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毛主席 > 人民救星 > 文章

【人民救星】连载(47-50)

时间:2018-10-18 00:02:41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聂寒露 - 小 + 大

【人民救星】连载(47-50)

 (47)分歧公开
 
上文提到毛主席领导红军在赣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又组织军队来攻,于是红四军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刚好此时收到了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送来的情报,请红四军再次到闽西去。
原来闽西的国民党军陈国辉部参加了蒋桂大战,龙岩城内只有少量兵力,是进攻龙岩的好机会。
于是毛主席等人决定二次入闽,于1929年5月22日率红军到了龙岩城西的小池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进攻龙岩。
很快红四军就打下了龙岩,也正在这个时期贺子珍生下了第一个女儿,也是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之前三个都是儿子。毛主席决定撤出龙岩,等敌人回来了再彻底消灭敌人,是主动撤退。
撤到周边地区,再发动群众加强力量。这是毛主席打仗的特点,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不主张硬拼死守,而是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
行军打仗没法带刚出生的孩子,只能将孩子寄养在龙岩某户老百姓家里,等条件允许了再接回。没想到,这个孩子就此失去了。
此时红四军内部出了问题,5月底,毛主席在湖雷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讨论要不要恢复红四军军委的问题。这个事是怎么来的呢?
之前因为红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和为了便于指挥作战,取消了红四军军委,由毛主席领导的前委统一领导一切工作。后来闽西、赣南相继建立革命根据地,形势好转,增加了很多工作,于是恢复了红四军军委,成立了临时军委。刚好传达中央“二月来信”的刘安恭是福建省委派来的,所以让他担任了临时军委书记兼军委政治部主任。
就这个刘安恭搞出了很多事情,中央在上海,红四军远在江西和福建,对红四军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是正常的。大家开会认为“二月来信”不符合实际,不能执行,这是前委一致决定,很快中央也改变了决定。此事本应到此为止,很简单的一件事,根本不算事。
但是刘安恭这个人权力欲望很强,而且不认同毛主席的作为。因为刘安恭脑子里都是苏联红军那一套,他曾经在莫斯科学习过。苏联那一套在苏联可能有用,但是在中国革命的现实里,很多东西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啊,刘安恭不懂这一点。
在他看来,毛主席不照苏联那一套就是错的,不按“二月来信”执行更是错的,毛主席的实践虽然都是成功的,但是在苏联那里都找不到原型,刘安恭要照搬原型,实行苏联那一套。比如上山打游击、建立革命根据地、党指挥一切、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全是毛主席结合中国实际独创的。
所以刘安恭要夺毛主席的权,他以中央代表自居四处活动,提出前委不能管军队的事情,要军委来管,要恢复正式的军委。而且挑起矛盾,说红四军分成两派,一派拥护中央、一派反对中央,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当时是战争时期,前委不能管军事,那前委也就没用了。
所以毛主席反对说:
“你们这是要取消前委。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要绝对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红军不仅要打仗,还要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
前委不能管军事,意味着党不能领导军队了,这是重大的原则问题。毛主席坚持党必须领导一切,当然包括军队。
于是在会议上出现了大分歧,有的支持毛主席、有的支持朱德、有的支持陈毅、有的支持刘安恭。没想到,毛主席成了少数派,除了少数支持他的人,其余都不站在毛主席这一边。
他们批评毛主席的前委管的太多,什么都要管,有家长制作风。支持毛主席的是以林-彪、罗荣桓为首的一些人,他们认为现在的重点是打仗,由前委直接领导,军队集中而敏捷,实践也证明,效果相当好。好端端又要恢复军委,是分权,不利于军队指挥作战。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可惜是少数。
这个会议没有开好,反而矛盾公开化、扩大化了。表现在毛主席和朱德的矛盾公开化了,形势危险。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只是现在形势缓和了,所以矛盾浮出水面。对于毛主席符合实际的创造,此时的朱德等人并不理解。加上刘安恭煽风点火,造成了混乱和大分歧。
话分两头,分歧在发酵,仗还是要打的。这个期间又打下了一次龙岩,被称为二下龙岩城。6月5日,成立了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土地革命、群众运动也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
6月8日,毛主席在白砂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参会人员再次增加,连以上干部都来了,还是讨论“是取消还是恢复红四军军委”的问题。
投票决定撤销了临时军委,刘安恭任第二纵队司令员。这并不意味着毛主席的胜利,因为还是有人要成立正式的军委。
毛主席坚持的是三个原则:1 党必须领导一切。2 一切归于党支部。3 自由也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由。
而朱德等人是反对这三点,提出了不同的或反对的意见。刘安恭还是在煽风点火激化矛盾,结果出了个“留朱还是留毛”的问题,毛主席提出辞职。
这个会议没有开好,矛盾更加公开,其实毛主席的每一个独创的重大决定,尽管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很多人还是不认同,矛盾积累下来了,这次爆发而已。这给毛主席很大的苦恼,林彪给毛主席写信,反对毛主席辞职。
毛主席认真回顾一切,给林彪回了一封八千多字的信,告诉林彪自己为什么提出辞职,把红四军的争论总结为14条。为了统一全军的混乱思想,毛主席把林彪的信和自己的回信刊登在《前委通讯》上。这就是毛主席摆事实讲道理的作风,坦诚一切,让大家去判断。
没想到朱德也写了一封信回林彪,对毛主席的批评提出辩解,陈述自己的主张。三封信没有平息争论,红四军依然思想混乱,激烈争论。
与此同时,仗还在打,三打龙岩。毛主席的八千言和朱德的意见我不复述,只说说毛主席为什么提出辞职。
 
