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11-14)

时间:2018-10-06 08:45:40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11-14)

 
(11)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在探索救国之路的时候,时刻不忘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第一师范前的湘江,就是他经常游泳的地方。而且写启事,号召大家一起游泳,最多时有100多人。
1917年,毛泽东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长文《体育之研究》,经杨先生推荐,发表在《新青年》上面。
准确的说,这不是一篇普通文章,而是研究体育的专著。他写的体育研究,是我们想不到的,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有如下论述:
国力羸弱,武风不振,民族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畏之。.........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
七千多字的文章,看这几句话就知道这篇文章很好,谈了很多,体育,身体素质关系到个人的学习,人生,也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命运。
还涉及到教育和体育的关系,总之,要救国就要有强健的身体,钢铁的意志。
你若有心,可以把毛主席时代的体育,教育和现在对比,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多说,有心人自然懂。
杨先生会洗冷水澡,毛泽东也跟着洗。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跟着洗,而且是冬天。杨开慧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常年坚持冷水澡。
这就是一个锻炼意志的问题,之前我也洗过几年冷水澡,可以现身说法。反正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磨练意志,挑战自己。自己在外面洗,没人管。
记得有次回家,是冬天,我要洗冷水,妈不肯,拼命劝阻,没用,还是洗了。而且,我有不服输不信邪的性格,有几次感冒发烧了,我就故意洗冷水澡,洗完就好了。
这就是一个决心和意志的问题,敢不敢?只要敢,去做了,其实很简单。洗的时候确实很冷,洗完就舒服了。但每个人体质不同,读者不要看了文章自己去模仿,这是我的个人经历。相信在冬天洗过冷水澡的人,有冬泳习惯的人,和我是一样的感受。
毛泽东是个奇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除了冷水澡,他还有风浴、雨浴、日光浴,雪浴等各种锻炼方式,还会故意去野外露宿。
有一个晚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毛泽东一个人爬到岳麓山顶,又跑下来,很简单,就是为了磨练意志,挑战自己。这就是24岁的毛泽东。
所以毛泽东的一生是非常有性格,非常倔强的,倔强是个中性词,看你坚持的是什么。对的就应该坚持,错的就应该改。
我们是普通人,我们锻炼身体顶多就是磨练意志,但是毛泽东锻炼身体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很明确,为了救国,为了面对未来的艰难险阻,要把身体锻炼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事实。
换一个人,这样说这样做,我们会认为他虚伪,夸张,但是毛主席是事实。他的《体育之研究》,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后来毛主席吃了很多苦,最明显的就是长征,雪山,草地,挨饿,上有飞机,四处有敌人围剿,没有一个好身体,那都死了多少次了?
毛主席直到晚年都可以在河里畅游几个小时,横渡长江,可想而知,毛主席的身体非常好,非常好。
有一次,毛泽东在报纸上看到新闻,两个学生自费全国旅游,走到西藏去了。毛泽东很有兴趣,也想去,但是没钱。没钱也要去。于是约了萧子升,萧蔚然两位同学一起游学。
天作被,地作床,靠给别人写字换点钱,一路欣赏景色,考察民间疾苦。毛泽东一向号召,要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这次游学收获很大,有一些小故事,就不一一细说了。
后来,毛泽东经常走向社会,读无字之书。那么毛泽东到底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
毛泽东喜欢鲁迅,推崇鲁迅,鲁迅的特点是讽刺揭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毛泽东年轻时的犀利,锐气丝毫不亚于鲁迅,比鲁迅厉害多了。在友人的记载中,毛泽东这样说过:
 
现在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成性,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光明思想。
从这句话可以领悟很多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一面,百姓消极的一面,历史中阴暗的一面,看的很透很透,
但是他没有止步于批判怒骂,而是寻找改正之法,改造中国,改造世界,这就是伟人境界啊。
而且以毛主席的地位,有的负面的话他不能说,只能鼓励。他真心的相信人民群众,只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他喊出人民万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真心的,也是事实。
毛主席的大格局,大胸怀,这种境界,我等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只能说:毛主席万岁!
在这期间,他还写了《心之力》,杨先生看了赞不绝口。这也是一篇奇文,除了毛泽东,没有第二个人写得出。
此文在网上流传几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文章是有的,但是有没有改动就不好说了。
 
