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39-42)

时间:2018-10-16 00:34:36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39-42)
 
(39)上井冈山
 
到达三湾前,毛委员指挥打了一个胜仗,攻下了莲花县城,救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和农民自卫队队员,把粮食分给了老百姓,鼓舞了民心士气。
到三湾时老百姓都跑光了,老百姓被国民党军队抢怕了早早的躲到山里去了。毛委员带人上山劝群众回村,遇到一个小伙子,告诉他:
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旁人告诉小伙子这是毛委员,小伙子激动的说:
你就是毛委员?我现在就上山把大家叫回来。
于是,村民们都回来了。在三湾改编部队,并讨论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时的队伍必须找个地方落脚、休养生息,继续走下去、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
在三湾的一座破庙里,毛委员主持了一次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山革命,很多人是想不通的。那不成了山大王、逃跑吗?
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大家同意上井冈山,保存革命力量。这个想法在毛委员脑里由来已久,敌人举起屠刀时他就再三提出:“要上山,保存革命力量,造成军事实力基础”。只是他的正确意见没人采纳。
现在毛委员是前委书记,又面临严峻的形势,大家容易理解和支持。井冈山属于江西,是我们江西人的光荣。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是罗霄山脉中段的一座高峰,方圆五百多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军阀之间斗争激烈,边界地区往往统治力量薄弱,远离大城市。
毛委员指出井冈山有五个优势:
 
1 有很好的党
 
2 有很好的群众
 
3 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4 有便于作战的地形
 
5 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群众基础很好,一年前宁冈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起义,成立了行政委员会,各种权力在党的手里。在党的领导下,有工会、农会、农民自卫军,“马日事变”后革命遭受挫折。当地有王佐、袁文才两支武装力量。
王佐、袁文才都是穷苦百姓出身,为生活所迫成了绿林好汉。受革命思潮影响,两人都参加了当地的起义,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袁文才入了共产党,1927年7月还攻下了永新县城。
毛委员写了一封信给袁文才,袁文才收信后派文书陈慕平为代表到三湾见毛委员。刚好陈慕平是毛委员的学生,参加过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自然倍加亲切。可见那几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是非常成功的,种子撒向全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这个学生,毛委员对王佐、袁文才两人了解更清楚,王、袁两人是“老庚”,类似于结义兄弟。
离开三湾之前毛委员宣布了三条纪律:
 
