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96-100)

时间:2018-11-08 13:18:53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96-100)

(96)釜底抽薪
 
三月份政治局会议一结束,任弼时就去了莫斯科。现在可以回答毛主席为什么没有阻止王明?毛主席是怎么反击的了?
毛主席不是没有阻止王明,是没法阻止。其实共产党是非常讲民主的,至少毛主席一生从来没有独断专行过,做什么事都要商量着来。
王明头上那么多头衔,他又说自己说的都是共产国际的意思,谁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根本没人知道。
而且王明的意见在会议上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毛主席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无法阻止,只能据理力争。
但也不能任由王明的投降主义横行吧,毛主席是怎样反击的呢?
答案很简单,在12月政治局会议上王明正式提出了右倾的投降主义路线,毛主席立即就反击了,提出让任弼时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这就是毛主席的反击。
釜底抽薪,既然王明口口声声代表共产国际,那就让任弼时去共产国际问问王明说的是否是真话?
不管王明说的是否是真话,任弼时还要向共产国际澄清真相,说清楚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党内的实际情况。
毛主席实在太伟大、太厉害,他没有直接和王明冲突,也没有将事情搞大,那样会引起分裂和内耗。国难当头,蒋介石也虎视眈眈,毛主席必须顾全大局,所以很多事他只能忍着。
但是他用了最有效、最不起眼的反击,让任弼时去莫斯科。任弼时也是苏联留学的人,但是回国后见证了毛主席的正确和伟大,已经站到正确路线上来了。
所以让任弼时去莫斯科最合适,莫斯科方面很熟悉也很信任他,他也能实事求是的说实话,这就够了。
王明路线的破产和失败,从这一刻开始就注定了。高手下棋,无影无形,王明还在那胡说八道,谁也阻止不了他。因为毛主席是少数派,实在阻止不了他。
1938年3月初发生了一件事情,林彪受伤了。林彪时任115师师长,这是一支光荣的常胜之师,林彪骑着大马,穿着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带着十多个人正在路上走。
被晋绥军的士兵认为是日军,晋绥军开枪,林彪中枪了,此前身经百战都没受伤,没想到没被敌人打中,被当时的友军打中了,真是阴沟里翻船。
这个伤看起来不严重,却打到了脊神经,此后林彪被这伤痛折磨一生,受了很多罪。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奇怪,毛主席经历无数战场,从未受伤。林彪经历枪林弹雨更多也没受过伤,穿了日本军大衣,受伤了。
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了孙中山逝世13周年及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会,毛主席发表演讲:敌人的目标是灭亡中国,战略是速战速决;我们的目标是保卫祖国,战略是持久奋斗。
毛主席还题了词:打上十年八年,没有不胜利的道理。
大家知道毛主席有很多预言,最后都实现了,准确的说这也是个预言,从1937到1945刚好8年,当时1938年。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当时很多人是悲观的,包括蒋介石,都不敢相信能战胜侵略者。
3月底,国民党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3月21日,王明起草了《中共中央对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提议》,没有和谁商量,也未经中央批准,就将提议同时提交中共中央和国民党方面。
25日,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电》,针对抗战问题给国民党提了八条建议,中央要求王明把这份文件交给国民党方面。
王明是个人擅自起草、提交,毛主席是中央同意的起草和提交,熟悉历史的就知道毛主席一向是代表组织起草文件的,因为毛主席是出了名的笔杆子,而且一向正确。
可是后来王明竟然找借口不交毛主席起草的这份中央文件,可见王明狂到了什么地步。无组织、无纪律,个人代表中央,还擅自压下中共中央的文件,以自己的文件为准,以个人代表党,比张国焘还疯狂。
这段期间毛主席到处讲课,在抗大或陕北公学或其他学校,看起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大行动,但是在努力的培养干部和奠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此时的栽种,才有后来的开花结果。
