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5 00:58:04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9-10) (9)然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毛泽东是个偏科的学生,历史、文学类课程经常是第一,画画、音乐等不行,他不喜欢。 这里也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培养偏科的学生。现在的教育只重分数和整体,实际上扼杀了人才。 比如有的人语文等很好,他就是不喜欢数理化怎么办?有的人有数学的天赋,但英语就是不行,又怎么办? 其实人没有全才,都有某种天赋或兴趣,这就足够了。你硬要科科成绩达标,实际上只是培养了考试机器。照现在的标准,毛泽东不仅是偏科的差生,而且愤青,偏激,闹事。总之,绝不是好学生,乖学生。 1915年学校放寒假,毛泽东回韶山,家里多了个菊妹子,是善良的母亲收养的干女儿。毛泽东是石三,妹子叫他三哥,毛泽东看她没有名字,就给他取名:毛泽建。并告诫她要为穷苦人建功立业。 此时毛泽建不到10岁,哪懂这种大道理? 可见毛泽东心里时时想的是什么?此时他也只是22岁。 寒假结束回校,杨先生联合黎先生及一些有志学生成立了一个哲学研究小组,逢周末探讨天下大事,人生理想等。 杨先生是有志有心之人,他不是为了办辅导班赚学生的钱,而是刻意发现,栽培可造之材,欲栽大木柱长天。那时的很多老师,同学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杨先生详细记载了毛泽东的情况,点评:然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毛泽东在学生中出类拔萃,他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长里短的琐事。将全部精力,探讨大本大源。 仅仅22岁的毛泽东从此时开始,为自己的志向:解救天下穷苦人。开始付诸实在的行动和思考,他思考解决的不是中国问题,而是人类解放问题。为之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即使2016年的今天,又有几人会从 人类解放 的视角去理解毛泽东呢? 当你认为毛泽东晚年糊涂的时候,当你认为毛泽东看错人,于心不忍杀某人以致留下祸根的时候,当你总认为毛泽东某事做错,让人想不通的时候,我忠告你,请从人类解放的角度去思考。我的心路历程也是这样,对很多事苦苦思索,不明所以。从16岁开始思考,至今14年,很多事终于豁然开朗了。 看不清远方,是你站的太低。爬到山顶,就能看清远方了。总站在山脚,不怪自己怪谁呢? 罗学瓒同学佩服毛泽东的志气,还专门写诗赞美。 1915年5月,国难深重,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想要占领中国。袁世凯在国内当皇帝不得人心,需要日本的支持,基本答应了日本的要求。 消息传来,举世震惊,毛泽东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并团结老师,学生进行反袁斗争,公开演讲,写文章。毛泽东虽是学生,却是领头先锋,连杨先生等老师都受他的影响。 在《恰同学少年》电视里,毛泽东把钱花在买书买报纸身上,脚上的布鞋都成鳄鱼嘴布鞋了,都没钱换。他一辈子养成了看报的习惯,成了一师著名的“时事通”或者叫百科辞典,江湖百晓生都行。 有什么想了解的国内外大事,找毛泽东啊。毛泽东虽是穷学生,却吃着地沟油,操着中南海的心,把很多事情研究的很透。 为什么会这样?会怎样演变?根据是什么?总在研究和思考。他经常随身带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字典,记事本。这不是操着中南海的心,又是什么? 我辈青年,当今学子,必须向毛主席学习啊。千古伟人,民族之魂。 在校期间,因为学校突然收费,毛泽东带头反抗,毛泽东要驱赶校长,校长坚决要开除毛泽东,又有老师拼着自己饭碗不要坚决留毛泽东。这件事其实做的欠考虑,建国后毛主席专门找到老师道歉,把他接到北京。 校长是有志气的人,不向社会丑陋屈服,因此日子过的很困难,多亏毛主席资助。这也是一段特殊的师生缘。 转眼到了暑假,毛泽东没有回家留在长沙又开始自学,毛泽东终其一生都不喜欢学校,喜欢自学,这是他的特点。 毛泽东意识到靠自己和同学是不够的,应该团结更多的同志。于是有了著名佳话: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征友结果:三个半。一个是罗章龙,半个是李立三。 杨先生为了招待上门求教的学生,专门开了间客房,大家亲如一家,一起吃饭,一起睡,一起讨论各种问题。这段时光是毛泽东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幸福时光。 毛泽东是个没有自我的人,心中全是天下大事,经常给异地的老师,同学们写信探讨。 