1 说话要和气
 
2 买卖要公平
 
3 不拿群众一个红薯
 
请注意毛委员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用书面语言。离开了依依不舍的三湾人民,工农革命军向宁冈古城前进。宁冈有两个城:新城、古城。
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和当地群众欢迎工农革命军的到来,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古城会议”。
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再次讨论了上井冈山的问题。毛委员有一段著名的讲话:
我们现在是作战略上的退却,来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广大的农村是海洋,我们是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是我们人民的天下。我们要进一步把工农革命军整顿好,建设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迎接更艰巨的革命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初具雏形)
会议决定派人与中央、省委取得联系。
在如何对待袁、王两武装力量的办法上有分歧,有人主张剿灭这两支土匪武装,照理论来说,革命者是要剿匪的,不可能和土匪同流合污。
但这是生搬硬套,毛委员坚决反对,他们是土匪,但他们是被逼无奈。而且他们有革命的一面,在起义反对军阀的武装斗争中,他们多次战斗。面对敌人的围剿,他们没有投降,这是难能可贵的。
而且毛委员希望团结他们作一个表率,以后还要遇到很多土匪,剿的完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团结他们一起对付国民党反动派。这又是统一战线的雏形。在毛委员的耐心说服下,会议决定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办法。
还好是用了毛委员的正确办法,如果真的进攻袁、王二武装,工农革命军很可能先失败或者两败俱伤。
毛委员了解到袁文才最想要枪,于是果断决定送一百支枪给袁文才作见面礼,以表诚意。余洒度坚决反对,怎么能给土匪送枪呢?他提出要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
他一向是反对毛委员的,身为师长没有做到革命的表率,还起了很多副作用。到上海后,会说什么是可想而知的,然后慢慢的脱离了革命队伍,做了叛徒。最后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贩-毒,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枪毙。
毛委员和袁文才的见面颇具传奇色彩,不细述。两人一见如故,毛委员提出送一百支枪,写下条子,袁文才当即奉上六百大洋,并表示以后跟着毛委员闹革命。
毛委员还送他一支手枪,袁文才很感动。袁文才欢迎工农革命军到茅坪,并力所能及的负责物资、医院事宜,饱受疾病困扰的军队有了医院,有了稳定的休息之地。伤病员在茅坪休息,大部队继续在附近打土豪。
袁文才有个老同学叫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他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给毛委员工作和居住,这个房子叫做八角楼。
袁文才、王佐同意改编,于1928年2月在宁冈举行“庆祝合编大会”,两支队伍被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毛委员作了重要讲话,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
二团提出“向第一团学习”的口号,井冈山地区革命形势大好。毛委员和王、袁二人多次谈心,两人对毛委员很佩服。
有一次毛委员和王佐谈到半夜,王佐很高兴的对何长工说:
毛委员是最有学问的人,跟他谈上一次,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为了改造这支部队,毛委员派出了几十个优秀的政治干部,上文化课、政治课,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对第二团影响很大。此时的第一团已经是脱胎换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军队。有的士兵到第一团参观后都不想回去了。
王佐听到大家纷纷称赞第一团,对共产党和毛委员更加佩服。心甘情愿的被改造,也成立了士兵委员会、纪律检察组等组织。
 
 
(40)井冈山革命形势大好
 
工农革命军有了医院和留守处,初步安定下来。十月上旬,毛委员和团部开了个会,决定主力部队在湘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这就是游击战的雏形),调查周边情况、发动群众开展斗争、重建党组织。
每到一地毛主席必做这些事情,都要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毛主席从来没有脱离过群众,没有哪个重大决定是自己拍脑袋作出的,都是以调查来的实际情况为根据。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忙完工作后,毛主席给妻子杨开慧写了一封信:
我出门后开始生意不好,亏了本。堪以告慰你的是现在生意逐渐好了,兴旺起来了。只是我的脚有点伤,行走不便。我会小心的,不必挂念。
这封信辗转到了杨开慧手上,已是三个月后。时刻牵挂丈夫的杨开慧终于收到来信,很是激动,立刻回了信。此后,没有再收到毛主席的信。毛主席也写了信,只是中转人没有把信交出来,导致杨开慧收不到。
而毛主席又误会了,当时是白色恐-怖时期,毛主席以为交通站出了问题,为了杨开慧等人的安全,就没有再写了。杨开慧也是很艰难的,既要照顾母亲和三个孩子,还要开展地下工作。她很想去井冈山找毛主席,但是三个孩子还小,走不开。
杨开慧的牺牲是为了革命,一定意义上也是为了孩子。因为有孩子她去不了井冈山,敌人要抓捕她,她也跑不了多远,这就是母爱。
王佐不像袁文才那样信任共产党和毛委员,袁文才曾经是毛委员的学生,而王佐是出于对袁文才的信任才试着接触、接纳工农革命军。
占山为王,是刀口舔血的生活,王佐的戒备心很强,这也是人之常情。他怕军队会慢慢把他的队伍消化了,事实上之前也有人主张消灭他们,是毛委员在极力劝阻。 
在后面的相处中,王佐被毛委员的风采所折服,也看到了革命军的本色,才最终信服了。王佐带一支队伍在山上,袁文才带一支队伍在山下,把守各大要道、关口,当地军阀多次围剿,都是徒劳无功。
上山之前,毛委员宣布了三条纪律: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3 打土豪要归公
 
