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27-30)

时间:2018-10-10 07:33:15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27-30)

(27)国共群英会
 
前文写到1923年11月底毛主席和杨开慧分别,赶去上海开会。
这里作个更正,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中央局的五人是: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上文写的是瞿秋白,是不对的。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秘书,这个秘书职位可不简单。因为名字有变化,当时的中央局类似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这样理解通俗易懂。也就是说三大选了五人,毛泽东排名第二。
其中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三个都是新民学会成员。而且三大规定,党内下发的一切文件必须有陈独秀、毛泽东两人同时签字。
此时毛泽东才30岁,已经是领-导层了。为什么把这事说的这么细呢?
就是让大家知道,毛泽东虽然没参加二大,但是在三大时他已经是很了不起的领导人物了。在当时他不可能超越陈独秀的。
为什么毛泽东有这种进步呢?因为他踏实、卓越的工作。不管是党团建设还是工人运动,毛泽东都是做的最好的,进步不是应该的吗?
而且在三大时,他已经重视农民运动了,农民问题决议案就是他和谭平山起草的,当时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工人运动,不重视农民。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事情说清楚、说仔细,毛主席是党的主要缔造者,是很早就进入HEXIN层的,他的贡献由始至终都是非常大的,地位是很高的。
所以不要一说到毛主席就说遵义会议后怎么样,毛主席一直都很重要,理解毛主席起起落落的过程更重要。
到上海,毛泽东首先参加了中共中央执委会的三届一中全会,主要讨论落实三大决议,推动国共合作。会议决定要促使国民党反对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组织建设。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共产党加入;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共产党帮助建起来。
几乎与此同时,孙中山先生公开宣布请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应该说此时的国民党是积极的,国共合作是积极的,孙中山先生的决定是对的。
虽然国共双方早期都有苏联的帮助,这是事实,就当时的环境来说,各地军阀背后都有各国列强作后台,国共两党的共同点在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各国列强瓜分中国,把中国搞的支离破碎。
不能因为国民党后来变质了,就说国共合作是错的,当时来说是对的。只是要牢牢记住一点,共产党要保持独立自主。
站在苏联的角度来说,国共双方他都支持,谁强大他就支持谁,两边下注,互相牵制。当时国民党看起来强大一些,所以让国民党占了主导地位,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国民党的组织能力很差,共产党开了三大,它连一大都没开,现在要开一大了,还要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各地的国民党组织建设还要靠共产党协助,你说它的组织能力在哪里?
所以国民党是外强中干,国民党内很多人是反共的,不欢迎-共产党,但是孙中山坚决强硬的态度,谁反共谁就滚,孙先生是一面旗帜,那些人想反,又不敢反孙先生,离开了孙先生,他们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所以当时国民党内有大局观的,不排斥共产党的,叫国民党左派。反共的,叫国民党右派,右派人多势力大,知道孙先生时日无多了,所以做孙子,先忍着。他们也需要苏联的帮助。
1923年,蒋介石率领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后来的黄埔军校那就是按照苏式军制办起来的。蒋介石很聪明,他反共,但是从不表露出来,因为他知道孙先生不反共,甚至亲共,他要反共,孙先生就不会信任他。
孙先生活着,蒋介石假装亲共,孙先生一死,蒋介石就暴露真面目,一辈子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宁可向日本人投降,也要先杀共产党。老蒋真能伪装啊。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方面全力以赴的协助,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改组国民党。共产党方面大多数都加入了国民党,毛泽东的席位是39号。