例如在一次讲话中毛主席说,“全国人民心向延安,因为延安有三面大旗:一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二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毛主席经常以这些教育和鼓励大家。
3月29日,国民党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实行总裁制,蒋介石任总裁,蒋总裁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总裁总裁,顾名思义就是总裁决,有决定权,独裁。
会议还成立了中央调查局,也就是中统。靠什么独裁?靠钱、军队和特务机关。
3月30日,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率医疗队到达延安。
第二天毛主席接待了白求恩,两人聊了几个小时,谈话后白求恩在当天的日记里写着:“……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一个外国人只见了一面聊了一次,就有这种感想。
白求恩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说战场救护最重要的是及时,要到前线去。及时抢救,可以挽救75%的伤员。他申请医疗队尽快上前线。
5月初,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去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王明擅自扣压中央文件,于是毛主席又派出了第二个人去苏联,派刘亚楼去伏龙之军事学院学习,学习之余当然要向共产国际方面说清实情。当时延安和苏联方面交流不便,最好还是由人当面说,说清楚一切,及最新情况。
又到了1938年的清明节,在1937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及各界一起祭拜黄帝陵,展现全国人民齐心抗战的决心。
所以这次清明节当然还是国共两党一起祭拜,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主动找到毛主席,要去黄帝陵。毛主席说,你是副主席,很多事要忙,不必去。
第二天张国焘又提出要去,毛主席向来不勉强别人,你要去就去吧,祭拜完了就回延安。
张国焘高兴答应,然后就叛逃了。
蒋介石方面从来没有真心的想和共产党团结、友好共处,只不过不再公开举屠刀而已,改为软刀子—溶共,用糖衣炮弹。共产党这边的事情,蒋介石通过情报系统很多也知道。
所以想挖张国焘,张国焘也决心要走,于是张国焘祭拜完毕没有回延安,而是去了西安,到了西安却不去八路军办事处,也不跟办事处联系,而是住进了招待所。
 
 
(97)火花
 
张国焘是临时变卦去西安,身边只跟了个警卫员,张国焘还让警卫员去买到武汉的火车票。
从延安到西安,突然又要去武汉,警卫员觉得张国焘要跑,于是立即找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负责人林伯渠报告情况。
林伯渠赶到火车站劝阻张国焘,张国焘还是一意孤行,毕竟张国焘是边区政府副主席,林伯渠不便强制阻拦,于是向毛主席和中央报告。毛主席指示周恩来拦截张国焘。
张国焘在国民党特务的帮助下去武汉准备叛逃,周恩来等人在武汉和国民党谈判,而且周恩来一向负责情报系统,毛主席让周恩来拦截是正常的。
中央特科想找人还不是易如反掌,当李克农站到张国焘面前时,把国民党的特务都吓跑了,张国焘自然也害怕。中央特科还有锄奸的使命,只要中央一声令下就够了。
周恩来奉命劝阻张国焘,和他长谈,张国焘还是要走。
此时在延安张国焘的妻子找到毛主席哭诉,说张国焘跑了我们怎么办啊?
毛主席说:我们是希望他回来的,你去劝劝他吧。
于是安排张国焘的妻子、儿子去西安劝,还给了路费。结果张国焘带着妻子、儿子叛逃了。不是他有本事逃了,而是毛主席放了他们。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毛主席的仁慈和伟大,换作蒋介石,如果国民党有这种重要人物叛逃,蒋介石必杀,而且很可能灭门。
而毛主席不但不杀,还把对方的妻子、儿子都放了,这是几千年历史中极其少有的宽仁和胸怀。
不要说蒋介石,就是换作张国焘作决定,他也是必杀的。
举个例子,1930年陈锡联当了班长,遇到老班长,两人很高兴,于是叫了一些战友一起吃了个早饭,吃了几根油条。
结果有小人告密说陈锡联等人要密谋怎样怎样,张国焘说杀。还好徐向前听说此事,劝阻张国焘,张国焘算是听了,没杀。
当时的生活很苦,战友相聚吃个早点就差点没了命,可见张国焘是什么人?简直可怕。
后来陈锡联一生感恩徐向前,1990年徐向前临终,陈锡联特意赶去看望。
1994年徐向前铜像落成,陈锡联又坚持要去。
张国焘在根据地独断专行,清除异己,给革命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更不要说他跟毛主席和中央对着干,造成多大的损失。
大家想一想,如果张国焘是主席,有如此重要人物叛逃,张国焘会手软吗?