第一次见面,王佐、袁文才一起欢迎毛委员一行,并把身边人介绍给毛委员。当介绍到贺子珍时,毛委员略微惊讶。
贺家是个革命家庭,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贺家有五兄妹:
老大贺敏学。对四书五经没兴趣学了武术,和袁文才是同学。后来在永新暴-动中成立革命委员会及赣西农民自卫军,贺敏学任党委书记,王新亚任总指挥(就是他详细告诉毛委员井冈山有两支武装),王佐、袁文才是副总指挥。
老二贺子珍。生于1909年中秋节,小名桂圆。长的漂亮,喜欢侠义故事。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贺家最早的革命者,不到17岁就入了党。
在暴动中两枪打死敌人两个军官,因此被称为神枪手。性格开朗活泼,人称“永新一枝花”。永新是一个县,不是村。
老三贺怡。在姐姐的影响下参加革命,1927年4月成立的永新临时县委,三兄妹都被选为县委委员,被称为“永新三贺”。后来嫁给毛泽覃。
老四贺敏仁。他的事迹是个悲剧,暂不细述。
老五贺先圆。军阀回攻永新,自卫军只能撤退,不到十岁的老五被敌人杀害了。
因此他们上了井冈山,可见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土匪,有很革命的一面。
毛委员率领主力部队在附近打游击,遇到了弟弟毛泽覃。毛泽覃是奉朱德之命来找他们的,何长工也奉毛委员之命去找朱德等人。
毛泽覃详细告知南昌起义部队失利后的情况,朱德从军很早,他和国民党16军军长范石生是同学,范石生又想联合朱德反蒋,于是部队在范石生的协助下暂时安定下来。
朱德等人也一直在寻找毛主席的部队,处境更艰难,他们连根据地都没有。
到了1927年11月,前敌委员会和永新、宁冈、莲花三县的同志召开联席会议,毛委员指出:要抓紧时间把三县的党组织恢复起来,发动群众搞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
此时的上海党中央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指导下,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明明是严重的白色恐-怖,革命低潮,他们却说现在是革命高潮,要实行全国武装暴-动。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是要夺取城市。史称“左倾冒险主义”。
不少人受到处分,毛主席被革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此时的毛主席在井冈山,听到消息时已经是1928年3月了。
毛主席正在准备攻打茶陵,很快就攻克,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成立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任主席。
攻打茶陵,毛主席是看准了军阀混战的时机。没多久敌人就回来抢茶陵了,敌强我弱,大家决定撤退。此时发生了叛变事件,第一团团长陈浩、副团长、参谋长、一营营长等人对革命悲观失望,准备拉队伍投敌。
毛主席亲自追赶部队,抓了这四个人,大家一致决定枪毙这四个叛徒。在大会上,毛主席宣布了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
 
1 打仗消灭敌人
 
2 打土豪筹款子
 
3 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组织革命委员会、游击队、赤卫队。
 
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成立了一个教导队。
1928年1月,万安农民自卫军武装暴-动,为了策应他们,也为了扩大根据地,毛主席率军攻打遂川县。战斗很顺利,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衣服、猪肉等。
1月24日,正月初二。成立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一个贫苦农民王次淳被选为政府主席,并处决了土豪劣绅。敌人又联合进攻,毛主席指挥打了一个歼灭战,敌人六百多人,三百多做了俘虏。
在毛主席优待俘虏的政策下,很多人参加了工农革命军。
毛主席总结作战经验:
“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毛主席伟大的军事创造。
还总结了“六项注意”:
上门板、捆禾草、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打烂东西要赔。
2月21日,成立宁冈县工农兵政府,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经有三个县成立了红色政权。井冈山地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可见毛主席的道路是非常正确的。
2月下旬,毛主席在永新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永新调查》。
 