毛主席辞职并不是赌气,而是有如下原因:
1 当时红军形势很好,根据地也稳定,如果是危急时刻,毛主席再委屈也不会辞职的。
2 毛主席成了少数派,支持理解他的人很少。而且他们要成立军委,说前委管的太多,毛主席几乎个人代表了前委、代表了党,毛主席是家长制作风等等。毛主席已经多次解释了,但是他们依然听不懂。如果毛主席继续坚持下去,可能矛盾更激烈,不能有效的领导。
3 毛主席坚持的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退让。这是多少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啊。毛主席不能明知是错还去做吧。
4 毛主席和这些错误思想斗争了两年了,从上井冈山到现在,毛主席已经竭尽全力了。在事实面前,在毛主席苦口婆心的解释面前他们都听不懂,毛主席也是无奈啊。
5 毛主席想去莫斯科学习一下,休息一下。说实在的,毛主席太累了,日夜操劳,是在拼命工作啊。
 
简单地说,毛主席真的是竭尽全力了,好说歹说都听不进,他不走又能怎样?
看看后面发生的事大家就会知道,毛主席提出辞职是对的。
 
 
(48)战地黄花分外香
 
红四军思想混乱,是一个危险的事情。从井冈山时的工农革命军到现在的红四军,红军一直战斗,也多次受挫折,但从没出现过如此严重的思想混乱。从前委的分歧扩大到军队基层干部的分歧和激烈争论,一定要尽快解决问题。
此时形势还好,于是大家都同意召开一次大会解决问题,这就是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因为毛主席和朱德两种观点对立,所以会议让给陈毅来主持,毛主席对陈毅寄予很大希望,专门找到陈毅,再次苦口婆心的说明一切,希望陈毅能理解和支持自己,开好这次大会,把大家团结起来。
毛主席不是要陈毅支持自己这个人,而是毛主席所坚持的原则。1929年6月22日,大会在龙岩的一所学校召开,从前委到士兵代表各个层级都参加了。
在会议上陈毅批评朱德有旧军官思想,批评毛主席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家长制作风,对马列主义不够信任(意思是结合中国实际的创造是错的),批评了毛主席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主席没想到陈毅会说这些,丝毫没听进自己的话,毛主席严肃的说:让将来的事实证明谁对谁错。
毛主席是愤怒了,因为毛主席天性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爱开玩笑的人,很严肃的说话,这种情况很少。
陈毅号召大家努力来争论,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本来就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主持人这样一说,反对毛主席的人更多了,但林彪、罗荣桓等人自始至终坚定的站在毛主席一边,激烈争论。
 