毛主席不是手软,而是仁慈,以及思想境界不一样,毛主席的思想境界高过我们太多。
毛主席说:捆绑不成夫妻,随他去吧。
然后张国焘公开“认错”,彻底走到革命的对立面,后来为国民党特务效力,积极为FAN共出谋划策。
他对蒋介石说:“兄弟在外糊涂多时。”
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西安事变时张国焘半夜敲毛主席的门,要求杀掉蒋介石。现在他却说兄弟在外糊涂多时,真是个不要脸的小人。
蒋介石又怎么会看得起这种人,用完就把他丢了,后来张国焘凄惨的死在加拿大。
中央开除了张国焘的党籍,张国焘这种十足的叛徒小人得志,真是让人警醒啊。论资历他可不是一般人,从一大开始就有张国焘了,党内的一切他知道的清清楚楚。
1938年4月15日,台儿庄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伤亡巨大。有一位师长王铭章立了大功牺牲了。毛主席为他写了挽联: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从这首挽联能看出毛主席的胸怀和境界,毛主席从来没有把国民党当作敌人,要说也是说国民党反动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则以是否抗日为标准。
王铭章是国民党军人,更是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而牺牲,就是英雄。
而蒋介石是没有这种境界的,他只要找到机会就会残杀共产党的军队,管他是否抗日。蒋介石的心胸太狭隘了。
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毛主席担任院长,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鲁迅的认可。
所以那些反对和辱骂鲁迅的人,值得我们警惕,尽管他们找了很多借口,却掩盖不住反动的本质。
恰好从党校毕业的江青,也到了鲁迅艺术学院工作,任戏剧课的老师,江青是正宗的戏剧出身,这在当时的延安肯定是不多的。当初投身戏剧,也是为了生存。
江青自然会上台表演一些节目,跟毛主席也更加熟悉了。江青的革命历史是很清楚的,都有人证,江青在上海有一段经历,而上海又涉及到左联以及某些人跟鲁迅的一些争论。
于是毛主席找到江青,询问上海的那段详情,左联及某些人跟鲁迅的争论我不细述,牵涉到一些人和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鲁迅逝世,江青悲痛的写了悼念文章《再睁一下眼睛吧,鲁迅》,当时就发表在《大公报》上,大家可以网上搜索原文。当时江青才21岁。
江青把自己写的文章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很认可,写下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声音,是向整个黑暗的社会宣战的火花。
江青看到毛主席的文字评价,非常激动。
毛主席和江青两人觉得越来越投缘,从个人经历到思想,两人确实有很多共同点,特别是革命的战斗精神,有知音相遇的感觉。
于是毛主席问江青是否愿意到军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江青答应了。
4月中旬,任弼时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作了详细报告,介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毛主席的伟大。不但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连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听说之后都感叹:毛主席真伟大,我们要向中国同志学习!
共产国际,国际,顾名思义就是各国共产党都有代表团在莫斯科常驻。
4月还有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途径延安,他本来是要去开会的,因为路过就顺便参观一下延安,看看大名鼎鼎的毛主席究竟怎么样?
谁知这一看,就改变了他的一生。
卫立煌来到延安,受到热烈欢迎,毛主席请他到抗大演讲,观看鲁迅艺术学院的文艺节目。
两人也对抗战作了一些深入交流,卫立煌被毛主席折服,认识到只有照毛主席的办法才能救中国,赶走侵略者。
毛主席还提出,八路军急需弹药和医疗物资,请卫副司令长官帮忙催催,卫立煌当即答应。
第二天卫立煌就走了,一到西安卫立煌就命令,给了八路军大批弹药,还给了牛肉罐头。
三个月后,卫立煌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向秘书提出:我要参加共产党,怎么参加呢?
从这里也能看出毛主席的伟大,卫立煌能做到副司令长官,自然也是有本事的。
仅仅一天,跟毛主席聊的时间肯定不多,要参加种种公开活动,就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
而且卫立煌是国民党的人,蒋介石是极其仇恨共产党的,一面之缘就能让对方阵营的大将如此钦佩,毛主席有多么伟大,不是一目了然吗?