 
(12)人民子弟兵

杨老师给了《心之力》一百分,对毛泽东来说写文章得一百分已是家常便饭。虽然有天赋,但是不能忽视后天的努力。
我们知道在革命生涯毛主席是经常晚上工作,熬夜通宵是经常,却很少有人知道从学生时代起毛泽东就经常熬夜读书。他是有计划的学习,当其他同学在安然入睡的时候,他却在路灯或某个小房间熬夜读书。
再往前追溯,就是在韶山刚上私塾的时候,在父母的声声催促之下,他还是熬夜看书,用被子挡住油灯微弱的光。
纵观毛主席一生,基本是晚上当白天用,从小开始夜以继日的熬夜、学习、工作,这都是有人证明,有书记载的,没有丝毫夸张。加上战乱,因此,到后来毛主席失眠非常严重,操心很多事情,不吃安眠药不行。
为什么毛主席这么拼?
因为他要救国救民,此心可昭日月,不说丰功伟绩,就是这份忧国忧民之心,咱们也该感恩毛主席,对他永远爱戴和怀念。
如果说我们热爱毛主席,向毛主席学习,首先自问有没有这份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中国人,应该有这种情怀,这才是龙的传人,华夏子孙。
1917年10月,毛泽东做了学校学友会的总务、和教育研究部部长。类似现在的学生会,他做了很多工作,具体不多说。
第一师范在上半年办过一次夜校,没办好。毛泽东认为要总结经验,要办好工人夜校。师范以教育为天职,而那些工人基本是文盲。
他们自费贴广告,发传单招生,不收学生一分钱。教室、课本、纸笔、教材等全部准备好,工人只要报名来就行。大字不识一个,把你教的有文化。除了教认字、数学,还讲解时事,启发大家的爱国心。这是为国为民办实事。
看看现在教育的某些乱象,挖空心思的赚钱,像榨油一样,某些人如果有廉耻之心,应该找地缝钻进去。
毛泽东的讲课通俗易懂,文盲都听得懂,而且毛泽东善于讲课,打比方,各种道理,结合生活,一听就懂。
这年底,还有一件事,是毛泽东的大功绩。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些败兵向长沙败退而来。我们生活在新中国,不知道败兵是个什么概念。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兵祸》,自古以来,兵匪常常一家,抗击外敌不一定行,但是祸害老百姓,那是必须的。奸-淫掠夺,无恶不作。
欺软怕硬,老百姓手无寸铁,不欺负你欺负谁?这种现象直到毛主席才彻底改变。
变成军民鱼水情,人民子弟兵,亲如一家。这又是毛主席的大功德,我们当永远铭记。
这伙乱兵是准备祸害长沙的,当时长沙没有驻军,但乱兵也不知虚实,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毛泽东挺身而出,驳斥撤退逃跑的建议,坚决抗击。
他以前训练过学生军,组织没有武器的学生军,智俘乱兵,让他们缴械投降。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真正的用兵,非常厉害。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毛主席从来不宣传、吹嘘自己。
直到毛主席去世后,因为偶然原因才发现这段历史。长沙人民,应该感恩毛主席啊。在《恰同学少年》中,有俘虏这些败兵的过程,这里就不多说。
但我希望,人民应该记得这段历史。
这些风华少年经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理等,1918年3月某天,毛泽东提出,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团体,大家附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新民学会。
大家一致推举毛泽东起草学会章程,为什么是新民呢?
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革新,为人民。可见从这时候起,毛泽东已经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大家推举毛泽东做总干事,毛泽东一生谦虚,不肯做,只做副干事。
新民学会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国家栋梁或杰出人物,所谓有志不在年高。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13):初次赴京