毛泽东等19人被指定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连党章都要共产党方面帮助起草,这意味着什么呢?我还是不回答,大家自己想象。
会议期间也有一些争论,比如有人提出共产党员要先退党,才能加入国民党。用哪种选举制之类,这里不细说。总之,在孙先生的强力主导以及共产党的协助下,国共双方是平等的,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毛泽东是孙先生亲定的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时毛泽东还是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秘书,此时的毛泽东,堪称位高权重,英姿勃发。
1月31日,毛泽东参加了孙先生主持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会,会议决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在广州,几个重要地方设立执行部。
上海是个很重要的地方,上海的国民党执行部位于法租界环龙路44号,是国民党在上海的最高执行机构,当时国共人才济济,被社会誉为“国共群英会”。
1924年5月5日,是孙先生任非常大Z统三周年的纪念日,国共双方大合影,拍了一张很有意义的照片,国民党方面16人,共产党方面27人,里面有一些我们熟知的人物,比如毛泽东、向警予、汪精卫、戴季陶等,也有我们不熟悉但都是当时的重要人物。这张合影极具历史价值。相片至今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
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帮助是全方面的:党员重新登记、建立党部及基层党组织、训练干部、宣传、建军。和新建一个党差别不大,孙先生就是觉得旧的国民党不行,要让国民党新生,要让国民党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党。
胡汉民和汪精卫是孙先生的左右手,孙先生离职时,胡汉民代理,所以胡汉民被称为“胡代帅”,是国民党元老。根据一大决定,胡汉民做组织部长,毛泽东是上海执行部委员,兼组织部秘书、秘书处文书科主任。胡汉民不愿管事,所以大部分工作是毛泽东在做。
汪精卫做宣传部长,恽代英是宣传部秘书;于右任做工农部长,邵力子是工农部秘书。
开完了一大,孙先生的身体更差了,还要到处跑。国民党右派就开始斗共产党了,各种掣肘、使坏,不给共产党员发工资,事都是共产党员在做,应得的工资都没有,没有钱,什么事也做不了。找孙先生反应,孙先生也管不了。
右派想夺权,请孙先生出面说话,孙先生不肯,于是右派用流氓行径,打砸破坏搞WU斗。共产党这边就搞工人纠察队维护秩序,可问题是毛泽东等搞的不是共产党活动,而是国民党的活动,是为了革命。右派为了夺权,管你是什么党,就是破坏,还打死了人。
可见,孙先生其实控制不了下面的人,国民党成立那么多年,做成了什么事?虚大于实。此时的国内局势动荡,军阀打来打去,光和军阀斗,就够孙先生累的。其实孙先生一生基本是内外交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面对右派层出不穷的挑衅攻击,毛泽东主张反击,可是陈独秀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不许反击。什么都要听国民党的,只讲统一战线,不讲独立自主。
此时的毛泽东很累,兼着国共双方的繁重工作,是国民党的组织部秘书,是中共的中央局秘书,什么文件都要他签字,能不累吗?在中共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劳工运动,反对军阀,党团建设等,身在上海的他还关心着长沙的文化书社的工作,采购书刊、躲避ZF检查,当时是军阀政府。
这些工作需要他夜以继日的熬,还要面对右派的各种阻扰、破坏。在中共党内,和陈独秀分歧也越来越大。
1924年6月,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来到上海,一家团聚,协助毛泽东工作。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蔡和森都累病了。
唯一的全家福就是这时候的事。
毛泽东是做事的人,不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人,累的半死也做不成什么事,已经病的无法工作了。于是向国共双方请假,回家养病。
毛主席是养病的人吗?不是,纵观毛主席一生,哪里休息过?他要回家搞农民运动,不跟你们这帮“城里人”玩了。毛主席对他们失望了。
 
 
 (28)找到力量源泉
 
在毛主席离开上海回乡养病之前,还有一些人和事要说。
有人已经抗议了:我和毛主席斗了大半辈子,最后对毛主席心服口服,怎么还不让我上场?
是啊,老蒋必须上场了,一个很重要的反面教员粉墨登场了。
在苏联的帮助下,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了,因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
论在国民党的地位,蒋介石不算什么,但别人得到的是虚的,他得到的是最实在的。要正常接班,孙中山先生之后应该是汪精卫,可为什么是蒋介石呢?