 
 
(98)光辉著作
 
当时全国分为四个战区,卫立煌身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竟然“亲共”,自然触怒了蒋介石,后来很多人向蒋介石告状说他包庇八路军之类,1942年蒋介石剥夺了卫立煌的实权。
卫立煌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是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日军称之为虎将、史迪威称之为国民党军队中最有能力的将领。能够得到各方一致的高度评价,其实战能力不必多说。就是“亲共”这一点,让蒋介石无法容忍。
此后蒋介石对卫立煌几用几弃,用是因为他真的有能力,没他不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弃是因为真的无法容忍他的亲共,用完了就弃。卫立煌的能力与蒋介石的仇共,一目了然。
解放战争时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是东北的一号实权人物,东北有多么重要?懂历史的都知道。
这足以说明卫立煌的能力,蒋介石再不喜欢他也要用他。这说明在蒋介石看来,只有卫立煌才守得住东北,守住东北就守住了全国。
后来卫立煌投身新中国,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最后葬于八宝山。
而这一切的起点,从1938年4月访问延安、和毛主席探讨抗战方略开始。
4月21日,毛主席致电指示八路军,要在河北、山东等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武装斗争。照此指示,八路军各部深入敌后创建平原抗日根据地。
同时,新四军也派出了以粟裕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战略侦察。
当时是国共合作,八路军、新四军都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新四军先遣支队到了苏南后,国民党划了一小块地方,只许先遣支队在这个范围内活动。
毛主席指示,主力部队要跟着先遣支队去,在苏州、镇江、南京等5地区之间创建新的根据地,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力量。
蒋介石是想画地为牢,困住新四军。毛主席的意思是不要受局限,大力开创新的抗日根据地。毛主席提醒项英等人,要警惕蒋介石的恶意,积极开拓,不能被人捆住手脚。
但是项英等人没明白毛主席的苦心,在毛主席的几次催促下,项英才命令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东进,而第三支队还留在皖南。
毛主席太了解蒋介石了,看问题是很深刻的,对蒋介石的防范警惕之心一直有,也一直提醒党内各同志。可是每当国共合作,总有不少人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导致很多不幸事件。
之前的陈独秀、现在的王明,还有一些人都一样,总想着尊重蒋介石,一切经过国民党,照他们的路线来,整个共产党军队都会牺牲在蒋介石手里。
对文艺工作者毛主席则要求到群众中去、到前线去、到实际斗争中去。
尽管从一开始毛主席就提出了山地游击战的战略,也不停的重复,可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总想着打正规战、打大仗、寄希望于国民党军队的大仗。
为此毛主席专门写一篇长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九个章节,后被编入毛选第二卷。
1938年5月,美国情报官卡尔逊第二次到访延安,考察了陕甘宁边区三个月才走。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物,卡尔逊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负责收集情报。
而且他和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交很深,他的情报是直接呈交罗斯福,为罗斯福决策提供参考。因为这层关系,蒋介石当然不敢拦着,卡尔逊想去延安只要得到延安方面同意就行。
而毛主席从来不排外,欢迎大家来访。卡尔逊和毛主席有几次长谈,加上卡尔逊又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朋友,他又亲自考察边区各地,所以对陕甘宁边区各方面及毛主席有深刻了解。
卡尔逊对毛主席有一个评价:孤独的天才。
卡尔逊全盘考察后,几乎忘了自己的身份,多次公开赞扬共产党。这样自然会引起蒋介石以及美国反共人士的反感,于是上司批评了他。
卡尔逊毅然辞职,回美国后自己公开演讲,写书介绍他所了解的陕甘宁边区及共产党。
写了两本书《中国的军队》、《中国的双星》,书中描写比较客观,使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共有更多的了解。
从斯诺夫妇到史沫特莱,到白求恩、卡尔逊,还有马海德、阳早寒春夫妇,我们会发现毛主席和共产党伟大的感召力,我们的国际友人很多,只是我们知道的太少。
5月,毛主席又指示在东南沿海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于是有了东江抗日根据地、琼崖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及随行人员路过延安,本不想打扰,打算住一夜就走。
毛主席知道后,指示请他们住招待所。毛主席又亲自去看望他们,请他们多住几天,参观参观。
邓宝珊觉得盛情难却,于是住了一个星期,好好参观了一下延安,跟毛主席有一些交流,参观了抗大、陕北公学。
写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后,毛主席又开始写《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真是用生命在写作,毛主席没日没夜的写,写的不吃不睡。
警卫员不停的催促,毛主席没有吃饭,还以为已经吃了。警卫员催他赶快休息,毛主席躺下没多久又爬起来写。
到第九天晚上才写完,直接累病了,人瘦了很多,眼睛全是血丝。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睡,前两晚是直接没睡,后几天是累的不行才睡着了,醒了接着写。
毛主席曾经说过,毛选是血的著作。
毛选不仅是血的著作,更是毛主席的心血,用生命在写。
《论持久战》是明确记载了写作过程的,写的非常辛苦、非常疲惫。
可以想象,其他文章写的也不轻松,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毛主席都是在一盏油灯之下奋笔疾书。
《论持久战》也几乎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单篇文章,上文说了,卫立煌看后直接说:我要参加共产党,怎么参加呢?