1918年5月,杨昌济先生出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全家搬到了北京,杨开慧也去了。杨先生曾留学十年,专业就是伦理学,学识渊博,声名卓著。
而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曾发起组织一个勤工俭学会,杨先生惦记着湖南的学生们,给毛泽东、蔡和森等写信,叫他们来北京。此时,毛泽东等已经提前毕业。
有件事值得关注,那就是毛泽东等人在忙什么呢?
毛泽东博览群书,已经有了社会主义的概念,这些新民学会的会员毕业就开始了“新社会”的尝试。他们准备找个地方做实验,
在这里有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工厂、银行等。25岁的毛泽东已经在认真、规划、实践一个理想中的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一起劳动、互相帮助等。
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计划没有变成现实,就接到杨老师的来信。
可是看看后来的新中国,不就是按照这个规划来的吗?人民医院、人民银行、人民 公安、一切都是人民属性。只是这个计划晚了31年实现。
请大家注意,毛主席一直是个实干家,他有思想,会做调查研究,但是任何事他都喜欢实践,从来没有光说不做的时候。
于是大家就杨老师来信讨论,认为新民学会应该向省外发展,也该去外国勤工俭学,学习考察。蔡和森先去北京,毛泽东、陈昌、何叔衡等留在长沙,研究国内问题。
蔡和森到北京见到了杨老师、蔡元培等人,就给毛泽东写信,交流相关情况,希望毛泽东也来北京,毛泽东应允。
此时毛母病重,毛泽东赶回家看望母亲,病一时难好,毛泽东拜托舅舅等好好照顾母亲,又赶回长沙,准备赴京。
1918年8月,毛泽东和一些准备勤工俭学的同学们来到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暂住杨老师家中。
同学们分散住很不方便,于是又搬到一起住,都是穷学生没什么钱。准备出国需要时间,没想到住了半年,北京冷,8个学生一起买了一件大衣,轮流穿。当年的条件苦啊。
在杨老师的推荐下,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安排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毛泽东本来就嗜书如命,很喜欢这个工作。
毛泽东,杨开慧在北京重逢,在湖南就互有好感,认识几年了,于是两情相悦,坠入爱河。
毛泽东喜欢学习,有时候去拜访一些当时的学者名人,想讨教一二。有的人根本不理,看不起他,因为他只是一个穷学生,图书馆普通员工而已。胡适就是其中一个,毛泽东虚心求教,他不理。
这就是品德和气度问题,当时毛泽东还是小年青,胡适是著名教授,竟然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要论地位,谁比得上后来的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平易近人,从来不会看不起谁。
也有谦虚的人,比如李大钊,毛泽东经常向他请教。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学习、研究马列主义。1918年10月,毛泽东加入“少年中国协会”。
在杨老师的引荐下,毛泽东还认识了陈独秀,一度对陈非常佩服,当时的陈、李都是知名学者,而毛泽东还是名不见经传,青年才俊而已。
在北京等待出国留学的同学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毛泽东和同学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讨论各种问题。赴法勤工俭学的经费,毛泽东做了主要贡献,之前的语言学习班,主要也是靠杨老师、毛泽东等出力。
毛主席一辈子都是谦虚、付出的品格,做了很多,从不居功,为别人搭桥铺路,自己做铺路石。没有毛泽东的付出,勤工俭学很可能夭折。
同学们都知道毛泽东的品德、能力、才华,都希望毛泽东同去法国,但毛泽东认为还是要有人留在国内,研究国内问题,自己留下。
1919年3月,毛母又病重,毛泽东赶回湖南。毛泽东此时的生活很艰难,吃住很差,经常没钱。到了长沙,毛泽东去看望好友周世钊,周已是小学的教员,好友重逢非常高兴。
此时小学正缺一个历史老师,邀请毛泽东来做,毛泽东正是艰难的很,欣然应允。安顿好之后,通知弟弟妹妹把母亲接到长沙,住在蔡和森家中,终于能够亲自照顾母亲,侍奉汤药。
这个毛老师与众不同,不但教历史,还讲解时事,启发小学生们的爱国之心。还办了个期刊《小学生》,于是这些小学生们也常常讨论国家大事。很喜欢这个毛老师。
别忘了,此时是1919年,我们不禁想起毛主席1966年文革中的叮嘱: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14):母亲离去