因为蒋介石是蒋校长啊,校长握着枪杆子,就这么简单。
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蒋介石,浙江奉化人,生于1887年,名中正,字介石。当年最流行的就是送张照片给对方,上书蒋中正敬赠之类。蒋介石出身平凡,读书时也没什么优秀事迹、传奇故事,成绩估计就是一般般。
父亲早逝,由母亲带大,所以蒋介石一辈子对母亲还是孝顺的。蒋介石多次赴日学习,与军队颇为有缘。上过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被编入日本陆军第13师团第19联队做士官候补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战,和沪军都督陈其美结拜为兄弟,后来加入中华革命党,也就是国民党的前身。孙中山被困于永丰舰时,蒋介石在舰上一直陪伴孙中山,因此得到孙中山信任,这也是蒋介石最重要的功绩,后来写了一本书《孙大总统蒙难記》。再后来就做了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了。
不管经历多少风雨,蒋介石都扛得住,凭什么?就是凭着黄埔系和浙江老乡啊。
像汪精卫那样的,名声震天响,却指挥不动一兵一卒,怎么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只能被人利用,任人宰割了。
国共两党很多人都进了黄埔军校,戴季陶是政治部主任,这是蒋介石的铁兄弟。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周恩来任政治部副主任。还有很多人就不列举了。
当时国民革命的目标和口号就是反帝反军阀。
1924年5月10日,中共在上海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毛泽东兼任组织部部长,此时的他还是国民党组织部长的秘书。
12月底,毛主席携妻儿回到湖南,经过长沙时和湘区委书记李维汉讨论了工作,关于国民运动和农民运动。他们意见一致,要重视农民运动,号召青年学子到农村去搞调查研究,做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这和几十年后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培养年青人,把农民组织起来,只是后来把话说的很清楚,很明白。
1925年2月6日(正月十四),毛主席带家人们回到了韶山。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回家。
不但毛主席带着妻儿回来了,刚好毛泽民也回来了,毛泽覃夫妇还先回来,等哥嫂回家。一家人又团聚了,其乐融融,开心过大年。虽然外面的环境不好,年还是要过的。
毛主席回家的消息传遍韶山,乡亲们一批批都来看他们,很热闹。毛主席小时候在外婆家呆的时间长,感情也深。先带着妻儿去看望舅舅一家。住了几天就回韶山,毕竟毛主席不是为了过年开心,他是为了工作回来的。
在韶山他开始了农民运动,他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他们三对夫妇一起做工作,走家串户给乡亲们做宣传,也听听他们的心声。通过宗祠、祠堂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从教识字入手,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夜校办的很好,很多农民深受启发。在这个基础上,毛主席秘密组建了农民协会。
但是毛主席等人很辛苦,毛主席本身病重,在上海时就无法正常工作,在韶山也是没日没夜的跑、忙,有时候在半夜出发,在半路上累的实在走不动。
此时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来湖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别忘了毛主席之前在湖南做了很多工作,启发了很多人。不管是党团建设还是工人运动,湖南都是做的最好的。
因此湖南成立了后援会、雪耻会。之前的文章也提过,也是在这个时期,毛泽民主动和妻子王淑兰离婚,不想连累她。
别忘了还有韶山五杰,在毛主席的亲自把关下,在毛主席家里,成立了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韶山特别党支部。毛福轩任支部书记,还有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这五位好同志后来都壮烈牺牲了。
宣誓誓词是:
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牺牲个人;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毛主席还在韶山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当时的韶山人民本来就很穷很苦,偏偏当年7月,韶山大旱,田地干裂、饥民遍野。有的人已经开始逃荒讨饭了。那些土豪劣绅却很高兴,这是商机啊。
粮食大涨价,而且不卖给本地农民,把粮食运到外地去卖。这样下去要饿死多少人?
韶山人民有幸,有人民救星在啊。刚好毛主席领导的党组织不是在吗?
