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15-18)

时间:2018-10-07 00:12:58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15-18)

(15)老师父亲相继离世
 
毛泽东回到长沙后联合教育界人士上千人联合署名,揭露张敬尧的反动统治。
同时,向警予,蔡畅等人发起成立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毛泽东大力支持。当时的女权备受压制,有人因反对包办婚姻而自杀。
毛泽东愤怒痛心,连续发表9篇文章批判封建包办婚姻,社会阴暗面。支持女权,男女平等,要自由,要奋斗。
毛泽东说:你在哪里看到有男人的贞节牌坊吗?
在毛主席心里,人是平等的,不论男女,不论生来富贵还是贫穷,妇女能顶半边天,不爱红妆爱武妆,没有毛主席,哪来今天中国女人的地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从这点说,女人应该比男人更热爱毛主席,因为女人是最直接受益者,古今中外几千年,女权常常是被压迫的。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应该的,是毛主席带领大家争取来的。
就像我们今天安享和平,不是天上掉的,不是列强给的,是毛主席带领先辈奋斗而来,
饮水思源,人当有感恩之心。
毛主席坚决反对自杀,与其自杀,不如奋斗而被杀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反对自杀,反对自杀,反对自杀。
此时的重点还是驱张运动,1919年11月,毛泽东领导大家重组学联,声明指出张敬尧的黑暗统治。
12月,长沙万余人举行焚烧日-货示威大会,张敬尧派军队镇压,刺刀威逼学生,逼演讲者下跪谢罪。
毛泽东领导学联开会讨论,一致同意,坚决把张敬尧赶出去,把驱张运动进行到底。
长沙学校几乎全部罢课,组织驱张代表团,去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主要城市,宣传驱张,争取全国人民支持。
口号:张敬尧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回校。毛泽东带领100多人的代表团去北京。
途径汉口,遇到恽代英(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被捕后英勇就义),两人相见恨晚,恽代英组织湖北的学生们宣传,支持毛泽东的驱张运动。
此处还有个小插曲,毛泽东遇到一个很狼狈的年轻人许志行,他不想做被压迫的学徒自己跑出来,身无分文,又想读书。毛泽东很同情他,让他跟着代表团到了上海,买火车票送他回家。后来资助他求学,许志行后来成为教授,教育家。
此事就像一粒水珠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毛泽东自己一直过的很苦,常常是身无分文,吃了上顿不一定有下顿的日子,他正在忙着驱张大事,却对萍水相逢的一个青年伸出援手,几十年帮助他成长,彻底成才。
毛泽东等到北京后,受到罗章龙,邓中夏等老朋友的热烈欢迎,列出张敬尧十大罪状,罪行太多,我用四个字总结:无恶不作。
忙完这些,毛泽东抽空去看望杨昌济老师,此时杨老师已经病了,儿女轮流照料。
毛泽东等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平民通讯社,毛泽东任社长,专门揭露张的罪行,写了很多文章。驱张代表团的代表求见当时的总统,总理。召集在北京的湖南老乡,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开同乡会,控诉张的罪行。
1920年1月,毛泽东加入了李大钊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
此时,杨老师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交给毛泽东一块怀表: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留给你作个纪念。你和开慧的事我都知道,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你要多照顾她。
临终前还给好友,当时的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章士钊写了封信,意思是毛泽东,蔡和森两人是救国大才。
事实也确实如此,1月17日,杨昌济先生病逝于北京。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和杨老师子女等一起守灵。
1月25日,杨先生的追悼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毛泽东宣读治丧词。
此时家里又传来噩耗,父亲病逝于1月23日,毛泽东没有赶回家,因为驱张运动离不开他,他忍痛写信叮嘱弟弟毛泽民,料理好父亲的后事。
1月28日,毛泽东等人再到国务院门前请愿,他是公民代表团首席代表,要求驱张。
驱张并不是这么简单,斗争还在继续,张敬尧收买了一些官僚学者,在北京搞了两个保张团体。
 
 
 