会议只开了一天,通过了陈毅起草的决议,批评朱德和毛主席各有七项缺点,看看怎么说毛主席的:
 
1 英雄主义。 2 固执己见,过分自信。 3 虚荣心重,不接受批评。 4 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 5 对同志有成见。 6 工作态度不好。 7 小资产阶级色彩浓厚。
 
决议给毛主席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给朱德书面警告的处分。然后选举新的前委,出现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支持和反对毛主席的票数相同。就差陈毅最后一票了,陈毅投了自己,于是陈毅当选为新的前委书记,毛主席这个被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落选了。
我就不过多评价了,大家都有眼睛。这件事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为了革命为了这支军队,毛主席付出了多少心血?当初是抗命拉上井冈山,几经挫折才有了点基础,而毛主席却被迫离开了领导位置。要知道,毛主席的前委书记是中央任命的,不是自封的。
毛主席决定离开,就像我上文所说,他不走又能怎样,大家懂吗?毛主席提出到蛟洋去,蛟洋是闽西特委所在地,刚好闽西特委准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就邀请毛主席去指导工作,毕竟毛主席还是中央委员呢。
1929年7月8日,毛主席率少数人走路去蛟洋。会议原定在7月11日开始,毛主席和部分代表谈话后发现他们对很多情况不了解,于是提出推迟开会,让大家先下去搞调查,摸清情况再来开会。
7月20日,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开幕,毛主席以前委特派员的身份出席。毛主席有丰富的经验,把建设根据地、土地革命那一套用到闽西来了。会议决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健全各级党组织,加强军队建设。
因为积劳成疾,毛主席得了恶性疟疾,这次疟疾很严重,差点要了毛主席的命。
毛主席这一辈子身体都不太好,他的身体底子是很好的,但是总是忧国忧民、没日没夜的工作,操碎了心,条件又那么艰苦,再好的身体也不行,所以总是在扛着,一旦思想上受到严重打击,心力交瘁,容易生病。
此时蒋介石又组织三省军队来攻打红四军,可以说蒋介石这一生,对共产党和红军的绞杀就没停过。陈毅带着大家都到蛟洋来,开会讨论对策,毛主席带病参加会议。
陈毅提出兵分两路,一路留守,一路去广东从外线打击敌人。
毛主席反对,因为广东的敌人强大,红四军不能去广东硬拼。而要留在根据地周旋,因为敌人内部有矛盾,我们有周旋的余地。
其实陈毅来的主要目的是请毛主席代理前委书记的工作,并率领红四军去广东。因为陈毅打算去上海。
两人争论激烈,毛主席不肯回去,因为原则问题毛主席不能退让,而且毛主席不同意去广东,他还要毛主席亲自率军去广东,就像之前去湘南一样,明知是错误,毛主席不会送死的,况且毛主席病的严重。
陈毅生气说:这是中央的决议。毛主席忍住愤怒,不说话。于是陈毅让朱德代理前委书记,自己去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
毛主席化名杨主任,去上杭县苏家坡搞农村调查和土地革命。此时的毛主席还生着病,依然在一根灯芯下工作到深夜。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闽西的土地革命红红火火形势大好,
朱德率军去广东,连遭挫折,又应验了毛主席的判断。朱德还准备冒险去闽中,还好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连忙回信,闽中去不得,去了就回不来了。朱德听劝,回师闽西,出击外线的计划证明行不通,无功而返了。
毛主席病情更加严重,几次生命垂危,国民党方面听说毛主席生病的消息大喜,在报纸上说:毛匪死于肺结核。
其实毛主席是疟疾、发烧打摆子,时冷时热。9月下旬,朱德这个代理前委书记准备在上杭召开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通知毛主席回上杭开会。毛主席一是重病在身,二是不分清是非绝不参会,这是毛主席的性格,一生坚守原则。
朱德生气,说毛主席不来就用党纪处分他。没办法,毛主席热爱共产党,遵守原则,于是毛主席在担架上,被人从永定一路抬到上杭。我查了一下,两地相距约70公里,当年可没有高速公路。
朱德并没有等毛主席,毛主席还在路上,会议早开完了。会议没开好,争论不休毫无结果,罗荣桓提出请毛主席回来领导红四军,林彪等人赞同。在打仗和工作中,朱德认识到,没有毛主席红四军真的不行。
于是说:我同意,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毛过不了冬。
这是句玩笑话,也算是名言,但你知道这名言背后的曲折经历吗?
在现实的教育下,大家认识到毛主席的必要性,写了一封《敦请书》,加上朱德的信,请毛主席回来。
毛主席收到信时还在赶往上杭的途中,毛主席回信拒绝,路线问题不解决,我不能回来。
此时已到了1929年的重阳节,毛主席写了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这就是毛主席,在挫折、重病甚至死亡的阴影下,依然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9)党指挥枪
 