毛主席领导党支部、雪耻会的同志们搞调查研究,先把真实情况摸清楚。
有人提议,直接去吃大户。毛主席认为不行,时机不成熟,全国的农民运动还没起来呢。毛主席提出先礼后兵,让土豪劣绅们以正常价格卖粮食,如果不卖,再吃大户。
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平粜斗争,详情这里就不说了,电视剧、书上都有。有个土豪看不起农民,心想老子有枪,我就不卖粮食,你能把我怎样?
毛主席就带着大家去他家里吃大户,杀猪宰羊,吃了几天土豪受不了了,赶紧回来:你们别吃了,我卖粮食。
我在此必须强调,今天我写一写不难,可是不管是办夜校还是这些斗争,毛主席等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回乡养病的毛主席并没有丝毫的休养,累的很。而且招来了杀身之祸。
土豪劣绅能甘心吗?不能。本来要趁着灾难大赚一笔,就因为这个毛泽东,搞的不仅没发财,还把粮食都卖了。气死人啦。
有钱好办事啊,赶紧给湖南省长赵恒惕塞钱啊。赵恒惕听说这个毛泽东又回来了,气的牙痒痒:
这个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搞工人运动,搞的我狼狈不堪。
现在又回来搞农民运动,我早就说了,湖南再来一个毛泽东,就没有我赵恒惕容身之地。
气急败坏的赵恒惕立即给湘潭县县长发密电:
立即逮捕毛泽东,就地正法!
刚好郭麓宾(我们要记住这个名字,他救了毛主席)在县长办公桌上看到这份密电,立即通知侄子,让他连夜通知毛主席。
信是这样写的:泽东兄,事急,省里密电拿你,务希在今晚离开韶山。
毛主席得到消息,从容安排好工作,还回家淡定的吃了饭,然后假扮成郎中,坐着轿子走了。同时毛泽民、杨开慧等人也转移。
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是小脚,不便行走,这次和毛泽民是永别,前文说过。毛主席经长沙,又去了广州。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毛主席没有参加,也没当选中央职务。因为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一切都听国民党的,毛主席反对,自然“名落孙山”了。
这次回家组织农民运动意义是非凡的,毛主席虽然出身农民家庭,生长在农村,也一直认识不到农民的力量。苏联的革命主张工人运动,在城市搞暴动,大家都在搞工人运动,毛主席在城市也搞的很好,但是又怎么样?军阀一镇压就失败了。
工人很少,农民很多,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家,遍地是农民,丢开农民闹革命,怎么可能成功呢?
农民是有消极落后、麻木愚昧的一面,但是也有积极斗争、要求革命的一面。
这次在韶山领导农民斗争就胜利了,毛主席深刻认识到农民的力量。
他已经踏上了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找到了力量的源泉。
 
 
(29)勇猛的战士
 
在韶山搞农民运动期间,和以前一样,杨开慧是得力助手,做了很多工作。她既要照顾毛主席和两个孩子的生活,又要协助毛主席繁重的工作,还经常到处走访。
毛主席一家在韶山很受信任,有的人有家庭纠纷还找上门来,请帮忙调解,毛主席都是让杨开慧帮忙解决。
很多农民没文化,自认命苦,既然命中注定也就不需要反抗了,这就需要毛主席等人做思想工作。
杨开慧编了一些顺口溜,其中一首是:
农民苦、农民苦,打了粮食交地主;年年忙、月月忙,田里场里仓里光。
还编了一首歌:今天望、明天望,只望老天出太阳。太阳一出照四方,大家喜洋洋。
因赵恒惕通缉,毛主席只能离开韶山,而杨开慧则继续留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收集了很多材料,这些材料就是毛主席后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文的主要素材,杨开慧功不可没。
虽然离开了韶山,但毛主席还是被通缉,这是赵恒惕第二次抓他了,新仇旧恨啦。在逃跑途中,有一次毛主席差点被抓到,毛主席躲在一堆棉絮下面,搜捕人员翻棉絮,翻了几下就没翻了,如果接着翻几下,就翻到毛主席了。很险啊。
毛主席虽然一生没有受到什么明伤,其实也是九死一生,危险的很。我们只能说吉人自有天相吧。
途径长沙时,毛主席和湘区委的同志谈了一些工作。毛主席在长沙遇到了老师符定一,他刚好是国会议员,得知毛主席正在被通缉,就利用关系做了工作,使得赵恒惕不得不取消通缉令。
于是,毛主席重游了橘子洲头、岳麓山等地,写出了一首流传后世,我们读书时都要背的《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投入改天换地的革命事业,故地重游,想起学生时代,写了这首词。