 
(41)两次挫折
 
1928年3月,湘南特委军事部长、省军委特派员周鲁来到井冈山传达中央会议的决议,宣布对毛主席的处分:“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  “撤消现任省委委员”,还开除了毛主席的党籍。
到底是别人传达错了还是周鲁听错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不知道,反正周鲁是这样传达的。
这对毛主席是一个打击,毛主席对党忠诚、热爱,带领全家闹革命,开除毛主席的党籍,对他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而且撤消了前敌委员会,毛主席被改任一师师长。
周鲁还传达左倾命令,要井冈山的主力部队出去策应湘南暴-动。实行“焦土战略”,指责毛主席“烧杀太少,行动太右”,要“使小资产变成无产,强迫他们革命”。
这段历史正史都不怎么提,我也不能细说,想详细了解的搜索就行。别说当时,就是现在的我们都看的胆战心惊。这个战略是脱离群众,和群众对立起来了,造成了严重后果。
毛主席当然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他阻止不了,自己还受到严厉批评和处分。身为一个党员,他只能服从组织决定。毛主席被逼率领主力出征了,但他变通的采取了正确措施。
没有直接去湘南,而是在湖南酃县就地整训部队,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这其实是在为湘南暴-动失败的队伍准备后路,后来的情况也是这样发展的。没有这条退路,一起去鸡蛋撞石头,很可能全军覆没,谁都回不来。
敌人很快进攻井冈山,三个县的根据地全部失守,老百姓被军阀和土豪劣绅残酷报复,具体不忍细说,大家能够想到,比日本鬼子还残酷。
湘南暴动失败,朱德率领的部队决定上井冈山,毛主席亲自率领部队去掩护、接应他们。有的部队执行了错误的“焦土战略”,毛主席顶住压力,没有知错犯错。
4月底,朱、毛井冈山会师,趁着五四青年节,开了个庆祝大会。决定部队统一指挥,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会师的时候朱德说:我们这次前来会合,全靠你们掩护的好。
由此可见当时的险恶形势,没有毛主席带队接应,朱德率领的部队可能上不了井冈山。
见面一聊也解开了毛主席被开除党籍的误会,在第四军的第一次党代会上,选举产生军事委员会,毛主席当选军委书记。庆祝大会之前,毛主席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写信汇报,并提议成立湘赣边界特委。
5月初,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发起第二次“进剿”,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打破了敌人的进攻。敌人不服输,又发起第三次“进剿”,又被毛主席收拾了。
5月20日,成立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毛主席当选为特委常委。然后又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毛主席当选为政府主席,袁文才为副主席。从此时开始,就可以称呼毛主席了。
陈毅当选湘赣特委候补常委,接替了毛主席的红四军军委书记,这是毛主席对陈毅的培养和信任。
在半年多的相处中,毛主席和贺子珍彼此慢慢产生了感情,5月26日两人正式结婚。没有婚礼或酒席,一切从简。这段时间毛主席写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都是贺子珍辅助工作和誊写。毛主席是湖南人,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贺子珍从旁协助。