(16)确立信仰 驱张胜利
 
杨昌济先生在北大做教授,他逝世后家人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回湖南老家,在生前好友李先生的帮助下,杨开慧进了一所教会学校。李先生的女儿李淑一成了杨开慧的好友。
教会学校要读圣经,做祷告之类,杨开慧接触了很多新思想,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联合同学抵制,学校自然不喜欢她。
驱逐一省军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急不来。空余时间毛泽东想了很多,新民学会应该怎么发展?
在国内:他主张搞“工读互助团”,半工半读的生活,实行共产的生活。多讨论多交流。毛泽东很讨厌死板的学校教育,关于毛主席的教育观,真应该写本书好好说说。
而且实践了这种生活,和一些同学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同吃同穿,穷学生毕竟没钱,日子过的很苦。
在国外:主张学员去全世界留学,学习,考察,解决人类各种问题。应该学习他人长处,研究别人,但是不能崇洋媚外。他暂时不出国,研究国内各种问题,但他喜欢看外国的书,多思考,对比国内外的问题,有个大纲,再亲自出国具体考察。
他认为应该有人留在国内,好好把中国的问题研究清楚,搞清楚了再出国就有个对比。毛泽东看了三本书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1920年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了,而且这种信仰终身没有动摇,改变过。
此时的毛泽东白天工作,送报纸,洗衣工之类,晚上写驱张文章。自己穷的很,还主动为要留学的同学筹集费用,他找的是杨老师临终交代的章士钊,章士钊募集了两万的巨款。
这笔个人人情借来的巨款全部作留学公用,自己再穷也没用这份钱。在送同学上船的时候,毛泽东叮嘱:好好学习,拯救国家。
留学派后来成为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大家的留学,毛泽东前前后后,无私付出了多少。
我们知道毛主席在战争岁月,建国岁月付出很多,却不知道青年毛泽东也做过苦工,他是切身体会过劳动者,无产者的艰辛的。正因为生活实践,才有正确思想。
反之,某些书呆子能把马列著作倒背如流,不懂变通,生搬硬套,没有实践,脱离现实。一到现实中,错误,失败,导致巨大伤亡。
毛主席的一生已经是事实,回看历史,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伟大。他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拯救这个国家民族,为此,彻底的燃烧了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伟大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描述,远远不够的描述。我们知道毛主席上井冈山开始武装革命,知道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却不知道在上井冈山之前,他具体的社会经历,心路历程,其实这些更值得关注,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年轻人的成长史。
他的一生是公开的,可查的,光照千秋。前无古人,也许后无来者。
送同学留学后,他还是过着打工的苦日子谋生,他会借钱还钱,却不接受别人的资助,自力更生。
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的医院看望孙中山先生,这可能是他们最早的接触,终其一生,毛主席对孙中山先生非常尊重,逢大节日,天安门广场还有孙中山先生画像。
也常和陈独秀交流,此时陈正在筹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也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1920年6月,张敬尧逃出长沙,谭延闿接任湖南省长,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张敬尧的撤退有军阀斗争的因素,也有毛泽东等在全国坚持斗争的因素。此时的毛泽东只是一个贫穷的,普通的社会青年,却领导大家赶跑了一省省长兼手握实权的军阀。
 
 
 