杨先生订阅了几份《新青年》,是陈独秀主编的,经常送给毛泽东等有志青年。毛泽东慢慢把陈独秀当做偶像。以前他的偶像是康有为,梁启超。 我们能看到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偶像,主义,他在不停的思考探索,他追求的是真理。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那么伟大完美。 在萧子升的介绍下,毛泽东认识了何叔衡,外号何胡子,即后来的两大代表。 在蔡和森的介绍下,又认识了邓中夏,又是相见恨晚,都是救国大才。 1933年,邓中夏同志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9岁。 (10)20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除了发征友告示,毛泽东还参加了学校的学友会,此后他都积极参加,组织类似学会或团体,团结更多同志。 1916年6月,袁世凯死了。 此时的毛泽东,整日忧国忧民,思考、探索救国之路,他心中根本没有什么个人前途,升官发财的概念,日思夜想救国救民之路,和身边人交流,和异地的老师,同学频繁通信,讨论。 6月底,毛泽东回了故乡韶山,此时母亲已病倒在床。然而,他还是牵挂着时局,想到回家时一路看到的百姓苦难,在家呆了半个月,就不舍的离开了病中的母亲,最爱的母亲。 人子皆欲床前尽孝,然润之心中为人民,为大忠大孝,舍小孝。 这段时期,他和很多师友通信,可惜,这些信大多失传,我们看不到这些珍贵史料,只是依据很多当事人的笔记、回忆,知道他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 7月底,毛泽东给好友萧子升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日人诚我国劲敌,。。。。。。20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 这就是1916年的毛泽东,23岁的毛泽东,至今刚好100年。他预感到日本将要入侵,国家将要受辱,百姓要遭受大苦难,他心里想着这些,很想去改变。 可是一人之力,怎么改变?国人还在沉睡啊,就凭一个23岁的,什么都不是的毛泽东,能改变什么呢? 事实上,毛泽东是改变了中国,救了中国,救了人民,然而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面教员的教育。 没有蒋介石,没有鬼子做反面教员,又有几人懂得毛泽东?此其一也。 其二,1931年918事变,东北三省丢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鬼子全面侵华。整个中国陷入了地狱,无尽的哀嚎,血泪,屈辱,死亡,灾难。 20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的预言显灵了。毛泽东会为自己的预言显灵而高兴吗?不会,他不愿看到人民受苦难。 我们惊叹于毛主席的伟大,预言一次次成真,我们更要知道,他的心中在滴血,他提前20多年,心中就在滴血,操心,忧虑,郁闷,他在呼喊,他在奋斗,哪怕彻底燃烧自己,哪怕死后跌的粉碎,也要给国人找出光明大道。 此其二。 我们知道毛主席伟大,我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但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毛主席的伟大有天赋的因素,但更是后天的因素。从他懂事开始,就是忧国忧民,祖国民族时刻在心中,人民时刻在心中。 他随身带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笔记本,字典,时刻的关注,分析国内,国际局势,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国操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这就是毛主席的一生,伟大,光辉的一生。从个人享受的角度来说,毛主席您这辈子过的太苦,太累了。 您对人民太好,对自己,则太不好了。 我们学习毛主席不但要学思想,战略,战术,更要学他这颗赤子之心。此其三。 20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 没有反面教员,人民不觉醒 这句一百年前的话,怎么看着,一点都没有过时呢? 而国人犹沉酣未觉,而国人犹沉酣未觉,而国人犹沉酣未觉 此其四也!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7-8)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11-14)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