贺子珍读书时本来自己取的名字是贺自珍,寓意“善自珍重”。她让毛主席给她取一个,毛主席没有另取。后来她自己写成贺子珍,就一直沿用。
按照永新的风俗,结婚是很慎重的,要拜天地、父母。当时几位同志特地去毛主席家里道贺,要求补办婚礼。毛主席也就答应了,有很多乡亲来祝贺。在婚礼上,毛主席和贺子珍高唱《国际歌》。
这段时间毛主席在工、农、商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不一一细说。
6月中旬,毛主席向湘赣两省省委和中央写信,详细汇报工作。同时,蒋介石又调动大军组织第四次“进剿”。又被毛主席指挥打破了,战果辉煌。几次粉碎敌人进攻,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形势又好起来,根据地比之前还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了全盛时期,面积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六十五万。
6月下旬又来人了,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和省委秘书长杨开明带来了中央和湖南省委最新指示,将工农革命军改名为红军,这是红军名称的由来,因此第四军就叫红四军了。
同时省委要求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向湖南发展,又要脱离稳固的根据地去湖南战斗。又是难题摆在毛主席面前,和上次要求去湘南一样,不去是违抗命令,去了明知是失败,当时的形势毛主席研究的太透了。
毛主席只能变通的提出要召开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县委的联席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苦口婆心的指出现在不能去湖南的六个理由,讨论很激烈,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决定不执行湖南省委的意见。
不执行要有说法啊,又请毛主席写一个报告给湖南省委,在报告中毛主席再次详细的解释一切,请省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新的决定。
内部问题还没解决,敌人再次进攻。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进剿”,江西的军队独自来攻。现在是“会剿”,江西、湖南两省的军队一起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势严峻。
毛主席和朱德等商议兵分两路,毛主席率领红31团袭扰湘军,朱德率领主力部队红28、29两个团攻敌人后方--酃县、茶陵,使敌人撤退。
此时队伍生变,红29团都是湖南人,他们思乡心切,纷纷以湖南省委最新指示为由嚷着打回老家。刚好省委特派员杜修经也在主力部队,上下一起推动要去湖南。细节就不说了,红28、29两团去湖南打仗,先胜后败,红29团一千多人牺牲了七八百。
江西这边,本来毛主席已经以弱势兵力困住了敌人,敌人不敢动弹。得知红军主力部队去了湖南,江西敌人猛攻井冈山和毛主席率领的红31团,毛主席只能指挥撤退,他手上的不是主力部队。根据地再次丧失,根据地老百姓又被祸害一次,详情不忍细述。
这段历史史称“八月失败”,三月份根据地老百姓被报复性的祸害一个月,才四个月,又被祸害一次。极大的挫伤了人们的革命积极性,对这一切洞若观火,付出无数心血的毛主席,心里不知有多难过。
还好敌人发生了内讧,只能撤退。
我们回顾历史不能只说好的一面、胜利的一面,更应该说清楚失败和犯错的一面,正视历史不丢人。
 