毛主席本就患疟疾,加上长途奔波身体更差。到达上杭后专门请医生来看,医生开了药并叮嘱好好补充营养,在十几天鸡汤、牛肉汤的大补下,毛主席才基本身体复原。为了治病救命,这十几天应该是毛主席一生中吃的最好的一段日子。
毛主席并不是没有吃的资格,他要想吃走到哪都能吃好东西。只是所有好东西都会让给其他同志或伤病员,自己长期缺少营养,身体底子变差了,思想受到打击,遇到大病就危险。
再说陈毅去上海,此时中央政治局的负责人是李立三,周恩来是中央军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三人专门讨论红四军的问题,陈毅作了详细汇报,希望中央派人去领导红四军,朱毛都可以离开。
李立三和周恩来是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的,在两人的劝说下陈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检讨。于是让陈毅起草一封信《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完全支持毛主席的正确意见,这就是有名的“九月来信”。信中明确让毛主席复职,要求大家都维护毛主席、朱德的领导。
1929年10月底陈毅回到了红四军,此时的毛主席不在红四军,还是回了闽西特委指导工作,附带养病。朱德率军又失利,陈毅把“九月来信”和自己的信送到上杭,但是毛主席不在上杭。这次出去一趟陈毅见识到了朱毛红军在全国的影响力很大,不是谁能代替的。
毛主席很忙,开办干部训练班,还主持召开闽西特委的会议,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闽西的革命形势大好,闽西革命根据地又大又强。
 