白崇禧一向反共,四一二的第二刽子手,看了《论持久战》也是佩服不已,把文章给蒋介石看,还说要给全国人民看。
二战结束后,日本东京大学一位教授认真学习《论持久战》后感叹:
“这样的战略著作日本是没有的,日本在物资、科技、武器等方面都超过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的战略眼光。日本的失败是必然的。”
这些还是有记载的、公开、著名的评价,我们不知道的高度评价又有多少呢?
比如罗斯福、斯大林看了之后,又是怎样评价呢?
我相信也是高度评价,只是我们不知道相关信息而已。
不管哪国、哪个集团的人,凡是有见识的人,看了《论持久战》,都是心服口服。
 
 
(99)天赐不予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第二天毛主席致电朱德等人:
徐州失守后,河南很快也会失守,武汉危急。我们的口号是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八路军做好向豫皖苏鲁四省敌后发展的准备。
从5月26日到6月3日,毛主席一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演讲《论持久战》,历时9天才讲完。《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开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什么毛主席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急?没日没夜拼命的写?
因为国难当头,时不我待,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牺牲,都有国土在沦丧,敌人在前进,全国人民都在黑暗之中,急盼着看到光明,看到出路。
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除了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不能给人民希望。绝大多数人感到悲观和失望,就拿国民党军队的虎将卫立煌来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访问延安,和毛主席交流之后才茅塞顿开。
又比如梁漱溟为什么来延安?
也是看不到希望,到延安来向毛主席讨教,经过几次深谈之后,梁漱溟也懂了持久战的道理。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人都在盼着答案和希望。
这就是毛主席争分夺秒写出《论持久战》的原因,从这一刻起,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希望,才有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没有这种信心,很多人会绝望、甚至屈膝投降。
不仅有了信心,还有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只要中国人民照着这个路子走,迟早会打败日本侵略者。
日本侵略者的失败,从本文诞生起就注定了。哪怕冈村宁次研究了《论持久战》,让日本军官好好学习这本书,也挽救不了侵略者失败的命运。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战争刚刚开始,毛主席已经推演了整个过程和结局,后来的情况就是照着这个推演走。谁敢不服?谁能不服?
当然,我丝毫没有神话毛主席,也不会神话毛主席,毛主席不是神,但毛主席真的有这种超凡的能力,这是事实。
这基于毛主席多年的苦心钻研和思索,我们看到了果实(比如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却没有注意毛主席多年默默的苦心学习和耕耘。
我之前说过,这里再说一遍,其实蒋介石和汪精卫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同样的害怕日本,不敢相信中国能胜利。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过、生活过,他很了解日本。蒋介石之所以没投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种种因素推动和逼着他不能投降。
国内的各军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甚至后来苏联和美国都支持蒋介石,所以蒋介石不需要投降,大把的人在支持他。
有些人造谣说,抗战期间共产党游而不击,国民党在前面抗战,共产党默默发展力量,拆蒋介石的台。
其实真相恰恰相反,共产党一直在战斗,而国民党除了开始一些大战之后基本没有战斗。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不仅没有拆蒋介石的台,反而全力支持蒋介石,维护他的领导地位。
这不是为了支持蒋介石个人,而是毛主席顾全大局,处处维护撑起蒋介石的场面。哪个军阀敢破坏抗战,拆蒋介石的台,毛主席会收拾他。
因为国难当头,不许自相残杀,共产党哪怕多牺牲一点,也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虽然现在很多电视不靠谱,但是有一点倒是真的。就是日本人只针对共产党,只抓八路,看到国民党就装作没看到。不打国民党,只打共产党。
日本人真的盲吗?当然不是,日本人一向精明。日本人知道国民党不堪一击,不是对手,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敌人,所以他们联合国民党一起对付共产党。
只要把八路军消灭了,回头再收拾国民党,简直易如反掌,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谁是真抗日谁是假抗日。
毛主席不但写了很多文章指明方向,领导抗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时事问题研究会,搜集整理编辑了一套《抗日战争丛书》,便于中国人民学习。
毛主席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有订阅报纸的习惯,哪怕不吃饭也要把钱省着订报纸,他时刻关注着各地的信息,这也是他料事如神的一个基础。
这个习惯持续了一辈子,此时的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依然订阅了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每天都要看,觉得写得好的、有用的就摘录下来,有的在干部之间交流学习、有的就让这个研究会编成丛书,适合大众学习。
毛主席就是这么伟大!