前文提到1919年4月,毛泽东在长沙某小学做历史老师。
5月4号,北京就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为什么呢?
今天的人们,如果你不熟悉历史,又没有搜索,相信很少有人能说清五四运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对历史的无知,缺乏。
没有根的树,该往哪长呢?
1919年,巴黎召开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日本归还山东。列强不肯,当时的北洋政府软弱无能,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来,点燃了青年学生的怒火。
5月4号,几千学生开始示威游-行,打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这就是名垂青史的五四爱国运动,用书面的话说,这是反帝反封建的青年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因此,5月4号,成了五四青年节。
毛泽东此时在长沙做历史老师,并没有直接参加北京的活动。但是做老师只是为了谋生,他的目标还是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
消息传来长沙,他立即召集新民学会会员开会,然后大家深入长沙各学校,呼吁,组织学生们起来响应北京的运动。
他们重组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毛泽东实际上是联合会的领导者,学联组织罢课。
就像电视里常见的场景一样,学生们激情澎湃,高喊爱国口号,发表演讲,散发传单,以实际行动抵制日货。
不幸的是,毛母文七妹病重不见好转,儿女在身边照料,毛母自知不久于人世,要求回到故乡韶山。
一家人从来没照过相,因此去照相馆合影,就是这张珍贵的相片。
母亲在长沙治病,父亲在韶山,三个儿子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都在身边侍奉母亲,这是文七妹第一张相片,也是最后一张。
毛母临行前交代:你们要把泽建当亲妹妹看,让她多读书。我不行了,只希望你们好。
毛泽东含泪答应:您放心,我一定把泽建当亲妹妹看,照顾好弟弟妹妹。
弟弟妹妹护送母亲回韶山,毛泽东没有回去,他还牵挂着学生爱国运动。
毛泽东向省学联提议,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革命新思想,毛泽东担任主编,一边教书,一边筹办刊物。
7月,毛泽东领导学联和工商各界开会,成立湖南各界联合会,提出推翻武人政治,当时是北洋军阀。
7月14号,《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表,号召民众联合,人类解放。
创刊号很受欢迎,供不应求,一天就抢完了。加印,又抢完。可见毛泽东写的多么好。此后,毛泽东写了很多文章,如一把把匕首,剖析要害.宣传新思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写的太好,把当时的湖南军阀张敬尧吓到了,找个借口解散学联,封了《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不仅在湖南,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广受好评,很多人称赞,崇拜毛泽东,很多人是由此觉悟,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据萧劲光回忆,他和任弼时都是受此刊影响开始觉悟的。
毛泽东写了40多篇文章,呕心沥血,非常辛苦。白天要教书,和很多朋友交流,只能熬夜写,那时蚊虫叮咬,天气炎热,还要自己编辑,排版,校对。
生活十分艰苦,一篇篇雄文就是这样熬夜写出来的。
当时,湖南在张敬尧的统治下黑暗残暴,毛泽东和学联同志开会,提出驱张运动。
老百姓早已怨声载道,有民谣: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当时,岂止是湖南,全国都差不多。
那时候,胡适写了一篇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引发了问题和主义之争。
李大钊发文驳斥胡适观点,指出要用布尔什维克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问题研究会”,列出大小100多个问题,毛泽东的观点是,要解决问题,必须有主义指导,要做详细的调查研究。
当时有本周刊《新湖南》写的不怎么好,快要办不下去了。几个总编邀请毛泽东来做主编。
毛泽东又开始发表匕首般的文章,很好,很受欢迎。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又被张敬尧查封了。
10月初,毛泽东接到弟弟的特急信,母亲病危。毛泽东带着弟弟毛泽覃,赶回韶山。
赶到家时,母亲已经入殓了,毛泽民告诉哥哥,母亲是10月5号去世的,临终前一直呼喊毛泽东和毛泽覃的名字。
毛泽东非常伤心,守灵思念母亲,写了《祭母文》还有两首挽联。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毛泽东牵挂长沙的驱张运动,过了头七就带着父亲,伯父,毛泽覃等赶回长沙。
毛泽东给好友写信,怀念母亲的高风:世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损己利人的人。我的母亲是损己利人的人。
文七妹,一生善良,勤劳,贤惠,持家有道,养育出毛主席这么伟大的好儿子。
在此,我们向这位母亲致以最高的敬意!
毛主席也是损己利人的人,从来只为别人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不得老百姓受罪,
自己吃尽了人间苦,日熬夜熬,为人民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天堂般的幸福生活。
天地之间有杆秤,谁好谁不好,人都有颗良心。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9-10)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15-18)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