 
(42)二十年后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因为军阀内讧,蒋介石组织的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退去了。
8月中旬湖南省委巡视员袁德生带来了省委的指示信,又要井冈山的部队去湘东发展,这是第三次了。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主力部队在湖南失利,井冈山剩下的部队是最后的家底了,还要往外面拉。
湘赣边界特委开会讨论此信,大家都愤怒反对,毛主席没有发怒,而是平静的问巡视员几个问题,巡视员答不出来。会议决定,不能执行这个决定。毛主席率领部队去湖南接应失利的红军回井冈山。
红29团损失惨重,剩下的被编入28团。战士们听说毛主席率队来接都很高兴,28团的团长是王尔琢,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保存了28团,功不可没。
毛主席和朱德等人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毛主席总结要是两个团不到湖南来,江西的根据地会扩大很多,主力部队也不会遭受损失。事实摆在面前,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正确的,一致决定回井冈山。
正在开会时,敌人两个团来袭,红军沉着战斗、撤退。撤到一个村子继续开会,决定撤消以陈毅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成立以毛主席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
此时28团发生叛变事件,二营营长袁崇全等人带着两个连投敌,王尔琢决定带人把部队追回来。
好不容易追到了,王尔琢叫着叛徒的名字,表示既往不咎,要他们回去。
叛徒直接开枪,打死了王尔琢,一位很优秀的革命将领就此牺牲。两个连的队伍被带回,毛主席提议让林-彪任红28团团长。
蒋介石怎么会错过良机?趁毛主席带队出征,蒋介石又组织了第二次“会剿”。此时的井冈山兵力空虚,仅剩下少量留守部队。
毛主席早就定下了战术:坚守。依靠地利和群众,等待主力回来。敌人也不傻,拼命进攻。眼看形势危急,守卫部队子弹快没了,连砸敌人的石头都快用完了,连长谭希同急中生智想起来我们有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马上告诉团长。
团长命令马上拉过来,还有三发炮弹,敌人马上就要攻上来了,在这关键时刻,两发哑弹。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响了,而且刚好打中敌人的指挥部。
真是巧了,这是挽救战局的一发炮弹,这发炮弹打到敌人指挥所,打乱了敌人的决心,使得敌人误判红军主力回来了,立即撤退。假如没有这发炮弹,可能敌人就会占领井冈山。敌人四个团死命进攻,而守卫的红军只有两个连。
打仗时决心很重要,敌人决心没了,也就退了。
我们当时的装备差到什么地步?据当事人回忆,黄洋界之战时每个战士只有三至五发子弹,其余可想而知。
到时候毛主席率领主力回来,想上山都上不了。因为井冈山地势易守难攻,别说红军能不能夺回井冈山,到时被敌人内外夹击就危险了。
这就是黄洋界保卫战,保住了井冈山这个家。有这个家,红军才能休养生息。毛主席回来后高兴地写了一首词:《西江月.井冈山》。
红军连遭失利,有的人开始有悲观思想,而且不想在山里战斗,想打进大城市。毛主席开了一次全军指战员大会说:
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没有屁股就不能坐下来,有了根据地,才有地方休养生息,继续战斗,走向最后胜利。
毛主席说的不止这些,我只是拣要点。毛主席的讲话统一了思想,使大家知道了井冈山的重要性,对未来有了信心。
敌人再次进攻,具体过程就不说了,战斗很精彩,也充满智慧的较量,拍成电视剧或电影都是非常精彩的。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多次打败敌人,活捉了袁崇全这个叛徒,公开处决。
从1928年9月打到11月,打了四个胜仗,敌人的第二次“会剿”失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基本恢复,红军也恢复到五千人。根据地几次失去,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又几次夺回,可见毛主席多么重要!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用兵高手了,要知道毛主席面对的敌人数量、装备、补给各方面都是占优势的,毛主席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敌人也不是吃白饭的,都是正规军,有的是军校出身的军官,只是他们遇到毛主席,失败也不丢人。
1928年10月14日,湘赣边界第二次各县党的代表大会在茅坪步云山召开。
毛主席起草以《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为主题的决议案,其中毛选第一卷第三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本文的一部分。
所以说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学毛选才最有效,不了解历史,只是看文章,很多东西是看不懂、想不到的。毛主席的文章来源于现实,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知道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空洞的看理论,能看懂什么?
10月16日,湘赣边界第二次各县党的代表大会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决议,选举出了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会,毛主席是委员。
11月2日,红四军收到了中央6月4日发的指示信,过了五个月才收到。内容就不细述了,你懂就好。
11月6日,成立以毛主席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辖红四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
11月14日,红四军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出军委,军委受前委领导,军委书记是朱德,陈毅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
会议开完了要向中央报告,又是毛主席写---《井冈山前委给党中央的报告》,此报告后来被编入毛选,名为《井冈山的斗争》。
结合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被编入毛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大有来历的。毛主席一生写了无数的文章,哪篇能够编入毛选,都有毛主席的一番苦心在里面。这种苦心没有明说,要读者用心体会。
这时候毛主席还说了一句惊人的预言,当时有些人有悲观思想,有个人问毛主席:
毛委员,照这样下去,革命什么时候才能胜利?
毛主席说:
只要我们坚持奋斗下去,20年后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再看历史,20年后是1948年年底,那时候谁都能看出大势,共产党要胜利了。要知道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井冈山是连遭挫折,而不是接连取胜。
为什么毛主席预言这么准?这么有底气?
我们可以说毛主席很厉害,伟人、天才般的战略眼光。
当很多人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毛主席却精准的看到了20年之后的光明。此时还没有王明、博古、长征之类的人和事,毛主席却全部算进去了。这是一种何等远大的战略眼光啊!
毛主席不希望我们把他当作天才、救世主,而是无数次的叮嘱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的底气来自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
当然作为我们来说,不仅要听从毛主席的教导学习马列主义,还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35-38)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43-46)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