我不知道这套丛书能否找到原本,如果能找到,就是极为珍贵的史料。谁是抗战的领导者,更加清晰了吧?
6月初,日军到达开封附近,30万国民党守军弃城逃跑。试想一下,没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命运将会多么悲惨,国民党军没有信仰,没有战斗意志,装备再好又有什么用?
听说敌人到了就跑。这些武器装备如果给了八路军,将增添巨大的战斗力。
毛主席为了配合国民党的保卫武汉,指示八路军大规模袭击敌人。而王明又自作主张发表文章,说要与日军大决战、誓死保卫武汉、死守武汉等等。
这不但与党中央的意思不同,与蒋介石的意思也不同。毛主席是要持久战,适当的时候可以放弃。而蒋介石想要用武汉消耗一些日军的有生力量。而只会死读书、搬教条的王明就提出死守武汉。
为什么不能轻易说死守、大决战呢?
我稍微解释一下,因为日军是希望速战速决,对他们有利。我们则希望持久战,拖死侵略者、耗死侵略者。这不是我们想要这样,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只能这样。
就像当年在江西苏区反围剿,毛主席从来不用死守的战术,而是机动灵活的战术,所以很成功。
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片面的教条的大喊死守,死守这里、死守那里,结果就是红军的有生力量大量消耗,根据地全丢了。
现在抗战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战胜侵略者,就是再拼命再勇敢也没用。这不是勇气问题,而是方法问题。
我们唯一的制胜之道就是保存有生力量,用游击战、持久战耗死敌人。而速战速决、拼命大决战是取败之道,正中日本侵略者下怀。
而且动不动大喊死守这里、死守那里,根本不现实,城市一个个失去,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停的大喊死守、大决战,不停的失败,会让国人抗战信心丧失。没了信心,必然失败。
王明的危害虽然没有遍及全国,但是在他影响的区域还是危害很大。
国民党在华中地区苏皖浙等省迅速溃败,国民党始料不及,连日军也始料不及,国民党军队跑了,而日军跟不上,所以这些地方成为真空,国民党军队遗留大量武器。
本来共产党的游击队应该乘此良机赶快捡武器,大力发展根据地,这也是毛主席一向的指示。可是因为这些地方受王明路线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走上层路线,有些队伍甚至被解散了,错过了大好机会。
结果国民党回过神来,被他们的势力重新占据了地盘,而我们在华中地区根据地却没有大的发展。新四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力量不足、地盘不大。
毛主席毕竟在延安,王明在武汉,远在西北的毛主席碰到根本不听中央话的王明一时间也没办法。所以后来的皖南事变,王明是有责任的。
如果他跟着毛主席和中央的办法走,华中的新四军会发展的很快很强大,根本就不会有皖南事变。
新四军如果兵强马壮,谁敢动?
天赐不予必受其咎,大好时机没抓住,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历史一次次证明,凡是不听毛主席的话,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100)抗战到底,浩气长存!
 
6月底,毛主席开始在陕北公学讲《论持久战》。
6月某天毛主席为抗大毕业证书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 
7月1日,毛主席在《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专刊》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1938年7月7日,是抗战一周年,延安举行了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毛主席作了报告,并题挽词:“抗战到底,浩气长存!”。
那天刚好大雨,苍天也为英雄们落泪,于是大家在雨中进行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奠基典礼,并敬献花圈。
这段期间韶山老家来了三批人,都是亲人或老乡,共11人。他们都想到延安参加革命。
当年毛主席在老家成立了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毛福轩等几位烈士壮烈牺牲(韶山五杰),家人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毛主席通过家乡人得知此事,专门给几位烈士家属寄去400大洋。
毛主席这一生到底用金钱帮助、救济过多少人,是无法统计的,我们已知的已经很多很多。这些钱都是毛主席自己的钱。
7月20日,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的白求恩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在后方成立一个正规的医院。毛主席致电聂荣臻说:“请每月付白求恩100元,....同意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
白求恩得知毛主席的回电后说:“我感到无上的光荣!”