(17)非凡的眼光
 
1920年6月赶走了张敬尧,早在两个月前密切关注局势的毛泽东就预测其他军阀有联合驱张之势,张敬尧本身作恶多端不得人心,毛泽东领导大家开始驱张运动,连父母的丧事都顾不上,全国声援驱张导致其余军阀有可乘之机,也发力驱张,军阀间接助力又使百姓驱张更有声势力量,两者相互作用,驱张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毛泽东边行动,边预测了一切。胸有成竹,水到渠成,此时的毛泽东27岁。一个忧国忧民,日夜操劳,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青年。
赶走了张敬尧是不是湖南就太平了?出来一个新社会了?当然不是。
毛泽东等要解决的并不是张敬尧,而是打到军阀统治,让人民当家作主,当时的中国及各省都是军阀统治。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待当年,当时的人们以为打倒军阀是最重要的,所以后来的北伐才那么得民心。打倒军阀,建立民国,就是当年的民心!
毛泽东心中的改造中国与世界就从改造湖南开始,他和好友起草了一份《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在《申报》上发表。提出湖南向何处去?建设一个新湖南。
毛泽东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造社会,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连根拔起,人民自决。建设一个人民的湖南省,再推广为建设一个人民的新中国。
毛泽东到武昌看恽代英,恽代英搞了一个利群书社宣传马列主义新思想。毛泽东决定回长沙后也搞个书社。此时杨开慧在湖南省学联工作,办识字班,编写教材等。
1920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等十多人开会成立《文化书社》,书社得到各界人士广泛支持。
同时还成立了 湖南俄罗斯研究会,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宣传十月革命。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到上海学习俄语,为去俄罗斯留学做准备,其中有刘少奇,肖劲光,任弼时。学生留法,留苏,毛泽东都付出了很多。
我不禁感叹,中国的历史不看则已,越看越懂得毛主席的伟大。毛主席的革命生涯贯穿中国现代革命史,重要的人和事都有他的身影。他对革命做出的贡献,我们知道的太少,要努力发掘,让后人永远铭记。
毛泽东的赤子之心和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被湖南省教育会长兼一师校长聘为一师附属小学的校长,兼一师校友会会长。毛校长一上任就是根本的改革,提倡民主,以德才兼备选任老师,账目公开,教材选用时事文章,要求学生代表参加校务会议,还在学校的礼堂写了一副对联: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不要说当时,就是现在这个校长也是很了不起的,全国独树一帜,谁现在敢这样做?能这样做?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毛主席一生自始至终,光照千秋的赤子之心。
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天下,是我们的天下,我们不管,谁管?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一辈子为人民谋幸福,没有丝毫个人利益,他为天下苍生而活,思考人类的幸福出路,他是千古伟人!
而反毛最厉害的却是他的祖国,真是悲哀,最大的悲哀!
毛校长经常在学校演讲,讲马列主义,讲革命,讲阶级斗争,动员大家参加革命。
27岁的毛泽东再次分析,预言:俄罗斯的革命成功在于有马列主义,在于发动了劳动人民,是彻底的总革命。而中国想现在总革命成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没有统一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谁有能力统一中国,时机也不到。
中国会更加分裂,更加腐败黑暗,直到老百姓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加上马列主义的旗帜,才会有真正的总革命,还需要10年到20年。
毛泽东的这些话是有文章发表,有据可查的。27岁的毛泽东,已经洞穿历史与未来。
今人回望历史,不过是演绎毛主席的预言而已。我们还在继续演绎毛主席的预言。
我们热爱毛主席,但不搞盲目崇拜,凡事有根据,毛主席到底怎样伟大?听我们一一道来。
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毛泽东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他提出湖南自治,人民自决,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湖南建设一个新天地,给其他省份做个好榜样。
当时的谭延闿也提湖南自治,名为人民自治,实为官绅自治,而毛泽东要求真正的人民自治。要民主,要社会主义,选举等。
10月,省教育会“第二次筹备自治运动各界联席会议”,公推毛泽东为会议主席,可见毛泽东的影响力。通过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选举法和组织法,请愿书递交当时的省政府,谭延闿迫于形势,只能接受。
 
 
 
(18)冬天里的一把火
 
1920年8月,陈独秀,李达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0月,又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共产主义来到了中国。
陈独秀等人决定在湖南由毛泽东同志负责,组建相应的共产主义组织,各地都应有相应组织。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立即着手准备,在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等进步学生中寻找培养对象。
10月底,毛泽东等筹建的文化书社第一次开会,此时书社最缺钱,钱少进的书就少,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毛泽东向各方积极筹款,杨开慧把父亲去世时北大师生的捐款都拿出来了。
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等也提供很多帮助,文化书社不仅销售进步书籍,还专门在不大的屋子里腾出一个小房间,供穷人免费阅读。
像以前做校长一样,毛泽东采取全新的管理制度,账目公开,书社社务民主,每半年做一份《书社社务报告》,而且发表在报刊上,这种做法在全社会赢得赞誉。
很快书社办的红红火火,销售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后来毛泽东还组织编译社,印刷局,钱不够。又办了个织布厂。
同时,书社作为新民会员活动场所,后来成为党的秘密机关,做了很大贡献,直到1927年被查封。
这个书社从筹备,建立到结束,种种细节可见毛泽东的公心和无私。
1920年11月,毛泽东,何叔衡,陈子博等6人秘密成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1月7日,毛泽东等组织新民会员和长沙的群众,学生等搞了一次游行,庆祝俄罗斯十月革命三周年。
此时,湖南军阀谭延闿被赶走,军阀赵恒惕来了。
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开会发生了争论,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也是毛泽东一直主张的,但是怎么改,有两派意见。
蔡和森等认为要走俄国式革命道路,就是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萧子升等认为不能暴力革命,通过教育,谋福利去改变,就是温和改良。两方争论不下都写长信给国内的毛泽东,详细说明自己观点。
毛泽东早就明白要建立一个共产党,他同意蔡和森的观点。他认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国内的同志们应该也有不同意见,要讨论讨论。
1920年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此时毛泽东27岁,杨开慧19岁。两人不作俗人之举,反对封建婚姻。不置办嫁妆,不坐花轿,不布置新房,不办酒席,不办婚礼,同居就是结婚。
1921年元旦,新民学会在长沙召开新年大会,毛泽东把蔡和森,萧子升等争论的问题拿出来大家讨论,经过3天的讨论,大家一致通过,走共产主义道路。
有的同志放弃了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改良主义等错误思想。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1921年1月13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家公推毛泽东为书记。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11-14)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19-22)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