蒋介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 蒋介石知道东北重要,但重要到什么程度?蒋介石不知道,不懂其中意义。 毛主席青年时期起格局就是世界,世界在他脑海中。例如很多跟毛主席接触过的外国人都说,毛主席对外国的了解,比他们这些外国人还深刻。 而蒋介石的格局是什么呢? 这也是我写作,你愿意看的原因之一,我写作不是流水账、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史实,作一些分析解读,事情拣重要的说,但这种解读一定是确认的,我不会哗众取宠、胡说八道。没有根据的话不会说。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