此时的毛主席写了一首词:《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描述的就是这个喜悦的场景。
 
毛主席所在地苏家坡没有学校,毛主席拿出自己的钱、亲自编写课本开起了一所学校,给当地的孩子们讲课。闽西的广大群众非常热爱毛主席。
有一个印证,最近有部电影《血战湘江》不知大家是否看过,希望大家看看。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战士们很多来自闽西,他们非常热爱毛主席,很多人是受毛主席的影响才参加了红军,有一位父亲带上四个儿子共五人一起参军。
他们可以为了掩护党中央和毛主席过江而战死到最后一个,他们活着就希望能冲出去、跟上队伍,见到毛主席、跟着毛主席闹革命。跟着毛主席,他们很有信心。
为什么闽西人民这么热爱毛主席?为什么在电影里毛主席说对不起他们?源头就是这段历史。
这就是我们回顾历史的好处,从里到外、从头到尾的回首来时路,学习毛泽东思想,明明白白。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毛主席亲自领导闽西的革命和建设,当地群众受到很好的革命思想教育。
11月底,陈毅、朱德终于见到毛主席,陈毅承认错误,传达九月来信的指示,请毛主席复职。毛主席也不计较,只要他们认识到问题知错能改就好,领导班子再次团结起来。
11月28日,毛主席在长汀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吵了半年终于不吵了,这是一次团结的会议、胜利的会议。会议一致决定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准备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之前的七大、八大都没开好。
这里要插一段历史,通过这次陈毅去上海,毛主席知道了弟弟毛泽民的消息,毛泽民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毛主席和李立三早就认识,于是给李立三写了一封信。在井冈山时期就听说杨开慧同志牺牲了,毛主席抱着一线希望,想问问毛泽民有没有她的消息。
后来杨开慧同志真的牺牲,毛泽民立即安排三个侄子转移到上海亲自照顾。后来有人叛变,地下党全部紧急转移。相关文章之前写过。
再说毛主席为了开好九大,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要知道红四军的思想混乱已经有半年了,问题很多,追根溯源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毛主席需要彻底搞清楚才能开好大会,解决问题。
1929年12月26日,毛主席36岁的生日。毛主席哪有时间想这些,忙着调查和写作。但是杨开慧在老家为毛主席庆祝生日,做了几个好菜,煮了长寿面。
杨开慧不知道毛主席是生是死,两人无法联系。蒋介石的报纸又经常造谣,说毛主席死了之类。毛主席以为杨开慧已经牺牲了。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同志英勇就义,她没有等到深爱的丈夫--润之37岁的生日。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隆重召开,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非常重要的古田会议。有中央的九月来信,有毛主席的精心准备,会议开的很顺利、很成功。
毛主席再次被选举为前委书记,会议通过了毛主席亲自起草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决议讲了很多重要内容,分为1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后来这一部分被收入毛选,名为《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古田会议讲了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就是两句话:思想建党,党指挥枪。
所谓思想建党,就是用马列主义这种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建党。党指挥枪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我们可能耳熟能详,因为我们一直受这种教育。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源和背景。
再回顾一下这半年,红四军争吵不休、思想混乱分裂、毛主席落选、重病几次生命垂危、军队失利受损、毛主席坚持斗争、中央九月来信、毛主席上来重整旗鼓、统一思想开好大会。
一切来之不易!
 
 
(50)风卷红旗过大关
 
古田会议选举了11位前敌委员会成员,除了毛主席、朱德、陈毅、林彪等大家熟知的人,还有四位来自基层的同志入选,三位农民一位老兵。
此时是1929年12月底,毛主席一生对工农兵都很重视,不管是普通岗位还是领导岗位,都希望从工农兵群众中选人,此前的一些革命委员会、工农兵政府,领导成员大多由贫苦农民担任,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
古田会议很顺利、很成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此时蒋介石又组织闽赣粤三省联军来进攻(蒋介石对红军的进攻从来就没停过。蒋介石的主要战场其实还在军阀混战。
但是不管怎样,他都要组织对红军的绞杀。因为他认为那些军阀没什么了不起,红军才是对手。),于是毛主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论对策。
此时闽西革命根据地搞的红红火火,但红四军的情况并不怎么好,因为毛主席离开了一段时间,军队受到损失,给养也有困难。
毛主席认为蒋介石是冲着红四军来的,只要红四军走,蒋介石就会跟着追,因此定下了离开闽西的对策。离开闽西、巩固闽西、转战江西。
因为江西的国民党军队战斗力是最弱的,这次三省联军的总指挥是江西的金汉鼎。毛主席直捣他的老巢,这是围魏救赵。
由此我们发现,面对蒋介石多次的进攻,毛主席的对策并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总在变化,有时是坚守、有时是内外线夹攻、这次又是彻底“跑”了。
毛主席用兵越来越厉害了,敌人看不懂、很多自己人也看不懂。比如上次毛主席离开红四军,面对敌人进攻陈毅用了内外线夹攻的对策,毛主席劝他也不听。结果失利,红四军出去打了败仗。可见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
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听说红四军要走,赶来和毛主席商量:
如果你们全走了,我们靠地方武装顶不住啊。希望红四军留下一个纵队,和我们一起抗敌。
毛主席给他详细解释,敌人会跟着我们走的,放心。
此时红军有四个纵队,毛主席让朱德、陈毅率1、3、4纵队,也就是主力部队先走,往江西去,也就是敌人后方老巢。毛主席亲率2纵队主动进攻敌人,给主力打掩护。
果然,金汉鼎发现后方危险,连忙调前线军队回去。然后福建的国民党军队又发生内讧,退了。广东的国民党军发现江西、福建的军队都退了,赶忙撤退。三省联军进攻,就这样破解了。
毛主席用兵厉害吧,简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假如死守,肯定打几场恶仗,红军要遭受损失,闽西革命根据地也要受损。
 