1925年9月,毛主席到了衡阳,安排了一些工作。
10月到达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宣传部长汪精卫提议由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之前毛泽东和国民党高层等多有接触,他的才能是公认的。于是,毛泽东成了代理宣传部长。
在这期间,毛主席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是宣传部的本职工作,一方面是和国民党右派斗争,同时还要和党内的错误斗争。
当时的本职工作就不多介绍了,主要是宣传国民革命,反对军阀等,如果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就会成为流水账,我的讲述是有取舍的。但也借此指出,毛主席真的做了很多工作,只是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有机会我再单独讲。
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国民党右派已经很猖獗了。孙先生在世,他们尚且忌惮几分,因为孙先生会训他们,甚至处罚、开除他们。孙先生一走,有的人就倚老卖老,目中无人了。
从一开始,他们就反感共产党,一直搞破坏,要把共产党赶出国民党。可是孙先生的三大政策摆在那里。
他们当然不敢攻击孙中山,于是借三民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说阶级斗争是错的,应该阶级调和,以戴季陶为首,号称戴季陶主义。
说到这里就说几句现实,现在有很多歪论,在直接或间接的否定、攻击马克思主义,各种借口都有,比如民族主义、华夏文化、中华帝国之类。我不想浪费口水去争论,因为我真心的讨论并不会得到平等的交流,只会招来各种辱骂、攻击。
只说一句很简单的话,如果这些东西有用,为什么没有救到国家民族?
你们如何面对毛主席啊?
毛主席一直提倡让我们学马列,你们开口伟人,闭口圣人,装作很热爱毛主席的样子。却故意在否定毛主席一生坚持的马列主义,否定毛主席最有战斗力的部分,是何居心?
传统文化是有很好的一面,但是也有糟粕。没有理由因此去否定马列主义。
回到本文,毛主席就坚决的和戴季陶主义斗争,说他们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是反革命。
1925年11月12日,毛主席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五成员之一,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看名字就知道。
此时,毛主席已经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可是毛选第一篇啊,可见毛主席是多么重视这篇文章。他寄给上海党中央,想发表在党刊上,却被陈独秀拒绝,因为陈独秀已经走上了右倾道路,一切听国民党的,一切搞妥协。
最后这篇文章只能首发在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的半月刊《革命》上。后来,任弼时不顾陈独秀的强烈反对,把此文发在团中央的刊物《中国青年》上。
写了文章不能发,毛主席一生遇到很多次这样的事。此时的陈独秀是右倾。张国焘是左倾,只重视工人运动,眼里没有农民。他们都排斥毛主席。
11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了一个非法会议,这就是有名的西山会议,后来称为西山会议派。所谓的西山会议,就是有些右派冒用国名党党中央的名义开会,要清党,把共产党清出去,放弃孙先生的三大政策。而且他们还分裂国民党,在上海搞了个伪-中央。
这就是破坏国共合作,反共了,当时的国民党一号是汪精卫,此时的他还是值得肯定的。西山派利用《民国日报》散布反共舆论,国民党中央这边请毛主席反击,毛主席创办了《政治周报》,和右派在舆论战场上战斗。毛主席写了很多文章揭露他们,可惜这些文章的原文难找到了。
毛主席可是代理宣传部长,他还指示各地的国民党发文反击。毛主席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 宣传员养成所所长,就是培养党和军队的宣传干部。毛主席很重视,经常亲自给他们讲课。
1925年12月,杨开慧带着母亲和两个孩子来了广州,一家团聚,协助毛主席工作。