100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钱,白求恩拒绝了这笔津贴,他要过和普通士兵一样的简朴生活。
白求恩是一个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他要想过好的物质生活,根本不必参加共产党,也不必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而且是去最危险的战争第一线。
以他的技术,就呆在加拿大,就可以过的很好了。
在中国的生活,很苦很累,在当时的八路军,受过正规训练能动手术的医生很少,动手术是技术活,是需要正规的学习、训练和长期的积累的。
白求恩的忙碌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他活的很充实,很幸福。
这就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最简单、也最高尚的幸福! 
8月6日,毛主席致电王明指出:“保卫武汉重在发动群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侧后,迟滞敌人进攻,争取时间,避免不利的决战。实在守不住就果断放弃。”
很明显,王明提出大决战、死守武汉是错的。
某天(叙述历史不能半点马虎,不知道具体日期不能瞎编),毛主席特意去中央医院看望关向应,中央医院其实就是山上的一些窑洞,当时的条件很艰苦。
又是坐车又是爬山,好不容易看到了关向应,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身体好些了吗?”
谁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毛主席还没坐下就有一个小护士过来把毛主席请了出去,大意就是病人需要休息。 
毛主席笑着说:“对不起,小同志,我不知道医生有这个吩咐。医院的纪律应当遵守,我马上就走。”
然后对关向应叮嘱道:“好吧,你一定要安心养病。”
然后就出了病房,毛主席又去护士办公室问了一下关向应的病情和治疗详情,又了解了一下医院和护士的工作、生活情况,就走了。
这个护士回到病房,关向应说:“小刘,你干的好事,把他赶走了,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毛主席!”
小刘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赶走了毛主席。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胸怀多么宽广,又多么谦卑和蔼。百忙之中专门坐车爬山去看望战友,说了两句话就被赶走了,
一句是:你身体好些了吗?
一句是:好吧,你一定要安心养病!
短短两句话,尽显伟人的胸怀和真诚。
既然讲到了这个小故事就多说几句,关向应是满族人,他和任弼时、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老战友,三人关系很好。
关向应逝世于1946年,临终前叮嘱任弼时、贺龙两人:“一定要跟着毛主席走!”
毛主席为关向应题挽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贺龙为战友的离世而伤心,写了一首词:《哭向应》,第一句是:“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最后一句是:“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战友情深跃然纸上。
就在8月,江青正式被调到中央军委办公室任秘书,成为一名军人。
此时上海出版了两百套《鲁迅全集》,毛主席买了一套,此后经常阅读。
毛主席还组织了一些人每周开一次哲学座谈会,一起学习、讨论哲学问题。就像当年在学校,毛主席和一些同学在杨昌济老师家里讨论哲学问题。
毛主席很伟大,很博学,但他一生都在虚心的学习,从不自满自负,所以毛主席的学问不可估量。
留守延安的兵团开展了生产运动,自己种菜、养猪、制鞋、缝衣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年秋天,傅作义派人到延安请毛主席派一些干部和进步青年帮助他抗日整军,于是共产党派出几十名干部和进步青年,傅作义学八路军改革,成立政治部,由这些青年担任指导员。
而傅作义不但自己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还组织军官干部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可见傅作义是个有见识,敢做事的人。毕竟蒋介石是仇共的,他能顶着压力,为了抗日,虚心向毛主席和共产党求教。
日军军官在学,八路军军官在学,傅作义的军官在学,后来美军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西点军校学习宣传栏上有雷锋的画像,除了毛主席的著作,还有什么著作有如此魅力?
8月24日,由毛主席提议的延安新哲学会正式成立,由艾思奇、何思敬主持工作。
之前我不知道艾思奇是谁(我生于86年,相信大多数80后、90后也不知道艾思奇),有一位同志向我推荐了他的书,于是我买了一套《艾思奇全书》,厚厚的八本。
我的书架已经堆满了书,大多是马列毛思想或哲学书籍,对于爱书的我来说,这就是幸福!
9月,王稼祥从苏联回到延安。
9月10日,王明、博古、周恩来等人也从武汉回到延安。
王稼祥从苏联会带回什么呢?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91-95)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101-105)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