掩护的任务完成,毛主席率军去江西和红四军主力会合。在进军途中毛主席写了一首词:《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会合后形势稳定,毛主席决定分兵,四个纵队到不同的地方深入群众,搞土地革命,扩大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这是已经摸索出的战略,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
此时江西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群龙无首,工作停滞。彭德怀的红五军到了赣西打游击,之前东固地区的几支红军和另外几支红军合编为红六军,然后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合并为新赣西特委。
为了统一指挥和领导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指挥红五军、红六军和新赣西特委。
统一领导之后在很多问题上争论激烈,工作无法开展。毛主席知道后就带人亲自去新赣西特委,帮助他们开展工作。1930年2月7日,在吉安县召开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
毛主席传达了古田会议的精神,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争取江西首先胜利。就是在整个江西建立红色政权。
 
会议确定三个任务:
1 夺取江西。2 深入开展土地革命。3 扩大工农武装。
 
确定了先打下吉安,分两步走。1 打下吉安周边区域,使敌人无法支援。2 再打吉安。
为了统一指挥,把红四军的前委和他们刚成立的前委合并,选举新的前敌委员会。毛主席当选前委书记,可见众望所归。新前委统一指挥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以及湘、鄂、闽、赣、粤五省的工作。
这可是大好事,都由毛主席来领导。前委随红四军行动,把赣西、赣南两个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之前分散的统一起来了,停滞的工作顺利开展了。可见毛主席对于中国革命是多么的重要。
随后毛主席主持召开赣南工作会议,然后毛主席率军准备进攻吉水。行军途中毛主席又写了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高兴、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缺少干部,红军成立了随军的红军学校,毛主席任校长。
三省联军一枪未发就退了,蒋介石岂能甘心?又组织三省联军追红四军。可见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意识到毛主席的厉害,盯着毛主席。毛主席又主持前委会议商量对策。鉴于吉水白色势力强大,没有群众基础。
毛主席决定诱敌深入,到富田地区去养精蓄锐。富田是红色地区,很快就筹足了钱粮,等待敌人。此时国民党军的独立15旅孤军深入,他不知道历害。看到红军退了,以为红军害怕逃跑,立即追。于是被毛主席分割包围,把一个旅消化了。
旅长重伤,三个团长和1600多士兵全部被俘虏,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
三月中旬,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红军得到情报赣州敌人兵力空虚,于是攻打赣州。但是情报错误,赣州还有一个团的敌军,加上城墙坚固,打不下。
毛主席命令停止攻城,改变原计划,往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前进。这就是毛主席的灵活性,不会固守命令或计划,随时在变。
到了敌人力量空虚处,毛主席又分兵,红四军、五军、六军到不同的地方去打游击,发动群众。同时,整顿军队,总结缺点、错误。
敌军还是追着红四军跑,毛主席的重要性,蒋介石更懂。毛主席率军转到广东南雄。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像一条蛟龙,神出鬼没,卓有成效,敌人都没有办法。
但是这个时期红四军受到了中央的批评,中央某些人又在执行错误路线。
李立三提出准备实现全国的总暴-动,说红四军是错误的、保守主义、失败主义、兜圈子主义(兜圈子就是打游击,不兜圈子早被灭了)。还是要攻打大城市,还是不理解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中央的信毛主席还没收到,毛主席按自己的步子走,4月底到了江西寻乌。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人民救星】连载(43-46)

下一篇:【人民救星】连载(51-54)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