1926年1月4日,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大会主席是汪精卫,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一大时,有孙先生在,主要靠他的强硬,震住了右派,主导了国共合作。所以对孙先生我们还是要肯定的,毛主席就是肯定态度。建国后的国庆庆祝活动,天安门还有孙先生的画像。
现在二大,孙先生不在,斗争很激烈。毛主席的意思是要坚决斗争,开会前他就向陈独秀提出,要开除戴季陶等人的党籍。戴季陶等人公开F共,分裂国民党,违背孙先生的三大政策,开除他们是应该的,名正言顺。这样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将主导国民党二大,才能搞好国民革命。
可是陈独秀听共产国际的意思,不但不斗争,还一味的妥协。毛主席是以斗争求团结,陈独秀是以妥协求团结,什么都听国民党的,不敢斗争。
因此大好的形势、机会浪费了,二大的结果,虽然打击了西山派,但是他们还是占据了优势,只是受了轻微的处分。
蒋介石又赢了,第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看到共C党步步退让,只会退让,右派能不嚣张吗?能不进攻吗?不进攻才是傻子。
二大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决定各省设立农民部,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汪精卫还是信任支持毛主席,请他继续做代理宣传部长,可见此时的汪精卫还是站在正确的一边。
毛主席想必是很心酸的,甚至心寒,他像一个勇猛的战士,在前线冲锋战斗,可是每次他要攻下对方的时候,后面自家却鸣金收兵了。
明明是敌人,却不许进攻。毛主席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革命事业啊。就像岳飞,打的敌人闻风丧胆,却被后方紧急召回。
徒唤奈何啊。
蒋介石逐渐得势,毛主席预感到形势越来越危险。
 
 
 (30)革命的摇篮
 
1926年2月5日,农民运动委员会成立,毛泽东是委员之一。
3月16日,召开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3月19日,国民党中常会批准这个决定。
此前中央农民部已经办了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前三届基本是两广学员。第四、第五两届开始有两湖学员。毛泽东还担任了第五届讲习所的教员,毛泽民则是第五届的学员。
说当年的农民运动必须提到一个人:彭湃。这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
彭湃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大地主家庭,家里很富有。彭湃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从此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在老家成立农民协会,和地主阶级作斗争,也就是革自己的命。
把他的家人气的要死,气的想杀了这个“不孝子”。为了保留财富,兄弟们只能分家,彭湃把自己的田契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
可见人被统治久了,就会麻木不仁,不敢反抗。于是他把田契当众烧了。还佃户们自由身。
1924年,彭湃成为中共党员,国共合作后加入国民党担任农民部秘书。因为领导农民运动出色,就让他主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二、三、四届是别人,第五届又是他。可见一个人的出身不重要,什么思想才重要。
彭湃生来就是大少爷,却不愿享福,革自己的命,和自己的整个家族决裂。他的遗言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有的人生来贫穷,却总幻想着做老爷,剥削他人,这种人现在特别多。所以,不能以出身去武断的判断一个人。
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首先是思想上达标。
1929年因叛徒告密彭湃被捕,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1956年,毛主席接见了彭湃的母亲,毛主席说: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的好母亲!
毛泽东很早就名声在外,刚到广州,就被彭湃邀请为教员,而毛泽东也很愿意研究、讲解农民问题。因为公认的才能,毛泽东被推举为第六届农讲所所长。
除了筹备农讲所,毛泽东还兼着一份重任。为了培养军政干部,国民党在广州开办了政治讲习班,看这名字就知道重要性了,培养的全是干部。
谭延闿是理事长,毛泽东、林伯渠是理事。谭若不在,则由毛泽东代理理事长。在第一期的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发表演讲《革命分子团结起来》。
毛主席做农讲所所长大家都知道,这个政治讲习班的理事却少有人知,所以我常说毛主席做了太多工作,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毛主席的所长经历。
之前的招生都是两广、两湖、福建等地,毛泽东提出向全国招生,这是一大改变。
地址选在广州番禺学宫,教员都是当时的要人,或对农民运动有研究的,比如汪精卫(时任国民党一号)、林伯渠(时任中央农民部部长)、张太雷、邓中夏、陈公博等,还有彭湃,其他的就不列举了。
1926年3月底,来自20个省的学生陆续到了广州,4月由毛泽东等人组成考试委员会复试,在面试的时候毛泽东会询问学生当地农村情况、农民生活状态等。最终录取了327人,是招生最多的一次。
农讲所开了25门课程,理论学习13个星期,去海丰实践两个星期,也就是彭湃搞农民运动的海丰。毛泽东主讲《中国农民问题》《地理》《农村教育》等课。彭湃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是教材之一。
还给学生发了课外书31种,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这是毛主席一生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在湖南、北京的时候,毛主席就是以自学为主,他一向反对填鸭式的教育,认为那是对人极大的摧残。
老师精心选书给学生看,提出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去学习、解答,再和老师的答案对照,互相讨论、交流,在湖南自修大学,就是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
除了这种自学,毛主席一直提倡联系实际,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除了去海丰实习,还组织过学生去韶关实习。去农村可不是走马观花,是带着问题去的。
毛所长把学生分为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每个星期要开会讨论,列出了36个研究课题,就是让每个学生去搞调查研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宗教等无所不包。
真的要36个课题调查下来,对所在地情况了解也就十之八九了。这就是毛主席的创新和特别,他的讲习所可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全面而细致的调查研究。
学生们辛苦调研回来的资料,毛所长要认真审核、修改,编成一本期刊--《农民问题丛刊》,供全国的同志们学习、参考。本来准备出版52种,后来因形势变化只出版了17种。如果还能看到这份刊物,就是最珍贵的史料。
毛所长的创新还不止这些,他还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毛泽东争分夺秒的在准备,为革命的胜利而准备。
这完全是毛主席自己的主张,当时的陈独秀等人根本看不上农民,也越来越看不上毛泽东做的事情,更加不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
毛主席曾经当过兵,还领导学生军保护过长沙免遭浩劫,他太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了。你们不听我的,我就自己来。他请了真正的军人来训练,学生手中的枪也是真枪,完全是正规的军事训练。
每天早上在军号声中起床,紧急集合去操场训练,唱歌、队列、射击、刺杀,还到外面去搞野战演习。不管是沼泽地还是荆棘丛,让你卧倒就卧倒,到真正的兵工厂去实弹射击。
毛所长亲自到练兵场演讲,鼓励他们握好枪杆子,准备革命。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提出,要用革命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的武装。
学生要轮流站岗放哨,夜里也可能紧急集合,完全是军事化的生活。所以,名为农民运动讲习所,其实是所大学校,是真正的革命的摇篮。
有人把湖南自修大学比喻为第一所党校,而这届讲习所教学的比自修大学全面的多、深刻的多。
而且毛所长提倡师生平等,大家都是革命战友,除了严格的学习、训练,也有很多娱乐活动,比如下棋、打球。而学生们都喜欢和毛所长聊天,因为毛所长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学问渊博。
毛所长和学生们散步、聊天欢笑,是当时的一道风景。我认为这道风景,应该有一幅画,等待某位画家来补上。
毛所长还让学生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参与管理、杜绝贪污浪费。搞民主管理,谁都可以提意见,轮流出去买东西,还照顾南北学生的饮食习惯,南方人喜欢吃饭、北方人喜欢吃面。是不是看到后来士兵委员会的影子?
还有少数民族,比如有回民学员专门用餐的地方。我们一直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互相尊重,所以不要听信那些挑拨离间的言论。
第六届还有蒙古族的学员,毛主席和他们聊天,成了他们永远温暖的回忆。
毛主席关心的询问蒙古族学生当地的情况,学生说:
我们那蒙汉关系不太好,汉人欺负蒙人,然后说了一些军阀欺负老百姓、民不聊生的事情。
毛主席这样说:是啊,我们的老百姓生活也很苦。你们来这里,是要学习老百姓为什么不能安稳生活的道理,怎样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这不仅有军阀压迫,还有洋鬼子在后面,让中国人打中国人。要使各民族都解放,就要各民族团结起来,不分蒙汉。汉族的地主不仅欺负你们蒙人,也欺负我们汉人。同样的蒙族的地主不仅欺负汉人,也欺负蒙人。
他们地主是一家,我们穷苦百姓是一家,我们要联合起来,打倒他们。
我说的话,你们听得懂吗?
蒙族学生说听得懂,顿时对这个问题豁然开朗。
然后毛主席笑着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回去向大家宣传。
简单几句话,解决了大问题。
这一届农讲所办的特别好,每个学员都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后来不少人都有回忆的文章。不少学员都成了后来党的骨干。
1926年10月,农讲所教学结束,毛泽东去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然后毛泽东提出,要在北伐革命的中心地--武汉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3月,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批准,4月4日,武汉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毛泽东是实际负责人。
有了广州农讲所的经验,武汉的农讲所办的更好,来自全国的学生800多人。这些学生可不是十几岁的小孩,大多是工人、农民。
4月4日还有一件喜事,岸龙出生了。
大儿子出生,毛主席正领导工人斗争,和省府谈判。
二儿子出生,毛主席在赶往上海的路上,去开会。
三儿子出生,毛主席在主办农讲所的开学典礼。
难得的是一家人在武汉团聚了,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及丈夫,刚好都在武汉。
毛所长定下来教育方针是:
培养领导农村革命的人才、实行农村革命 推翻封建势力。
当时农讲所的口号是:
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
1927年6月18日,武汉的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每个学生得到一枚铜质的纪念章,五角星形状,上面有金色的四个字:农村革命。
然后这些革命种子回老家,开始农民运动,成为当地的农运骨干。
说到农民运动,有两个王。瞿秋白称毛泽东为“农民运动之王”,确实,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
在延安,毛主席则称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这也很好理解,毛主席这个人谦虚,从不提自己的功绩,彭湃是位好同志,也当得起这个称号。
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大家都知道,彭湃也是,除了自己牺牲,还有两位妻子、两位哥哥、一位弟弟、一位侄子为革命牺牲,都是光荣的革命家庭。
所以,两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农民运动之王”,都是伟大的革命者。
此时全国的环境是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北伐很顺利,史称“大革命时期”。关于北伐,有一种误会,都以为是蒋介石领导的好,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蒋介石北伐自然是有功的,但主要还是国共合作的原因,共产党做了很多工作,共产党前期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以及讲习所之类,特别是毛泽东担任代理宣传部长,做了很多的工作。
全国的革命高潮时期,毛泽东是代理宣传部长,发了很多文章,在他的领导下,国共宣传工作做的很好。
黄埔军校是苏联支持、国共合作而来的。
当时的北伐军不论打到哪,都是老百姓箪食壶浆的欢迎,支持。捐钱、送米、带路,各种全面的支持。是一场人民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下的一场国民革命战争,所以当时叫国民革命军。
现在有人淡化了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功劳,说到北伐,只知道蒋介石和北伐军,这是不对的,不符合事实的。
就靠黄埔那些学生军,能打败老油条一般的各路军阀吗?
国民党的工作是离不开共产党支持的,仅举一例可知,很多地方的国民党党组织是共产党帮忙搞起来的,很多国民党党员是共产党帮忙招募的。还需要说什么吗?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蒋介石当时也是多次感谢共产党的支持。因为这是事实。
所以,搞清楚历史的真相很重要,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啊,不懂历史就是瞎子,聋子,别人说什么你只能盲听盲信。
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和未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23-26)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31-34)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